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解读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隐喻运用:莎士比亚暴风雨

    时间:2020-03-24 07:19: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年时以隐喻叙事创作的一部内涵复杂多变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将自己的思维通过隐喻表达出来,达到了意象与隐喻的完美融合。本文试从言语、意象方面来解读《暴风雨》中的隐喻,分析其所表达的思维内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部经久不衰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莎士比亚 隐喻 《暴风雨》 叙事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中极具影响力的伟大作家之一,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大师。《暴风雨》是他的封笔之作,这部戏剧作品所绽放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与多角度的阐释。本文试从隐喻角度解读《暴风雨》,体味其文字背后的意义,并通过贯穿全文的叙事方式来探讨其隐喻特色。
       一 何谓隐喻
       莎士比亚在其剧作《暴风雨》中精妙地运用了隐喻,从而使其成为不朽的篇章。下面本文将首先了解什么是隐喻,以便进一步理解隐喻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隐喻是以词为基础的辞格,即一种修饰性的语言使用现象,“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通过隐喻的方式使一些物体成为具有生命实质的真实。我们可以将隐喻看成是构成各种人类语言的总体,即隐喻与人类语言形成了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它是以言示意的表达方式。其实从深层次看,隐喻折射出人类诗性智慧的光辉,揭示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成为广泛和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认知自身的途径。
       隐喻具有其内在的思维逻辑,涉及到了所有语言学、美学、文化学、诗学等知识,规范着人类对世界的言说,因此还与哲学文化有关。单在修辞方面而言,隐喻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隐喻是将感知体悟到的精神内涵投射到具体的事物或者语词之上的过程。它的意义不只是在语言表面,更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加深了对人类本身的理解。
       运用隐喻化是文学文本最重要的手段。其意义复杂性在于它既拥有表层意义,又具有深层意义,它往往隐藏在文本表面意义之下,并通过文学隐喻来实现。而隐喻方式在文学中表现最明显的是诗歌,它富含了连续的、持久的隐喻。在文学文本中,隐喻是思想的线条,它穿越于各种人们所感知的、未知的和陌生的世界中,并将现实与意象世界之间进行对接,更好地表达出各种情感和蒙太奇的意识,增强作品的审美,产生意想不到的震撼,所以很多诗人和作家都喜欢使用这种语言技巧。文学隐喻能使人们对本体与喻源有清醒的回忆。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大量地使用隐喻,从而使其作品内涵变得厚重,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生活的窗户,改变了人们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方式,对人类艺术创造、语言使用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隐喻这种文化行为有助于形成作者独特的视角,在一种事物的暗示下理解把握另外一种事物,从而使人类的思想更为丰富。如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当读者看到“旷野”、“海岛”等文字,一组宽广的意象就进入大脑,让我们想到了“宽恕”,想到了和谐。通过这种作为隐喻载体的客观对应物,作者以此将他的感悟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使其具体化、客观化地达到被读者理解的目的。
       总之,隐喻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进行作用,产生一种新的涵义,即产生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刺激,达到心灵的震撼,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作品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并隐隐透露出作者毕生崇高思想的精华。
       二 《暴风雨》中的叙事言语隐喻
       《暴风雨》是隐喻叙事的产物,其叙事言语隐喻性的表现主要包括独立隐喻与整体隐喻两种修辞性的隐喻。
