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传统伦理的特征与当今道德教育问题

    时间:2021-06-20 04:01: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注重礼数的国家,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德育问题进行关注教育。近年来,我们队德育教育的问题也是非常的重视,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现还是不容乐观的。也就是说道德教育只限于书本的教育,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因此,讨论传统伦理的特征和当今的德育问题,利用积极的方式使得传统的伦理教育能够在当今社会对德育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理论的特征;当今德育的问题;探讨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不论是知识的培养还是对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视的。随着改革放开之后,我们对德育教育完全抛开了传统的伦理教育的特征。在人们都认为传统的伦理教育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束缚的教育的时候,人们已经不对传统的伦理特征有所提及了。我们通过了解传统伦理的特征,以及传统伦理特征对当今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并由此提出有效的措施改革当今德育教育工作。
      一、传统伦理的基本特征
      传统伦理的下述基本特征既有积极的效应,也有消极的效应,全面认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我们正确继承和发扬传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着重分析其消极方面的立意正在于此。
      (一)自我定向的精英主义立场。这与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种宗法等级制社会,在这种等级制结构中,少数处于社会上层的精英人物(君主与士人)担负着整个社会繁复的管理和统治职能。为能有效地担负这种职能,就必须对少数精英提出包括道德素养在内的种种较高要求,传统伦理正是因为能够满足这一需要,才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一种精英道德体系的。在其肇始者先秦儒学那里,就已奠定了传统伦理面向自我但又积极入世的基本价值取向。无论是孔孟还是理学大师们,都是从自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待道德间题并竭力向内追求自我德性修养的。另外,无论是先秦儒学还是在其后的历史演变中,传统伦理都有一种积极入世的实践品格(有人称之为“实践理性”)。孔子的“志在弘道”和“达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并且“舍我其谁”的精神贯注其中,这就使之具备了一种强烈的精英主义倾向。自我定向与精神倾向的紧密结合,二者都得以相互强化,所谓的“内圣外王”和大学“八条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就典型地反映了传统伦理的这一内向性格和精英立场。传统伦理的面向自我加上它的精英立场,使子的“奢侈消费”,这些人往往会为自己能够跻身于某一道德的小集团而感到自豪。
      (二)功能混同的泛政治化倾向。这与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国同构”和“家国一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不同于西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儿乎是在完好地保存了氏族组织血缘关系的情况下,进入阶级社会的。我国最为成熟的奴隶制社会西周,就是按照这种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尊尊亲亲”的宗法等级制国家。封建社会的到来并没有危及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因为自然经济的基本组织单位只能是家庭,这就使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宗法等级制度得以继续生存。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也必须以家庭为其基本的构成单位。从其组织原则、关系性质、活动内容等方面来看,这种国家几乎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家庭实质上就是国家的一个缩影。另外,由于受到自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传统社会中的组织、制度及其相应设施、意识形式缺乏分化,这就使得作为社会基本组织单位的家庭,必须担负起极其广泛的社会职能。所以,传统社会中的家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国同构”的事实加上家庭的重要性,在“家国一体”观念的引导下,以家庭伦理来比附和处理国家的事务,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少数精英的道德设定和践履完全从属于政治的目的,他们“内圣”是为了“外王”。道德不仅是推行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也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表面看来,道德成为政治的根本,政治甚至被认作是道德的推行,二者混为一体,功能难以区分。传统伦理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道德本体价值和独立品格的丧失。
      二、当今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立场精英化。当今的我国社会,公开的精英主义立场基本上丧失了市场。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却可以发现其中所隐含的精英立场。“道德的灌输教育”,是教育理论和实际中一直强调应遵从的原则(即“灌输性原则”或“灌输原理”)。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一般认为是列宁下面的一段论述:“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不难发现,先进的少数与比较落后的多数之间的关系,十分类似于传统伦理中的社会精英之于平民大众的关系。自然就内容的性质来说是根本不同的,在此我们非议的不是内容,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道德教育的方式简单化。如上所述,精英化的道德教育立场,很容易导致一种“灌输性”的道德教育方式。这种灌输性的方式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但却是所有道德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它是一种居于方法论层次上的东西。这一道德教育方式,实质上隐含有以下前提性的假设:一是教育者将要传授(灌输)的道德知识和规范是正确无疑的,二是这些知识和规范是受教育者需要的,三是这些知识和规范又是对受教育者有益的,四是受教育者不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或虽然知道但却无力得到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伦理特征被否定,当今的德育教育急需要建立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当今的道德教育问题主要应该是在培育和完善这一道德规范体系。对于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强调,不仅不会阻碍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怀银.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2]燕国材,朱永新.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伦理 当今 特征 传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