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时间:2021-02-24 16:2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流动性过剩与物价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并对如何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视角;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3-0054-07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一、流动性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流动性、流动性的衡量方法及流动性的适当程度,国际与国内的权威机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将宏观层面上的流动性定义为:不同统计口经的货币信贷总量。并且认为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所涉及的流动性主要指范围较窄的宏观流动性,通常特指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即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欧洲中央银行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即基础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均衡水平。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将流动性定义为社会经济体中金融资产的总和。北京大学卢峰教授认为流动性指一种资产转变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形态的难易程度。容易变现的资产称作流动性高,难以变现的资产则称作流动性低。可以把货币当作是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其他资产则依据其流动性程度高低具有不同等级的货币性。
      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理解。从微观角讲,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向支付手段(现金、支票等)转化的能力,而从宏观角度看,流动性特指流通中的货币,即某一时期社会拥有现实及潜在的购买力。流动性过剩特指一个经济体某一时期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要,即购买力超过所能提供的商品及服务的价值总和。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加以使用。狭义的流动性概念,等于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加库存现金,也就是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广义的概念则是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延伸至整个经济领域,流动性过剩描述的是由于中央银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出现的一种经济态势,表现为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经济活动中货币充沛等一系列现象。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其界定的流动性的外延是银行体系,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决不能局限于银行体系。一是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持有水平的决定,除经济大环境和自身的经营环境外还有多种影响因素,不能说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都是“过剩的流动性”。二是对一个经济体来说,银行体系外仍有大量的流动性。如股市、房市及居民部门持有的现金等,也不能说冻结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就解决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三是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就其所有权来说绝对部分不属于银行本身,央行的货币政策本身并不能将银行持有流动性完全“冻结”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对流动性过剩进行定义,即:(1)指货币供给超过货币供求均衡点的部分;(2)过剩部分包括经济体内的超额货币供给和境外资金流入;(3)已对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产生冲击。
      
      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形式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形式即流动性过剩的外部表现,是流动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反映。
      
      (一)CPI增速持续走高
      流动性过剩的结果是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必然表现为物价上涨。对我国来说,流动性过剩在物价上已经表现出来。自2006年7月份以来,CPI一直处于上行态势,进入2007年上行压力日益增强,7月份已上升到5.6%,8月份达6.5%,九月份稍有回落,为6.2%,而11月份上升到到6.9%。而央行能够容忍的上限为3%,央行不得不启动加息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试图遏制物价的持续上涨,但是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22.1%和18.5%。其次表现为我国的广义货币M2增长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增长及物价上涨水平之和。除2004年之外,2000年~2006年广义货币M2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的名义增长率。M2的增长率平均比GDP的名义增长率高3.6个百分点,导致了M2对GDP的比值不断攀升,由2000年的1.36上升为2006年的1.65。
      如果继续上溯到1988年,M2与GDP的比值仅为1.15,进入21世纪后,这一比值的提升明显加快,2003年已达1.63,2006年达1.65,这一比值高于全球平均值近四倍,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前的四倍多,是80年代日本、台湾地区爆发金融风险前的2倍多。
      
      (三)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持续降低,超额储备处于较高水平
      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在于发放贷款,当大量富余资金涌入银行,银行又因种种原因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时,出现存贷比下降和超额储备增加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从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上看,1999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1999年为86.17%,2003年下降到76.24%,2004~2007年又分别降至73.34%、67.79%、67.16%、67.21%。
      
      大量富余资金滞留银行体系之中,银行储备持续增加。仅2004年到2006年三年间,银行储备累计增加3.6万多亿元。
      
      (四)资产价格快速上扬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受资本市场复苏以及长期低利率或负利率政策及资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影响,市场间资金流动非常活跃,原滞留于银行体系内的储蓄存款大量流出,进入资本及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市场的资产价格快速上扬。2000年~2006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累计上涨了39.8%,其中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更为强劲。尽管2006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但房价上涨的势头依然不减,2007年一季度,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为5.6%,第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比上季度高1.9个百分点,12月份涨幅达10.5%,比三季度末又高出2.3个百分点,房价上涨的快速通道已经形成,而且主要问题是供求矛盾,并且受大量资金流入的影响。
      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指数呈现持续大幅度上扬的态势,2007年12月末,上证综合指数达到5262点,比上年末增长96.7%,为历史最高水平。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高达60倍以上,而2006年末和2005年末分别为33倍和17倍。股票市场的持续旺盛,除与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实施、市场制度逐步规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有关外,流动性过剩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源
      
      宏观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从本质上说是经济现象在金融领域中的反映,只不过金融领域又进一步助推了其发展趋势;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经济发展

    推荐访问:流动性 宏观经济 过剩 视角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