       1 《暴风雨》中的独立隐喻
       独立隐喻是传统意义下的隐喻,其形式简单但内涵深刻。独立隐喻局限在独立的片段。通过对独立隐喻的使用,莎士比亚让抽象的概念成为真实事物,将复杂的情感与经验具体化和客观化。《暴风雨》中的独立隐喻修辞意味浓,文本话语包含了寓意深刻的隐喻,其隐喻的异域性总是驱使着读者去思考作者的叙事目的。
       例如,在《暴风雨》中,斐迪南初识美丽的米兰达时就相互表现出一种惺惺相惜。米兰达曾经失声惊呼:“那是什么?是一个精灵吗?……他生得这样美!……我从来不曾见过宇宙中有这样出色的人物。”而斐迪南惊叹道:“神奇的女郎啊!请你告诉我,你是不是一位人间的女子?”从言语表面上来看,两个人惺惺相惜,作者隐喻了两种精神之间的和谐融洽。莎士比亚要告诉读者的是:他们不仅仅拥有漂亮的外表,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斐迪南作为那不勒斯享受威权的年轻王子,几乎具备了常人所应有的全部美德。他高贵睿智、品德高尚、正直温良、对爱情专一,能够以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米兰达温柔、美丽、善良,气质高雅、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就连她的父亲普洛斯彼罗也得益于她的这些优秀品质,“啊,你是我的天使,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
       通过上面的比喻,莎士比亚告诉读者,斐迪南与米兰达代表了人的最高贵品德,他们构成了改变普洛斯彼罗的力量。在此作为喻体的“精灵”、“天使”,使本体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它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所希望的理想新人。莎士比亚把他所理解的人文主义美德几乎都表现在斐迪南、米兰达身上。莎士比亚通过称谓的变化来展现对米兰达、斐迪南的赞美与喜爱,表达了他对“理想新人”的渴求,蕴含了他对未来理想人类的严格选择。全剧通过几个简单的具有隐喻含义的称呼展现了对人文主义的由衷赞美,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去探讨其背后的内涵。《暴风雨》中这些简单的对话言语隐喻不只是简单的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手段和叙事技巧,显示了隐喻手法丰富意义的独特之处,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2 《暴风雨》中的整体隐喻
       整体隐喻贯穿在整个文本,它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和思维方式出现。独立隐喻进一步发展到复杂化时,就是统筹全篇的整体隐喻。整体隐喻看起来没有如独立隐喻那样明显地体现在文本之中,它要求读者必须统筹全篇,才能深刻领会理解它,以挖掘出文本的深层含义。在《暴风雨》文本中,当读者统筹全篇之后,就会认识到平淡的话语背后隐藏了莎士比亚独特的思想意识。在《暴风雨》中,被用于最多的重要隐喻意义的词是“book”,以及“魔法”、“魔杖”、“法衣”等词汇,而“book”演绎了整部“暴风雨”,是一个涵盖整篇的整体隐喻,如:“我,可怜人,普洛斯彼罗,书斋就是我的领地。”“那时您先把他的书拿去了,就可以捶碎他的脑袋……记好先要把他的书拿到手。”“book”贯穿了《暴风雨》的整个过程,它伴随着普洛斯彼罗与女儿到破落岛屿,书籍几乎伴随了普洛斯彼罗整个生命。而在他即将重回米兰之际,他却将书籍统统埋在了海心。这表达了:普洛斯彼罗酷爱书籍,热衷魔法,却被其弟流落海岛,他在这海岛潜心钻研书中的魔法,虽然惩治了野蛮恶劣的卡列班、解救了善良的精灵爱丽儿、让仇人悔改、最终为自己的女儿安排了美满的婚姻。但却感化不了卡列班人性的复苏,这标志着他所有努力的失败,他的魔法可以改变自然中的事物,却不能改变卡列班和弟弟的邪恶。这些都让他失望了。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者计划从思想上改造世人的幻想,莎士比亚对人文精神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他把这美好的希望化进戏剧,而改造卡列班的失败,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无奈的放弃。作者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一种哲学性的悲哀,是对人文主义改造能力的失望。在普洛斯彼罗对书籍的态度上,莎士比亚把他对人文主义由热衷痴迷到失望放弃的过程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普洛斯彼罗埋葬了自己珍爱的书籍,也许抛弃它才是最后的选择。
       三 《暴风雨》中的意象隐喻
       1 意象与隐喻
       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其内涵非常复杂丰富。是“一种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情感与想象的载体;它超越了语言的形式,是从客观物象到艺术形象的中介,具有巨大的思想容量,并把人的情感和思维引向极致。意象总是和隐喻相关联,很多人喜欢将意象称之为“隐喻性的意象”。文本中的意象包含表面的认识与思想的感知,在阅读中,读者会把意象画面与自己的经验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产生隐喻和意象。所以意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隐喻的参与。
