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国社会道德现状浅析及其重构

    时间:2021-06-16 20:01: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我国的道德现状,分析了当前社会道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重建社会道德的基本途径,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道德;道德现状;道德重构;途径
      中图分类号:B82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3-0118-02
      
      “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封闭型社会向现代开放型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竞争和利益导向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的转型期。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型必然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3]。传统的、旧的道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现代的、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道德脱节的状况致使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日益暴露出来。分析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及其成因,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我国社会道德现状概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催发了人们道德意识的觉醒和道德观念的更新,人们的自主自律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时间效益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三大生活领域中存在大量不道德现象。
      (一)家庭美德变异
      家庭美德是人们在家庭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对家庭和睦、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对传统家庭道德产生了冲击。一是传统孝道被丢弃,过分爱幼。一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溺爱孩子,对孩子一味迁就,而把老人视为“累赘”,相互推托赡养老人的责任,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二是婚姻家庭问题增加。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家庭失睦、家庭暴力与婚姻危机,婚外恋增多、离婚率上升、未婚同居与重婚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家庭文明和稳定。三是邻里关系疏远、淡漠,相互沟通日益减少,以至对门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二)职业道德失范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行业都有其道德准则,它既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然而,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了有违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如个别领导干部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谋求个人私利,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一些人见利忘义,不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通过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有的从业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不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
      (三)社会公德缺失
      社会公德是人们应遵守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虽然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已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公德的丑恶现象还大量存在。社会正义感和羞耻感、责任感和义务感淡化,人情冷漠;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讲环境卫生的现象随处可见;赌博、吸毒贩毒、色情、拐卖妇女儿童、迷信等邪恶现象泛起。
      二、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成因分析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道德观念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引发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
      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关系,在社会物质生活中占首要地位,因而它决定着人们的道德。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4]434。又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4]435社会的道德状况是建立在其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并由这种经济生活所决定。社会转型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使许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被消解,价值多元化使人们对基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困惑和迷茫,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评价标准被打乱,人们的物欲空前膨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盛行。新旧经济关系存在着矛盾,旧的经济关系已经被破坏,但没有完全被破除,仍在起作用;新经济关系已经产生并发挥作用,但还不健全。经济关系的变化是社会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市场主体利益的分化
      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参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利益决定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规律的作用之一就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从而使市场主体的利益产生分化。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中利益分化的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着社会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意义下,可以说也应当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5]。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市场主体所具有的趋利性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人们的道德失范行为。市场主体利益的分化是导致不道德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道德教育的扭曲
      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延续不可或缺的手段,它能使人类几千年来的道德文明传承下去。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存在问题。
      1.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实际。道德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生活,专注于理想性和先进性,表现出对高层次道德的偏爱,道德理论与道德现实的脱节。大多是用理想性的道德包揽一切道德教育,对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够重视。以致出现了学生从小接触的是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却没有做到一名合格公民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渐淡化。
      2.道德教育的方法失当。道德教育方法存在教条式的说教灌输,侧重于理论本身而忽视了理论本身应有的实践性,生动形象、入情入理、富于实践的道德教育不足。教育方法呆板、陈旧,造成道德规范不易被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僵化,缺少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往往就事论事,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致使相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四)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社会的有序化程度越高,人们通常越能够根据传统的或公认的道德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也能有效地运用社会力量和社会手段惩罚那些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社会控制手段的权威性逐渐丧失,新的社会控制手段正在形成,还需要逐渐完善。新旧社会控制手段共存,使社会道德控制机制无法发挥统一的权威性职能。有些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受不到社会谴责,良心也感不到羞辱,必然造成舆论监督的混乱和道德意识的淡化。
      三、我国社会道德重构的途径
      社会道德缺失会造成人们道德理想的迷失和道德行为的失序,恶化社会风气,损害国家的文明形象。从我国的道德现状出发,重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道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推荐访问:浅析 中国社会 重构 现状 道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