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发展国际教育 建设和谐世界

    时间:2021-04-12 16:0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上海是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沿阵地,无论是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是实践领域的探索,在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教育界的工作者曾先后多次参与国家有关国际教育政策法规的研制和相关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全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贡献了大量的专家智慧和实践经验。我们有幸在本期采访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民选同志。民选为我们分析了国际教育的来龙去脉和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介绍了上海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并对上海未来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做了展望。无论是他对国际教育先进理念的理解,还是对上海国际教育发展的设想,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记 者:今天,国际教育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国家都已经出台了关于国际教育的政策甚至法规,也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关注国际教育问题。在您看来,为什么国际教育在今天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
      张民选:国际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随着产业发展、人类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类生活的半径很小,家庭就是一个教育机构,家长就是教师。后来家庭不能给予子女充分的教育了,所以人们在氏族社会或部落社会中进行教育,由有经验或者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师——长者为师,这时的教师也只教授与其生活相关的知识。到了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开始有专门的学校,同时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复杂,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因此需要由专业人士来进行教育。然而,这时人们仍旧认为,工业社会只要培养本国的好国民,其生活半径也只在本国范围内,因此只需要用本国的知识经验来教育国民。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人类交流和教育知识的增多,教育发生了两方面变化:一方面,各国在教育本国国民时所使用的知识和经验越来越具有世界普适性,人们开始吸收国外教育中好的元素、好的经验、科学的方法来教育本国的国民。我国从清末开始有很多求学者到国外去,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把国外先进的经验传授给本国人。这时人们还不一定把这种做法称为国际教育。另一方面,当人们意识到“世界是平的”,当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当全球化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当H1N1流感等跨国界的世界共同问题出现时,人们开始发现,教育内容不仅应包括本国的文化,还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而这种准备应该超出国界。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半径更大了,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马克·贝磊(Mark Bray),他曾经在60多个国家工作,国际知识就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孩子的未来是和全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许他的雇佣者是一个外国人,也许他在为其他国家的人民生产产品,也许他要到另外一片国土上工作,甚至也许他的工作不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发展,而是为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幸福——这时就需要让孩子了解世界各国的理念、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如何为世界各国不同的人服务。因此,国际教育、关于国际问题的教育,就成为每个学生都应接受的教育。正如英国政府在《置世界于世界一流教育之中》(Put the World into the World-class Education)所说,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中,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年轻一代国际教育,就好比没有给一个战士全副武装。所以,国际教育是走向世界的本国公民、世界公民所需要的。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学习别国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甚至从我们最初学习共产主义乃至更早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认为,学习别国的先进知识和经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在整个世界中生活,不是为了所有人类的发展。我们原来以为学习外国知识只是少数专家的事情,但现在这已经变成每个人的任务。其实,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里已经有这方面的内容了。很宽泛地讲,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都是国际教育的内容。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如何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合作等等,这些都已经出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善于开展国际合作的下一代公民,已经是一个完整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记 者:在国际教育大发展的趋势下,有什么外部因素,比如跨国公司、政府间组织、传媒等,在推动着国际教育的发展?
      张民选:可以说,国际教育的发展和这些外部因素都有关。比如说国际组织,经济全球化之后,要制订国际贸易规则,所以需要有WTO这样的国际组织来主持开展各种双边和多边谈判。一方面,我们不可避免要进行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这些合作也刺激着教育的发展。
      SARS出现了,H1N1流感出现了,这些问题都是跨越国界的,如何来预防并应对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有国际组织,而国际组织所做的工作也使人们更加意识到人们是相互依赖的。
      再比如说传媒,各国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也是跨越国界的,在传播这些信息时,媒体不一定意识到这是为了教育,但是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国际知识是今后孩子需要理解、应该理解的,并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使每个人不仅能在本国生活,还要为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些外部力量都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借鉴他国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还要在学生的社会性成长中加入国际维度。没有国际意识,不可能吸取世界最新、最先进的知识;缺乏国际知识,也就没有能力在国际环境中生存,与来自各国的人一起工作。
      
      记 者:在这样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之下,世界各国的国际教育发展有什么共同趋势?
      张民选:国际教育,或者说通过教育来增进人类之间的理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情。当时,人们认识到,人类应该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残杀。所以在战争尚未结束时,原苏联、英国、美国和我们中国在讨论战后秩序重建时就发现,如果要避免世界性大战,就必须教育各国人民。因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导言中就写道:“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组织法》第一条就表明了该组织的宗旨:“本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首要宗旨,希望通过教育把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教给学生,以防止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防止这种灭绝人寰的战争再次出现。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国框架中设立教育专门机构是我们中国的建议。在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中国提出了14条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是,明确教育在联合国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创设联合国的教育机构。中国的建议得到了苏、美、英三国的大力支持,并最终被采纳。所以,中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是有贡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方面把教育作为一项人权内容,让世界各国人民都受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国际理解教育,通过教育使各民族之间能够相互促进。
      到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类面临着很多危机。原苏联重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中后期也由于中东石油战争而承受了经济危机。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台了一份很重要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认为,人们无止境地去掠夺自然资源,虽然变得日益富有,但却日益贪婪,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异与鸿沟越来越大。这份报告提出了“世界性问题”的概念,涉及问题包括能源、环境、粮食、战争、疾病和人类的贪婪等等。同一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提出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也就是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意识到,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对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

    推荐访问:建设和谐 国际教育 发展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