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建构

    时间:2021-06-05 08:00: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而正在转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反过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转型与建构,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变异、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任何民族文化的变异性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构建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西北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K2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9)04-0096-08
      收稿日期:2008-0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MZ007);西北大学研究创新基金项目(08YZZ17)
      作者简介:周伟洲,男,广东开平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曙明,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性质
      从广义的民族概念出发,原始民族、古代民族和近现代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自我的认同,也正是因为它具有与其他民族共同体不同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任何地区或国家内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任何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我们所谓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是属于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或称为文化的“民族性”)的范畴,有其特定的地域(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及聚居在这一广大地域的除汉族外的十余个民族的文化。又因从古至今在中国西北聚居的少数民族众多,故其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西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四周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由多种文化交融而成,故每个民族的文化来源亦可以说是“多元的”。
      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在公元16世纪前。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很多,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然而经过千余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因迁徙、同化、融合而发生了变化。到16世纪后,近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形成,其分布格局大致定型,其多元文化也基本形成。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随着世界文化日趋全球化或国际化,是否会像世界经济全球化一样逐渐消亡,而最后融入统一的全球文化(世界文化)之中?国内外学者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民族文化可能最终为全球化的文化所替代;另一种看法认为,在国家和民族未消亡之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将会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仍然长期存在。显然,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民族文化是指民族的文化,只有在所有民族消亡后,民族文化才会消亡,即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的文化(世界文化)。
      但是,还应补充说明的是,在各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民族及其文化,特别是人口较少、文化底蕴不深,且处于人口众多,具有强势文化的影响下的民族及其文化,也可能被其他民族所同化、融合,其文化会随之消亡;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民族及其文化不断产生、形成。上述情况在古代西北少数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存在的。比如原居于甘肃东南的氐族及其文化、漠北柔然族及其文化、迁入西北地区的鲜卑族及其文化等,先后消亡,或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之中。16世纪后,近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及其多元文化也是在原有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不仅如此,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西北少数民族及其多元文化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民族文化被现代其他民族文化所融合,而丧失其本民族文化的后果。这是必须引起我们深思和注意的。
      
      2.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及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为民族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既有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也有自身的特点。任何社会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地域、国家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变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或称为“保守性”)。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事物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具体到各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则其变异性和稳定性又有各自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变异性,是在西北各民族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历史上西北民族本身的发展就十分复杂,各民族之间分分合合,有的民族消失了,有的民族诞生了,因而整个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局面。其间既有新的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也有旧的民族及其文化的消亡,处于不断发展、变异之中。这在16世纪前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及其多元文化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一般说来,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先是由早期带有浓厚原始色彩的文化逐渐发展、变异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古代文化,到近现代又开始向近现代文化变异或转型。
      从整个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其文化的变异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由局部的量变积累,最后发展到质的变异,我们称之为文化的变迁、转型或异化。古代(从秦开始)至今,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经历过三次大的变异(转型):
      第一次是在公元1世纪至4世纪左右,由于印度、中亚等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佛教文化逐渐渗透到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之中,使之在内容、结构、模式、风格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第二次是在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因中亚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向中国西北地区的传播,蒙古西征,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向西北地区迁徙,以及西藏高原藏传佛教在甘青等地的发展,促使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生了第二次大的变异,并逐渐奠定了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以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两大文化圈的格局。
      第三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西北地区这一进程远比内地迟缓,只是到清末至民国,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近代文化的变异和转型才开始起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国社会向近现代化转型,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也真正进入到第三次大的变异过程中,即向现代化的多元文化的转型过程,目前这种转型仍在继续之中。
      总观以上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三次大的变异,前两次主要是文化层面上的变革,而没有完全触及文化层面所赖以支撑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只有第三次大的变异才是由近现代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即由原来传统的封建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向近现代工业化的经济基础的转变。因此,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讲,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第三次变异的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其他两次大的变异。

    推荐访问:建构 少数民族 大开发 西部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