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关于荆州古城墙的作文 沧桑六安古城墙

    时间:2020-08-06 07:52: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六安因大禹封皋陶之后于六而古为六国,也称皋城。六安的地理位置贯江淮而望苏赣,邻鄂豫且连中原,地形复杂险要,自古以来系兵家必争的战略咽喉。古诗称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发生在这里的很多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着一定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楚抗衡争夺要地,公元前622年秋楚穆王派成大心、仲归率军灭六安国,古六国历史长达1500年最终被楚国夷为平地,国都位于六安市9公里的东城都遗址尚存。
      公元前517年起伍子胥、孙武辅佐吴王闾伐楚多次,攻破六、潜、舒沿淮河以南直攻楚都郢。
      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封六安人英布为九江王,都城位于六安城北6公里的西古城,后英布叛楚归汉,被刘邦封淮南王,公元前196年英布反汉被杀,王都废由六迁至寿春。
      公元前121年(元狩2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辖五县之地,都城址位于六安市西9公里的裴家滩。
      公元200年(建安5年),陈兰、梅成于六安起兵反汉,曹操派大将于禁、张辽率兵破城镇压。
      公元241年(正始2年),吴将诸葛恪攻六安,于正始4年破城掳掠人口而退。
      公元739年(开元27年),六安改置盛唐县,治所迁至驺虞城,即现今六安老城区。自唐以来六安城虽隶属关系变换频繁,但治所历朝相沿。《同治六安州志》载王廷曾记曰:“六安之都城也,盖数千年至明朝始建今砖垣城池,东南重岗叠阜,委宛连障若翼若卫。西则淠河南来为襟带,河之内平沙如席,中有小洲与城相掩,林木参差,烟火错杂,而有陟山秀于前,龙穴峙于后,据形势而观之亦一胜地也……”明代以前,六安皆为土筑城垣,且规模甚小,至明洪武13年(公元1380年)始�以砖。然而砖垣城构筑后,连年战事,六安屡遭磨难无安宁之日。
      州志记载:公元1512年(正德7年)河北霸州农民刘六、刘七率众由湖北黄州攻六安,围城三昼夜,攻破六安城池、城墙多处被毁。公元1514年(正德9年)弋阳人李衮任六安知州,协同防御指挥刘芳撤除毁城墙,重新修筑,并增置敌台27座。新建的周长一千零一十丈砖石结构城墙,高二丈三尺,上阔二丈三尺,下阔三丈二尺,设垛1364个,外濠沟宽七丈,深一丈四尺。并筑有朝京门(东门)、镇南门(南门),通济门(西门)、武定门(北门),建有月城及南北两个水关(即下水道),初步奠定了六安州城规模。
      公元1635年(崇祯8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攻六安,先后两次用地雷轰城。《同治六安州志》载:“城楼炸成灰尽,所存旧垣仅百十之一。”1638年(崇祯11年)农民起义军罗汝才、马进中又攻破六安城西进。1642年(崇祯15年)马守应、贺一龙率兵再次破六安,城墙遭破坏。这段频繁的兵乱攻城,六安百姓苦不堪言,还牵动了名将史可法、左良玉援兵救六。《六安州志》载:“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北直锦衣卫籍进士,崇祯八年乙亥,因其有文才武略,由刑部郎超擢兵备,丙子(1636年)兵乱,由蕲黄犯六,可法慷慨请令,亲冒矢石督兵抵御。为退敌兵轻骑往来于舒、六之间,麦饼粝饭与士卒共之。丁丑(1637年)功晋巡抚佥都御史驻六安州而控鄂豫。敌兵至,史可法三战三胜保护城池和六安百姓而军声大振。六安旱蝗灾害,千方百计赈恤,六安士民感激其功德建生祠祀之。”州志载《都督左公平寇记》曰:“左公良玉,号昆山,才超韩白,功比徐常。崇祯10年(1637年)正月,数十万乱军围逼六安,州城几乎不保,公闻警率众星驰入境,二月初五击敌于苏家埠、戚家畈等处,四日两大捷,斩敌数千,夺马三千匹,救回难民无数,退敌保孤城获全,特标云路以彰其神武。”
      1857年(清咸丰7年)太平天国起义军首领、英王陈玉成攻克六安,城墙遭损坏。1914年(民国3年)河南白郎军于1月25日除夕夜攻破六安,占据城池,城墙再次遭损坏。