       而隐喻则通过意象体现出它所要表达的对象,构成隐喻必须的要素,从而使隐喻具有更加丰富的美学意蕴。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意象及隐喻贴切地表达出他的深刻思想,唤起读者的反应。莎士比亚运用意象和隐喻为其语言艺术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意象其实是很模糊的内容,要想深刻地理解它就必须拨开眼前的事物用心去感悟文字后面的意义。在《暴风雨》中,“暴风雨”是水的意象的转用,体现的是一种冲突,是“受洗”过程的一个隐喻。如在《暴风雨》的剧首,作家描绘了一闪而过的风雨和神秘的小岛,朦胧而来,匆匆而去,每次出现都让读者在意识中有一种潜在的情结。在剧中,普洛斯彼罗用魔法掀起暴风雨打翻了阿隆索的船只,风雨之后,劫后余生的阿隆索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斐迪南和贡柴罗改变了对小岛的偏见,安东尼奥等也因为魔法的力量终止了罪恶,爱丽儿和卡列班得到了普洛斯彼罗的宽恕和祝福。剧中的这场“暴风雨”远远超出了“storm”的表面含义。作者用“storm”表现了阿隆索等人内心的挣扎,以及经受了风雨洗礼后,人们心灵层面的净化。如同普洛斯彼罗所说:“我愿意用高贵的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现实的雷雨,被作者隐喻为心灵的风暴,具有了不可穷尽的思想意蕴。
       2 “理想国度”的割与舍
       在《暴风雨》中,那海中央飘渺、神秘又充满了美妙音乐的“小岛”,让读者产生了近在眼前却又朦胧的意象。普洛斯彼罗在孤岛上运用法力造就了一个风和日丽、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它不仅具有优美的景色,还有许多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小精灵弹奏着美妙的仙乐。普洛斯彼罗父女在这安宁和谐的伊甸园中过着快乐的生活。伊甸园曾是无数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王国,人人艳羡;而米兰达是完美人类的代表。但普洛斯彼罗最终却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因为它是魔法下的“伊甸园”,岛上还存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东西,卡列班是普洛斯彼罗永远的心痛,普洛斯彼罗传授他知识,他却劣根不改。随着阿隆索一行的登陆,整个小岛充满了血腥与诡计。世外桃源不再理想,而是成了堕落的孕育地,主人公最后只好离开。作者由此隐喻了普洛斯彼罗能改造现实的世界,却不能抚平他心灵的创伤。
       “小岛”这个意象在《暴风雨》中是“理想国”的隐喻,象征了人类理想的一切美好境界的愿望与途径。《暴风雨》中,莎士比亚在“理想国”和谐的背后隐喻了他对人文主义的深切思考,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作家在这里敏锐地提示了现实中的一切丑恶、混乱、欺骗,并试图竭力建立起一个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乐土。作者把神秘的“小岛”变成了一个美妙的“理想国”。小岛表面上是洁白无瑕的,但却可望而不可及,它只是作家对理想的一种追求和创造。所以,“小岛“不只是故事的发生地,在其意象背后有着更深的隐喻,它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美好幻想及其终极思考”。莎士比亚把这种思考隐喻到“小岛”的内涵中,把普洛斯彼罗起初的热情与最后的放弃通过“小岛”意象表达出来。“小岛”成为莎士比亚丰富情感的载体,超越了语言形式,实现了语言形式与其内涵的完美结合。
       四 结语
       莎士比亚善于使用隐喻,通过《暴风雨》我们看到:莎士比亚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将隐喻运用到极致,用作品描述了存在的各种可能性,达到了艺术上出神入化的境界,表现了作家面对人文主义难以割舍的情愫。
      
       参考文献:
       [1] 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2] 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3]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朱生豪、孙法理译:《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5] 阮坤:《莎士比亚论稿》,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陈牧,女,1973―,吉林大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推荐访问:莎士比亚 隐喻 暴风雨 解读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隐喻运用 隐喻英文 莎士比亚写作特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