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我国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

    时间:2021-05-18 04:01: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校园环境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安定的治安突发事件,威胁着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阐述了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概念,指出了其鲜明特点,分析了事件发生的成因,提出了建立治安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治安;突发事件;预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3-0059-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提高,后勤社会化趋势明显加强,外来人员增多,使我国高校校园呈现出地大、人多、事杂等特点,高校治安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如校园治安环境日益复杂、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校园群体性暴力事件增多等,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影响了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一、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概念与特点
      在西方,突发事件一般称为危机,美国教育部2003年编写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一书中指出:危机是指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龙卷风和飓风),恶劣气候,火灾,化学与危险品溢出,交通事故,学校枪击事件,炸弹危险,医学紧急事件,学生或教职员死亡(自杀、他杀、过失和自然死亡),恐怖事件或战争等。我国学者朱晓斌将学校危机定义为:“突然、未曾预料的事件,学校总体上或重大部分可能受到严重的、消极的影响,通常包括严重伤害或死亡。危机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学校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如何反应。”从国内外两种解释分析,突发事件是指社会上因各种原因突然发生的,一切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重大事情。而高校治安突发事件则是指群体或个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或达到某种目的,违反社会常态并在人们没有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选择特定的时机和手段,实施违反治安管理处法的相关规定,突然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影响学校稳定的事件。我国高校治安突发事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诱发因素多样性。我国高校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一是校外租房情况严重,校园内外布满了“出租房子”广告,内容煽情,手续简单,无需登记,隐患重重;二是校园周边酒家、餐饮店、排挡密布,经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十分复杂;三是校园附近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星罗棋布,品格不高;四是校园周围违章建筑繁多,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令人担忧;五是社会流动人员以推销产品或拾垃圾为由,进行鸡鸣狗盗活动,管理难度很大。这些都是诱发治安事件的主要因素。
      第二,组织行为隐蔽性。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交流便捷,通讯方式呈现多样化,高校师生和校外人员都能利用网络、通讯,将信息秘密传递,这都加大了学校管理者的查获难度,甚至根本无法再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三,影响的扩散性与持久性。随着高校网络和通讯的日益发达,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变也开始出现扩散性的态势。一些治安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会随着事件的平息和时间的推移尽快消失,其中对部分师生尤其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那些受校园暴力事件影响的学生,心理受到的创伤更难以在短时间内抚平,甚至可能成为心中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第四,产生后果的危害性。高校的治安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那些行为性质特别恶劣的治安突发事件,例如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案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轰动,高校在人们心目中“圣洁”的形象受到严重冲击。
      第五,事后处理的复杂性。高校发生的治安突发事件,大部分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但一些师生要求的合理性又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矛盾的困难性,同时,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也加大了处置这些事件的难度。还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叠加在一起,处理更为复杂。尤其是学生非正常死亡后,家属大闹学校,动辄要求学校巨额赔偿,学校的安抚工作十分难做。同时,由于参与人数众多,部分学生思想上存在“法不责众”、“社会对大学生包容”的心理,以及一些师生对行为合法性存在认知偏差,这些都给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不小的困难。
      二、我国高校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1.高校办学规模增大,生源复杂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计划外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各类自费生、自考生、函授生、旁听生纷纷进入校园,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在知识水平、道德水准、行为方式、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互容易产生矛盾,而且学校教学、后勤服务等设施没有跟上发展步伐,特别是高校保卫人数并没随之增多,有的高校根本就不重视学校保卫工作,甚至还将保卫部门取消或合并,从而造成保卫力量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办学经费紧张,一些高校在人防、物防、技防上工作薄弱,在校园重要的地方没有安装报警器、摄像头等防盗设施,技防几乎为零,这些都给学校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2.校园环境社会化,治安复杂
      高校附近网吧、舞歌厅、电影院、游戏厅、宾馆等娱乐场所发展迅猛,且大部分场所日夜营业,同时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外来人口,综合素质不高,常出现相互不法竞争的现象。这不仅扰乱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严重腐蚀了部分学生的思想,成为治安、刑事案件的诱因。在一些开放型的高校,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明目张胆到校园内寻衅滋事、调戏女生、敲诈勒索,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治安秩序。
      3.部分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隐患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受到父母宠爱,自理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又面临着学习、情感、就业等多方压力,造成心理和认识上的极大困扰,一旦某种愿望落空或遭受人生挫折,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进而采取危害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达到了16.5%。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的关键环节,一些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引导,才最终导致犯错。
      4.法制观念淡薄,危机教育缺失
      一是高校许多治安问题与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密不可分。尽管大学生都接受过法制教育,但目无法纪或者弄不清学校违纪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学生却相当普遍。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哥们义气重,有时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不计后果;也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不法侵害时,不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报复手段来讨回“公道”。二是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和落实预警机制,师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和危机管理的技能。当治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没有预防和应对经验,高校防范意识和行动应对能力降低,从而使被感知的信息出现失误,导致行为反应失常,甚至有的高校还抱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这些都往往成为治安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
      三、建立高校社会治安事件的预警机制
      1.建立信息监测机制
      总体来说,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其中总有一些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预警意识,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信息监测机制包括对校园内部的监测和对校园外部的监测。校园内部的监测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中心、学习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安全保卫中心等管理组织来收集校园的最新信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形成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电子档案,提高心理干预的效能,以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在心理危机形成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预警级别,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同时,要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班级,深入学生,深入宿舍,深入教室,特别是那些问题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的情绪热点,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治安突发事件的征兆,抓住突发事件的诱因、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校园外部的监测,则是指学校同样要对外来人口进行监测,特别是那些整日游手好闲游荡在校园内的外来人员,成分较为复杂,综合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统计,高校外来人员引发的案件占高校治安、刑事案件40%以上。因此,学校保卫、教学、学工、后勤、医疗、心理咨询等相关部门要建立纵横交错、信息与资源共享的情报网络,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人物,掌握最新情报,从多个角度分析情报的可靠性,在第一时间内将情报迅速传递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推荐访问:突发事件 治安 预警机制 高校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