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构筑当代中国精神基层落实谈

    时间:2021-06-17 04:01: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8年5月11日上午,革命先驱刘瑞龙同志之女、北京东方灵盾科技公司总裁刘延淮女士来到江苏省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捐赠了凝聚着浓浓军民情谊的“三块银元”,并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了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80多年前,刘瑞龙同志参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与红十四军地下工作者季国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季国富一家帮助刘瑞龙逃脱了地主武装的“搜兜”,季家五间草房被烧。为了作为报答恩情,刘瑞龙当年在重遇季国富之女季锡兰之时,给了她三块银元。无论生活如何困苦,季锡兰一直珍藏着没舍得用,后又转请一直称呼季锡兰为“大姐”的刘延淮,表达捐给革命组织来传承的心愿,刘延淮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在场聆听的工作人员为之动容。红十四军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陈永华当场代表红十四军纪念馆接受了刘延淮的捐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结合新时代要求,构筑当代中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基层如何实践性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构筑当代中国精神,刘延淮同志捐出的这“三块银元”就是在通过继承革命文化,构筑当代中国精神的精彩演绎。那么在基层如何更好的构筑当代中国精神?笔者认为: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当代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智慧结晶,又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渊源。当前,必须继续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追求,“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故诚者,天之道也”的诚信主张,“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尚中思想,“礼之用,和为贵”的贵和传统等,均为当代中国精神的构筑提供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挖掘文化的深厚底蕴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岁月和时代的变迁中传承着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在深入挖掘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构筑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结合新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上述重要论断有几层含义:首先,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面接受,亦不能片面否定。既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产生的时代与当下时代的本质区别,从历史思维出发去把握问题,又要考虑到文化传承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给养作用。其次,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从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三个层面递进展开。其中,解读思想观念是基础,既要重视文献考据,又要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和基层实际,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服务,构筑起当代中国的精神力量。
      坚持文化自信是构筑当代中国精神的必由之路
      日前,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准大学生赵小庆,接到来自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随通知书附带的还有一封信:亲爱的:展信佳!欢迎你来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成为南京新市民……去博物馆看看吧,去‘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看金缕玉衣……也可以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顾那段不曾被遗忘的历史……”
      眼下正值高校录取季,江苏省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写给20万来南京读书的大学新生的一封信,随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即将在南京展开大学生活的各地学子手中。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不仅向大学新生们介绍了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还为每位新生精心准备了丰厚的“文化大礼包”。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们特意挑选了市内12家有代表性的文博场馆和景区,向大学新生免费开放。
      小小一张“江苏文化的体验邀请函”,彰显南京乃至江苏对于建设文化自信“江苏模式”的探讨和深究。他们为这20万准大学生不仅提供了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增添了更多的家国人文情怀和才干。更多的是对这20万来南京的年青大学生群体建立“文化自信”的唤醒和培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更应树立文化自信,凝聚起团结向上的人心力量。
      发挥文化的强大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迎来新的改革创新与繁盛时代,我们要以培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支撑与精神动力。
      拓展文化的世界影响。一个有着大国的自信、包容与豁达的中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对外交流文化节”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兼收并蓄的中国,塑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面对全球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更要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强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荐访问:构筑 当代中国 基层 落实 精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