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基于个性创新的园林创业者成长教育探析

    时间:2021-03-27 00:10: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指出了伴随高职教育大众化带来的规模扩张和生源差异,必然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创新个性的毕业生,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创业人才的刚性需求。通过站在终身教育的宏观角度,从“点、线、面、体”系列构筑了以健康成长、学会生活为人生兴趣“点”,以循环教育、终身学习为静态活动“线”,以个性张扬、创新设计为独立操作“面”,以产业管理、创业实践为动态旋转“体”。最终将泛在学习落脚在学生自己身上,用自觉自愿的实际行动完成顺利就业、个性创新和勇敢创业的人生三步曲。
      关键词:高职园林;个性创新;园林创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57-03
      1 引言
      创业的本质是基于个性创新的经济投资实践。对高职教育来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1]。这就需要将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学好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神圣使命和大势所趋[2]。这更需要教师具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谦卑为人的智慧和脚踏实地的行动[3]。以尊重学生个性和特点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因材施教,关注自身教学方法上的个性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学习过程的快乐情趣,特别是在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4]。
      2 以健康成长、学會生活为人生兴趣“点”
      2.1 在母爱中最优拟合
      人类个体从出生开始就与母亲建立天然的关系,只有母亲全情关注,对婴儿的自发性动作进行积极的情感回应,婴儿的真实自我才会逐渐发展起来。①优秀的母亲在孩子生命早期会全神贯注地养育、敏感地照料,使其在生命之初建立自己能够影响环境的牢固自信以及对他人、对世界的基本信任和安全感。②母亲把握住了自我退出的恰当时机与方式,既能让其现实地面对客观世界,同时又避免在此过程中遭受强烈的挫折以致损害自我。③孩子与母亲建立了安全而稳定的依恋关系,使其能缓解和克服分离焦虑。④母亲能以温和、关切、欣赏、宽容的方式对待孩子,让其在母亲的表情和姿态中看到自我、形成自我,确信自己的价值、重要性和可爱之处。
      2.2 在接纳中抱持共情
      学生只有在安全的心理感受中才敢于完全地呈现真实的自我,来自父母、教师等重要他人的无条件接纳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心理需要。①接纳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教育情怀。悬置自己内隐或外显的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放下自己的“透镜”,以理解、非评价的态度去接触孩子,接受孩子本来真实的样子。承认孩子的天赋、兴趣和需要等不同于他人,要适应孩子的成长节奏和轨迹,为孩子营造适才适性的成长环境。始终对学生抱有一种温和、宽容和耐心的态度,允许学生的失误和失败。②抱持就是守望,是带着关切的陪伴和跟随。支持学生做合理的选择和决定,引导其正视自己的选择结果。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和内化,欣慰地目送学生听从内心的声音和信念去自信、坚定地演绎精彩的生命。③共情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其关键在于换位思考、倾听和尊重,帮助学生条分缕析地梳理其情绪和行为背后所潜藏的需要,并合理调节需要的强度和满足方式。
      2.3 在生活中发展自我
      (1)现代社会的“抽离化”的生活减少了孩子们的生活机会,失去了原来本土化的实践性生活的大部分,家居生活大多又被学习占据,这就是造成学生们无生命感和无道德感等人性缺陷的根源所在。在抽离化的生活中,孩子们感到一切都是抽象的、没有具体意义,无意义感就成了根本的心理问题。
      (2)生活对于孩子发展的意义:在丰富的生活中学生才能获得灵动的机制和生命,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活经验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没有相应的体验,科学概念就难以理解;在生活自理中获得的能力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一边做饭、一边洗菜就是统筹能力练习,与同时复习两三门课程道理相同。
      (3)如何给孩子们生活的机会:学校应该鼓励家长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孩子生活上,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学校可以通过“班级生活”等成为学生生活的地方,满足其安全、存在价值和自我探索的需要;学校要为学生创建生活的课堂,提倡“一日生活皆学习”的理念,以角色深入的方式构建生活的图式;给学生提供生活游戏的机会,从扮演家庭角色发展到扮演社会角色[5]。
      3 以循环教育、终身学习为静态活动“线”
      3.1 树立循环教育理念
      循环教育理念是借鉴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提出的,就是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出发,同时兼顾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通过利用行政手段、社会动员与技术手段,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中国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遵循再利用、免费共享和循环调配三原则,主要在学校内部的小循环、社区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三大空间领域运行,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其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节约教育成本;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别,共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全民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教育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让学习成为一种社会群体的习惯,成为全体人类的生活方式;激发起人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形成人人爱学习的社会氛围。
      3.2 个人终身循环教育
      1994年罗马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认为:“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并建立在“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包括学龄前的教育、学龄期接受的各类教育、大学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等。除了满足社会中个体工作和生存的需要外,更重视教育在塑造人格、培养个性、注重个人潜能的开发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中的作用。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推荐访问:探析 创业者 园林 成长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