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

    时间:2021-03-09 00:05: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不断冲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逐步放松,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为了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已纷纷放弃分业的经营模式而转向混业经营,这使混业经营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业的主流。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已有诸多条件,同时也还面临重重障碍,我们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从进行经营模式转变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然后针对我国具体金融环境特点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营模式;分业;混业
      
      1 我国商业银行改变经营模式的原因
      
      1.1 金融行业的客观生存条件
      (1)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使金融通信与金融数据处理成本大幅降低,金融管理技术开发与金融信息传播效率随之提高,金融机构由此增强了业务扩张能力,敢于涉足一些非传统领域。
      (2)金融工程技术进步与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为风险控制提供了全新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将金融产品革新带入一个活跃阶段,并使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创新业务领域内,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提供服务。这些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利用给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弥补的生存平台。
      (3)监管理念变化及外部监控体系的改进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机遇和挑战。在金融制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进程中,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优先的理念取代安全性优先,加上金融监管经验日渐丰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断扩大,金融监管机制日益健全,从而使管理当局逐渐放松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严格控制。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高层人士认识到应该顺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潮流。中国金融当局已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政策开始作出适当调整。银行、保险、证券三业出现了互相渗透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8月颁布的《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2000年2月联合发布的《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2001年4月,中国保监会又批准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产和平安等4家保险公司入市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从上一年末总资产的5%提高到10%。同年10月开始执行的《开放式证务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使商业银行可以买卖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贷款。200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获国务院原则通过,草案对商业银行投资的限制有所放松。国务院得以以专门规定的形式放开银行的业外投资。这些政策上的重大突破都表明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长期分隔已经被打破,我国金融体制系统化市场变革即将到来。
      
      1.2 生存压力下的主观选择
      (1)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金融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普通行业平缓,拓展规模边界,可以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扩大同质性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实现规模效益;而金融行业资产专用性正在不断降低,范围经济效应将越来越明显。无论是从追求规模经济还是从范围经济的角度,实行混业经营,都可以带来经营成本的降低,提高运行效率。
      (2)混业经营有利于各种资金渠道的沟通,提高配置效率。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金融市场是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组成的,二者之间及其内部各子市场之间必须通过合理渠道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分业经营是对金融市场的割裂,制约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混业经营则更适应于现代跨国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与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打通各种融资渠道,使资金流通在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受或少受限制,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而产业资本所创造的盈余也能多渠道进入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
      (3)混业经营较分也经营更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显示,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也使金融市场进入高度动荡时代,金融业的市场风险急剧加大,金融危机日趋频繁,而混业经营所带来业务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经营风险。
      
      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营模式转变的障碍
      
      2.1 宏观经济形势与自身条件不够完备
      分业经营格局仍有其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当前,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企业亏损面大,金融机构呆帐坏帐贷款比例高的情况下,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决定了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制度尽管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在经济和金融体制转轨时期却是一种现实和有意义的制度安排。
      
      2.2 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一些人甚至认为有政府作后盾,不存在信用风险,从而导致银行的法律规章和约束机制形同虚设。
      
      2.3 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机构风险控制能力较差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以《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为代表的金融法律框架,但一系列配套法规还未完全落实。金融监管机构形成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和专业监管的基本框架下,协调性差,监管仍处于事后监管,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还缺乏超前性和预警性。国际经验表明,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能力强,有充分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和较高的金融监管效率,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但我国这个条件还不成熟。
      
      3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走向探寻
      
      3.1 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窄,原来仅限于存贷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颁布后,从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来看,目前可开展的混业业务品种有中间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三大类。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化的进程中,业务范围的拓展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措施。从当前的需要看,拓展业务领域的侧重点是开发能沟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且转换成本低、流动性强的存款工具。与此同时,要尽快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推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量很低,而这一成本低、收益高的业务正是外国银行富有竞争力的强项。此外,对于竞争力稍强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还应大力发展境外的混业金融业务,尤其是投资、证券业务,以提高未来混业经营的国外市场竞争力。
      
      3.2 实行分业格局下的混业经营模式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经营模式 探讨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