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曲靖潦浒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

    时间:2021-01-06 20:02: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这是一幢用陶片建筑的房屋,这是一部无字的史书,记载着从宋元明清到现代的潦浒的千年陶瓷史。那些斑驳流离,残缺不全的陶片,每一片都有一个故事,向世人们诉说着越州窑曾经的辉煌。
      古老的村落潦浒依山傍水,坐西向东,南北向分布在南盘江江岸狭长的丘陵地带上,东望巍峨雄峻的笔架山,西靠低缓秀丽的龙风山。南盘江一江中开,自北向南从两山之间低缓的丘陵地带缓缓流过。村中一条长达三里的街道,如一条长龙蜿蜒在村子中央,两旁是800多户密密麻麻的人家,青瓦泥墙的古老民居鳞次栉比。街道的南北两头设两道大栅子,北边的叫北头栅子,南边的叫南头栅子,仿佛两道城门,保护和规范着村民和外来人员的日常作息。村子里小巷密布,黄沙塘巷、红台子巷、沙沟窑巷、老街、珠街心巷、卖柴巷、卖鸡巷、车路沟巷、树成林巷、李李脚巷,下街行,金家滩码头,这些鲜活的地名,仿佛述说着潦浒古老而悠久的陶瓷烧制历史。
      风流百年 古韵悠长
      潦浒,宋代开始烧制砖瓦,明代开始烧制陶瓷,清代开始制碗,民国建立现代意义的陶瓷工厂,生产瓷器。明清时期,就已发展成为曲靖范围内较大的古老集镇,素有“小云南”之称,是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
      潦浒有丰富的陶瓷土矿物资源,天然的釉土资源、丰沛的水资源,周边有广袤的森林。仅陶瓷土就有五色土(又名花红土)、大白土、金刚泥、沙泥土、白果青泥等五个种类,且储量大、埋藏浅,可开发利用价值较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次,潦浒的丘陵地势有利于龙窑的建造,龙窑可以借坡势控制火势,有利于热传递;再次,潦浒地处南盘江边,借助南盘江的水运,可以把潦浒的陶器转运出去,方便的运输条件、低廉运输成本,有利于潦浒陶瓷找到广阔的销售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历朝历代迁徙而来的汉族先民,特别是明朝大规模戍兵屯垦移民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带动和促进了潦浒陶瓷业的发展。
      元明时期,云南陶瓷器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是全国仅次于江西景德镇的第二大青花瓷产地,成为中国三大青花瓷产地之一。由于土质中的含铁量、钠和钾、锰和铁的比例与江西、浙江的不同,生产出来的青花瓷器呈现的色泽和江西、浙江也有很大的差别,具有明显的云南特色。这个时期除生产青花瓷火葬罐外,还有盘、碗、碟、盅、杯、罐、壶等种器具,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2015年6月,潦浒社区在组织修建老窑旁的挡土墙时,从潦浒小学后的元代罗罗窑取土,挖出大量的青花瓷碗和压花青花瓷碗,这些青花器物使用当地的瓷土与钴料,采用支钉垒叠烧制,胎质疏松,做工粗糙,釉面青灰,青花呈色深沉;装饰以白地蓝花为主,少数饰以浮雕图案;青花纹饰有缠枝花卉、莲花、蕉叶、牡丹、云纹等,抽象粗犷,简朴生动,具有典型的云南元代青花瓷特征。
      据清咸丰《南宁县志》《曲靖地区志》《曲靖市志》记载:明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南宁县“猫猫石”(越州潦浒)村已有土陶生产。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江苏籍人刘德云到越州卫大菁山(潦浒)一带发现当地泥土可烧制陶器,即定居村南烧制罐、缸、盆等生活用具。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四川一卖碗人在潦浒村发现附近青白果泥是制碗好原料,即定居村北烧制大、小碗类。至此,形成了村北制碗,村南烧缸、盆、罐局面。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潦浒烧制土碗成功,一跃成为全省主要陶瓷生产地。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潦浒古陶加工采用脚蹬盘,手拉坯工艺,并开始使用釉彩花技术,制品工艺、技术日趋进步。当时的潦浒,不仅是滇东地区的陶瓷生产制作中心,更是临乡近县陶瓷产品的集散地、专业的陶瓷批发市场。以“猫猫石的缸”“潦浒的碗”为代表的潦浒古陶产品,可以说是当时云贵地区的“名优产品”。
      陶瓷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潦浒集市贸易的兴盛。潦浒明清时期便成为曲靖较大的市集,俗称街子。以十二地支计日,每隔三日一市。逢已日蛇、亥日猪,村中赶大街;逢寅日虎、申日猴,村南村北赶小街。当时,潦浒石已和越州卫城一样,同为三日一市的大集。潦浒新颖别致、种类繁多的产品,深受民众喜爱,远销昆明、贵州等地,并在曲靖府城形成集中的销售区域,长此以往,专业销售潦浒陶瓷的街道被命名为潦浒巷,成为了曲靖府城的一条街巷的名称。
      潦浒,是水陆交通的要冲,从水路沿南盘江可上到曲靖、沾益,下到陆良一带。再转陆路,可达昆明、贵州等地。长街上,抬眼便能看到一队队马帮逶迤而行;村子里,侧耳就可听到来自各地的异乡口音。当时,还出现了滇戏、木偶戏、踢打戏等艺术表演形式,经常在集市和庙会上搭台演出。村前,南盘江畔的金家码头上,新出窑的陶器正在装船。宽阔的江面上,舟楫往来,帆影点点,村中,家家户户新拉的坯晒满场院;村后,秀丽的龙风山上,宛如游龙的龙窑炉火正旺,袅袅的轻烟飘入云天。
      龙窑盘踞 陶都之魂
      潦浒是个“龙”的世界,三里的长街就是一条最大的长龙,蜿蜒在依山傍水的村子中间。在村子西面秀丽的丘陵地带,众多年代不同,朝向各异的龙窑就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龙,静静地起伏在龙凤山麓。潦浒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和这些“龙”相依相伴,把潦浒打造成了曲靖、云南的“陶瓷之都”,龙窑,是这个千年陶瓷古镇文化的灵魂。龙窑,亦称蛇窑、蜈蚣窑,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多依一定的坡度,用土和砖砌筑成直焰式圆筒形的穹状隧道,以其形状如一条长长的卧龙而得名。龙窑一直是古代中国陶瓷烧制最主要的窑型,建造和使用都较为普遍。中国最早的龙窑出现在商代,战国时期已成为陶瓷烧制最主要的窑型,龙窑也是宋代景德镇瓷窑的典型窑型。
      千百年来,潦浒人和龙窑一起,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最兴旺的时期,潦浒有龙窑20多条,制陶作坊200多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全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烧制陶瓷。为曲靖、为云南培养了不少烧陶制瓷的能工巧匠,为云南现代陶瓷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潦浒作为曲靖乃至云南“陶瓷之都”的历史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隧道窑、辊道窑,现代化的气窑、电窑等清洁环保、操作方便、控制简单的窑型与陶瓷烧制方式的出现,曾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古老龙窑,渐渐淡出了陶瓷业的历史舞台,曾经辉煌的古龙窑或古龙窑遗址都已纷纷被挂上了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真正活着的龙窑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了。而潦浒仍然保存着从明朝到现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龙窑和龙窑遗址16处,依然活着并一直在使用的龙窑就达12条,至今仍然保持着人工手工拉坯,使用龙窑柴火烧陶的古老制陶方式,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是中国的龙窑博物馆。

    推荐访问:曲靖 一座 古镇 陶瓷 千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