•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科学技术\生产力\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未来景象”

    时间:2021-06-27 12:0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lxd/llxd201201/llxd20120101-1-l.jpg
      摘要:现代化不是一个从抽象思维中产生出来的理论概念,应当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探寻其本质。现代化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还需包括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化。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要在社会变革、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经济和政治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做新的探索。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前景,是“世界体系”的扩展或曰“全球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对国家主权形成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世界体系的基本结构、基本格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化趋势给中国人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然而,来自国外和内部的各种困难、挑战也将与机遇相伴随。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本质;未来景象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005-07
      “现代化”作为一个科学认识和研究的对象,无论其意指一个历史进程,还是指一种目标、愿景,在中国知识界都经历了从褒义到贬义、再到褒义的演变过程。在20世纪30年代《申报月刊》组织的讨论中,不同政治思想倾向的学者异口同声地鼓吹现代化,这已为世人所共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地将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1954年到1975年,从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到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每次《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或重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并且对具体的实施步骤做了越来越详细的规划。然而与此同时,“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对象却一直被视为禁区。在“文革”极“左”思潮的控制下,报刊杂志大批“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宣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甚至要揪出所谓“四个现代化背后”的“黑手”,吓得人们闻“现代化”而色变,唯恐避之不及,更不要说去研究它了。这种形势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所改变。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如果宣称国人已经普遍对“现代化”持积极的、赞扬的态度,应当不是妄说。
      然而,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现代化——或日当今世界发展——可以预见的未来前景如何,却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把两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是因为它们相互关联太密切。简单地说,即前者决定后者,反过来,后者又能折射出前者。
      现代化从来不是一个先验的从抽象思维中产生出来的理论概念,我们应当从历史经验的角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考察其内容,探寻其本质。
      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前人对西欧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总结。
      有些人至今仍然将现代化看作是虚幻的、未曾发生的历史,或者只看到它阳光明媚的一面。事实上,正如伯曼所说:“假如我们向前推进100年左右,试图确定19世纪现代性的主旋律和主音色,那么我们首先会注意到的便是那幅高度发达、明显可辨、生机勃勃、并由此产生出现代体验的新景象。在这幅景象中,出现了蒸汽机、自动化工厂、铁路、巨大的新工业区;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大批城市,常常伴随着可怕的非人待遇,……出现了日益强大的民族国家和资本的跨民族集聚;出现了各种大众群众运动,……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展的包容一切的世界市场,既容许最为壮观的成长,也容许骇人的浪费和破坏,除了不容许坚固不变,它容许任何事物。”伯曼所描绘的“19世纪现代性的主旋律”,反映了西方早期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一方面是工业化、城市化,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是可怕的非人待遇和骇人的浪费与破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有人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德文版)里的一句话“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来说明现代化的涵义,其意在于告诉人们:迟发展国家现代化的理想目标就是“西化”,世界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就是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已有的“景象”。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从下面的引文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这里所“显示”的,正是包括伯曼所说“可怕的非人待遇”在内的“现代灾难”:
      ……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地对他说,这正是阁下的事情!
      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撇开这点不说,在资本主义已经在我们那里完全确立的地方,例如在真正的工厂里。由于没有起抗衡作用的工厂法,情况比英国要坏得多。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
      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
      很明显,马克思在这里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即工业较发达国家显示的景象或伯曼所说的“现代体验的新景象”)的鲜明而尖锐的批判态度。
      进一步我们还应看到:迄今已经全面展开的世界性现代化进程,在造就空前未有的历史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矛盾和冲突。如同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所写的:“……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似乎立刻便要上天堂,但也可能很快便入地狱。”光明与阴影同时存在,人们必须居安思危。
      现代化与“现代性”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二者之间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现代化可以被简要地定义为“一种创造现代性状况的过程”,翻而构成现代社会本质特征或日“现代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特定形态”的“现代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二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现代化进一步向全世界扩展,形成全球化的大浪潮。冷战结束之际,福山曾预言世界文明的终结——终结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但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新的比冷战更严酷的“文明冲突”,而且很快就被一系列全球性的恐怖袭击和战争所验证。这也正像伯曼所说的:“现代的环境和经验直接跨越了地理的和种族的、阶级的和国籍的、宗教的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性把全人类都统一到了一起。但这是含有悖论的统一,一个不统一的统一:它将我们所有的人都倒进了一个不断崩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与痛苦的大漩涡。所谓现代性,也就是成为一个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中,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充满矛盾和变动不居,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世界现代化的本质性特征。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刚刚摆脱旧的折磨,马上又要体验新的痛苦。整个世界正在面临规模空前的风险和危机,包括各种经济、政治、社会风险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化灾难,核战争恐怖和灾难,全球化大趋势下新的失落和认同危机,等等。
      正因为现代性充满矛盾,充满变数,人们才会对它众说纷纭,种种理论观念如“单一的现代性”、“欧洲

    推荐访问:生产力 景象 科学技术 现代化 未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