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

    时间:2021-04-09 16:02: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城邑,即城和邑,泛指城镇。“城邑”和“亭障”在律文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所指似有所侧重,要而言之,城、邑似偏重于指内地,而亭、障多位于边塞,前者一般较后者为大,因此,“城邑”和“亭障”两词间似宜加“、”顿开为好。
      【关键词】 城邑;亭障
      
      城:《汉语大字典》中,城,《说文•土部》:“城,以盛民也”。P438又据《左传•隐公三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P4097与对应,《汉语大字典》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大小不同的墙垣的都邑为中心,这些都邑通称作城。后泛指一般的城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城的功能是人用来居住的;第二,在周代到春秋时期,一般较大的城市被称作为“城”;第三,“城”被以后泛称为“城市”。依这样的标准看,这里的城应该就是指内地的城镇。另据《前漢書•爰盎晁錯傳》记载,在文帝时,晁错上书,指出:“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之髙城深塹具藺石布渠荅復為一城。其内城閒百五十歩。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母下千家。為中周虎落也”。也就是说,在二年律令实行的年代,边境有上述标准的“城”还没有形成或者说还没起到它的作用。所以,《二年律令》中的“城”指内地的“城”是正确的。
      邑,《说文》:“邑,国也。从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即指人民。有土成人,斯成一邑。”P3753在该字的解释中,一共有11条,其中涉及行政单位的有10条。综合起来有以下种意思。第一,人的居住地。第二,行政区划的一种,与县、乡是一类。有时是县的别称。第三,就是一般的城镇。第四,封地。如功臣、卿大夫、皇后、公主食邑,在汉代,“邑”作为一种行政单位,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不过,特定称法也有,如《汉书•高帝纪下》:“令天下县邑城。”颜师古注引晏曰:“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再如,在《汉书》的列传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邑千户”、“食邑”。又如《前汉书•爰盎鼂錯傳》“錯上言兵事,曰,‘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髙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畧畜産。’”《前漢書 卷四十九 漢蘭臺令史班固撰 唐正議大夫行祕書少監琅邪縣開國子 顔師古注第十九》综上所述,在《二年律令》制定的年代,“汉代的“邑”是一种行政机构或一种对所属特定人的土地的一种称呼。这种“邑”不应该是仅仅是局限在内地,边远地区的“邑”也应该包括在内。
      亭,据《汉语大字典》,P286《说文》:“亭,民所安定也。”作为一种组织机构,其义有二,第一,“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潜夫论•爰日》:‘今自三府以下,至於县道乡亭。’”第二,“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韩非子•内储说上》:‘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史记•匈奴列传》:‘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这里的亭涉及到两部分组织机构,一是军事机构,一是行政机构。按整理小组及许道胜先生的认为,它是军事机构。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在边境,观察敌情的人的“亭”的成员“反”,其作为一个小“亭”的实际意义不大,但由于“亭”在边境,他的“反”会使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入侵失去提前预警的职能,造成重大的损失,故“亭”指边境的军事机构是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点,作为行政组织的“亭”,也辖有一定的管辖范围,并且,它的职能也不仅仅是“备盗贼”,汉代作为行政组织的“亭”的亭长也负担邮驿、接待官方旅客的任务。(《汉代亭长与盗贼》黎明钊 中国史研究 P52)例如,《汉书•高帝纪上》:“为泗上亭长。师古曰:‘秦法十里一亭,亭長者,主亭之吏也,亭謂停留行旅宿食之館。”再如“城乡道路颁着亭(有瞭望性质的建筑),是县政府派出的治安机构,设亭长管理,负责治安巡逻,同时也是过往官职人员的招待所。(《中国古代法制史》 叶孝信P86》)这样,“亭”的作用我们就不能小看了。事关国家的安全,并且,这种“亭”的数量是庞大的,所以,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的时候,就是为泗水亭的亭长,最终建立了汉朝。所以,立法中包括这样的“亭”也是应该的。据上所述,我认为,这里的“亭”不仅包括具有军事性质的“亭”,并且包括具有行政性质的“亭”。
      障,据《汉语大字典》,P4155,《说文》:“障,隔也。从自,章声。”其中第④条,边塞上的小城。《古今韻会举要•漾韻》:“障,谓塞上要险处筑城为障蔽。”整理小组认为,亭障,汉代要塞驻军处,这是正确的。但在整理小组对亭障的注释中“《汉书•武帝纪》:太初三年秋,匈奴入定襄、云中,“行坏光禄诸亭障”,师古曰:“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候城,此即障也。”城比障要大。《文选•北征赋》注引《仓颉》曰:“障,小城也。”也就是说,整理小组认为,这时候的边境的城与障只是规模大小的区别。但是,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注释引用的时间是汉武帝时的资料,我认为这里有出入的地方在于,其一,据《二年律令》所引汉律适用的时间上看,应该是在“不早于汉高祖二年,不晚于吕后二年。”那么,据《前漢書•爰盎鼂錯傳》记载,在文帝时,晁错上书,指出:“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之髙城深塹具藺石布渠荅復為一城。其内城閒百五十歩。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母下千家。為中周虎落也”。从这引文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年律令所实行的时代,汉代的边境的城应该是还没有形成,直到文帝,晁错才建议在边境修建“城”以备胡。其实,这样做法晁错在后来的上书中也提到,是古代人边境备敌的方法,“臣又聞,古之制邉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也就说,古人备边,是建立“邑”。从晁错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年律令实行的年代,实际上,边境已经没有“城”或“邑”这样的备敌之处了。所以,整理小组引用的注释是值得商榷的,城与障在当时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电子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汉书》,[汉]班固,中华书局,1962.
      [3]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朱红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 《张家山汉律研究》.曹旅宁.中华书局 .2005.
      [5] 〈中国法制史》. 叶孝信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6] 《汉代亭长与盗贼》.黎明钊.中国史研究.2007.2.

    推荐访问:城邑 律令 二年 考证 汉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