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性研究

    时间:2021-06-20 16:00: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中华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浅,日常行为影响小,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在研究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性基础上,试图寻找有效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期对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大学生;道德教育;融合性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丰富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华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形成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传统社会的印记,在内容和形式上或多或少存在与今天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地方。我们应该在对中华传统美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发掘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实现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精神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融合性
      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强调社会整体利益、民族利益至上,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爱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因为有了爱国主义的存在,中华民族在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候,是爱国主义支撑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这种强大的民族荣誉感一直都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在这种爱国主义传统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视整体利益,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主张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牺牲个人私利,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
      在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利用中华民族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将其内化为个体行为的最高准则,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
      二、传统重视孝道、人伦关系与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的融合性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基础内容是孝道。“‘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优秀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珍视的品质之一,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德行。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中晚辈与长辈相处时晚辈应该遵循的美德规范,它还延伸到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2]。”孝自古以来人们就广为推崇,孝是一个人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帮父母分担一些事情,力所能及的诠释孝道,传承我们的优良道德传统。
      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形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能够充分尊重、关心、理解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普遍存在,许多的家长溺爱孩子,导致了一些孩子无法无天,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中也不是少数,这值得我们反思,也值得每一个家长和孩子来反思。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借助孝道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感恩之心,而且能够很好地实现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三、诚信、勤俭节约与大学生经济道德教育的融合性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即真实无妄,不欺瞒他人,信,即信任。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是深深地存在着的,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国古代就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反映了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3]。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品行。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在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显得尤为重要,诚实守信也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奉公以勤,律身以俭”的美德,勤俭节约是美德,是应该奉行的道德准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明古人认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勤俭关系到的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成败。大学生的节俭意识淡薄,节俭的品德日益缺失,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勤俭节约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践行经济原则,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
      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精神与大学生科技教育的融合性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得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其表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4]。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与时俱进,不断奋发拼搏。
      “自强不息”一词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引导激励着历代中华儿女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努力奋斗,谱写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赞叹的华丽篇章。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科技的进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才能努力学习实现理想,这是学有所成和报效国家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对大学生进行自强不息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中华优良传统。
      五、仁爱、天人合一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融合性
      “仁”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在孔子的《论语》中,曾多次提到过“仁”这个词,可见,仁爱思想在我国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地位[5]。在人与人的交往上,中华传统美德特别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精神推广到自然界,就是张载说的:“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6]”即人要与万物融为一体,不仅要爱自己的同胞,而且要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这种仁爱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是推动个体追求完善人格的动力。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指出:“不違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只有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勤俭节约的意识更应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需要培养勤俭节约的精神,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仁爱原则与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仁爱精神为切入点,促使大学生将道德认知、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自觉践行天人合一的理念,培养文明的生态观。
      中华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引领价值取向、培养道德品质上具有融合性,因此,利用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让大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润泽中,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立德树人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6-7.
      [2]黄丽丹.当代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4.
      [3](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4](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5]曹波.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D].吉林大学,2013.
      [6]狄奥.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J].中国德育,2006(09):40-42.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中华 传统美德 融合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