      六安城墙除兵燹受损还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1528年(明嘉靖7年)9月6日六安暴雨“崩城13丈”;1652年(清顺治9年)六安、霍山发生地震,“屋瓦欲泻,石桥尽裂”,六安城墙又受损坏。
      六安城墙自洪武13年建砖垣以来,因战事连年而防卫修城不止。1514年(正德9年)知州李衮修城,扩大了城池范围,加强防御措施,政绩卓著,六安名士潘锐写有《修城记》载于史册《六安州志》。
      1553年(嘉靖3年)六安知州邵惠久同邓向荣于北门之西辟“便储门”取运道达舟之便。1517年(隆庆5年)知州唐可封改题“文昌门”。1579年(万历7年)知州扬际会为仓库安全之计封闲便门。1581年(万历9年)知州李懋桧加修仓库高墙,复开“文昌门”,在东南西北四门各建三间角楼,四马道垣内安装炮台8个,八门古铜将军炮为防御用。
      1635年(崇祯8年)兵乱不断,墙体屡遭炮轰,安庐道张亮移驻六安,命州事通判罗杰修治毁坏城墙达数年,六安的士民归来自动帮助州里修城,知州徐潘修整了各门楼。
      1679年(康熙18年)知州刘克孔重修城墙,四门设六安卫军丁34名。
      1698年(康熙37年)知州王廷曾组织民工疏浚城壕,装修闸门,修葺城墙。
      1712年(康熙51年)知州张灿募集资金集合工匠建毁于明末战火的鼓楼。
      1728年(雍正6年)知州李懋仁组织民工修复城墙倒塌处,修整街道,全面整修下水道,于出水处刻碑纪念。
      1748年(康熙13年)城墙因战事受损修补处倒塌,知州金宏勋组织民工全面修整,并总结修城经验载州志:“凡修城若但于缺陷处弥补,足饰观一时,不久仍堕,今从根坚筑,且密其垛头,勿使雨浸灌,可永久也。”
      1765年(乾隆30年)知州谢其炳修补城东门。
      1796年(嘉庆元年)州守福明修通济门(西门)崩塌处。
      1822年(道光2年)知州牛映奎修东门城垣九丈,南门三十丈,北门十六丈。
      1826年(道光6年)知州孙灵府募资修筑西门到上龙爪一段护城河堤,为纪念其政绩后有人称此段城墙为孙堤。
      1849年(道光29年)知州黄戊修西门八丈六尺,道光30年知州宋培之修北门八丈,东门五丈五尺。
      1858年(咸丰8年)知州茅念劬修西门十丈。
      1860年(咸丰10年)知州姚德宾修补西南城垣九丈。咸丰11年知州邹笥修西门北门城垣八丈城楼一间。
      1863年(同治2年)知州何家聪、侯选道曾广翼修东城三十余丈、北门城十丈、西城二十丈。同治5年知州曹光汉修补城垣四十丈。
      1871年(同治10年)知州李蔚修筑城垣七十丈、补修九十一丈,加高二三丈者计五十二丈,尤其东、南、北门栋宇腐坏重新修复,并亲题书恢复“便储门”。
      1920年,皖军第二旅旅长马祥斌为增强防御能力,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可惜抗战时期日军第十师团于1938年占据六安,老城墙几乎被拆尽,断垣仅剩几百米。
      六安古城墙自建砖墙至抗战被拆,修城历史长达560年,六安人民饱受兵燹修城之苦,民谣曾有“铁打桐城县,纸糊六安州”之说,其实正是六安士民对频繁的战争给六安带来灾害抱怨话。
      新中国建立后,六安人民从此过上了安定的好日子,再也用不着修城防御了。只有那段断墙残垣仍在默默向世人诉说灾难年月的漫长故事。现存古城墙150米,北端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底部条石“丁”字形铺基,墙体为明代小青砖,南端墙体为倒塌后清代重修,砖上有“道光三年”、“城工”字样。这段古城墙虽已面目皆非,但多处的修补痕迹凝聚着六安人民500多年修城历史,省内文物专家们都认为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如今,市政府的老城区改造计划已进入修筑淠河防洪堤工程阶段,为加强文物保护,市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修复云路桥北侧150米古城墙。
      修复后的古城墙与云路桥、下龙爪的龙盘石,南北古塔和新建的六安文化墙成为六安老城区的河滨揽胜处。他让人们了解六安、热爱六安、建设六安,是六安文化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六安市文物管理局)

    推荐访问:沧桑 古城墙 沧桑六安古城墙 六安寿县古城墙 饱经沧桑古城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