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16版 “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方法与效果

    时间:2020-02-28 07:40: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把研究、教学以及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本文总结了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并对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研究型教学可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但同时,学生也承认这种教学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比较大的学习压力。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112-04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每年都有近3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然而,与大学生“就业难”并驾齐驱的一个现象却是“用工荒”,许多企业面临招不到人或者招不到合适的人的困境。就业悖论彰显出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尤其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方面存在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1]。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在大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高等院校许多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是有用的,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热潮的兴起,许多高校开始引入组织行为学课程。组织行为学不仅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而且也是深受高校各专业学生喜爱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覆盖的学生面非常广泛。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理解、预测并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组织行为学不仅在教学上受到重视,而且形成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激励、领导、决策、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这些研究领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因此,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他们身边有趣的组织行为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解读与分析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易于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型教学概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多地注重课堂讲授过程以及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究的学生[2]。因此,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早在200多年前,德国的洪堡就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思想,提倡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实践。然而,直到20世纪末研究型教学才真正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Boyer Commission)出台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指出教学应该与研究结合起来,高水平的研究将促进教学,教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和研究者[3]。之后,美国、德国、丹麦、芬兰等国家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均开始实践研究型教学,并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实践方法和经验[4]。
      国内关于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起步较早,南京大学的全国教学名师卢德馨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学物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5](P.41),在丰富的实践中卢德馨教授对研究型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6-8],并通过组织和举办研究型教学研讨会推广研究型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随着研究型教学日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教育部于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9]。此后,我国教育界开始普遍重视推行研究型教学。
      关于研究型教学的内涵,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学者把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10];有学者把研究型教学看成一种教学模式[11];也有学者把研究型教学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12]。虽然研究型教学的界定有很多,但是纵观大多数的界定可以发现,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是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把研究所需要的很多元素,都融入到教学里去”[5](P.42)。通过具体的研究型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带给学生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实现学生在科学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上的提升和突破。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方法
      1. 布置“组织行为大发现”任务
      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习惯于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和创新精神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将从引导学生发现研究主题开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认真观察生活中点点滴滴,去发现和挖掘,并进而探究生活中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在观察和发现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组织行为学的第一次课上,教师就要求学生课后去发现有趣的组织行为现象,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在下一次课上大家带来了很多有趣的组织行为现象。比如,有的同学结合前段时间社会上“抢购食盐”以及自己生活中的许多具体事例提出,“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的疑问,然后通过查阅与分析相关资料,得出“从众”、“跟风”及“羊群效应”的解释,而对于从众现象的研究正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又如,学生通过对大家喜闻乐见的几个电视节目的解读,提出“酱油娃”的概念,即对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热词“打酱油”的人的一种解读,学生们提出这个概念之后,通过各种渠道查询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并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概念,“酱油娃”居然是他们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样的发现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高峰体验,对于探究和发现的兴趣更浓�厚了。�
      通过培养学生发现研究主题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琐事中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有意义的研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现象。�
      2. 实践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介绍与实践是研究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组织行为学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有专门的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对研究方法的介绍比较深入,在讲到每一种方法时都会举出1~2个具体的例子,以便于学生理解。关于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与研究方法有关的课后任务。比如,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前面发现的选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这样的课后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使用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并且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增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这个练习非常有趣,便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完成这次任务。有的学生采用观察法观察《快乐大本营》等节目中的“酱油娃”,比如《快乐大本营》中的吴欣和海涛在一个节目中一共说了几句话、都是一些什么话、镜头有几次集中打在他们的身上等。通过观察得出:一个“酱油娃”可能是迫不得已打酱油,“酱油娃”常常是陪衬“主角”的绿叶,“酱油娃”的存在对于组织而言同样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另外,还有学生采用了实验的方法研究“羊群效应”,他们中的某个同学站在马路上用手指着远处,不久这个同学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群人一起好奇地和她看着远处。进而,还有同学则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占座的主要原因,并且自己设计了出于不同原因占座的场景,拍成视频,带到课堂上展示。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之上。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 文献查阅与研读训练
      虽然很多高校都要求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但是笔者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学术论文几乎一无所知,在选题、论文架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格式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本科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将会有助于本科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术论文写作及规范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术性文献资料,通过阅读规范的文献资料,学生对学术论文的格式与规范形成初步认识。之后,布置精读文献资料、完成阅读报告的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各自的阅读报告。在汇报的过程中,加入一个答辩的环节,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问,要求答辩小组的同学予以解答。汇报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论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与写作规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很多学生开始尝试写作学术论文。
      4. 学术论文的写作练习与讨论
      在前述几个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布置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任务。比如,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前面的几次作业,完成一篇学术性论文。要求论文的格式和内容的安排要能够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整理的工作,让学生学会按照现有的规范架构和设计自己的研究。
      作业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将点评意见反馈给学生,在肯定学生作业成果的同时,要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学生改进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论文进行展示与讨论,通过现场讨论加深学生对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论文,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完善和改进,并鼓励学生尝试发表。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用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高峰体验从而爱上研究,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研究以及创新的能力。
      5. 学术精神与学术道德的培养与熏陶
      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培养精神健全、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教师在课堂上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对于学生的精神发展极为重要。
      在研究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术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强调,达到培养学生道德感以及敬业精神的目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关于价值观、态度与人格等问题的探讨,在进行这个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学术精神与学术道德的问题融入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比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极具学术精神的大师和普通学者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精神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可以将近期发生的一些学术腐败的事件作为反面例子告诫学生,让学生明白要像小鸟珍惜自己的羽毛那样珍惜自己的名誉;还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深入探讨什么是人格魅力,为什么那些具有学术精神的人如此令人尊敬等问题。此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诚实守信、兢兢业业、不迟到、不敷衍、严谨认真等作风,也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在一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之时,笔者要求所有选课学生对于本课程做一评价并提出自己对课程的看法。这学期组织行为学课程共有5个班150名学生选课,最后收回119份学生评价,回收率为73.3%。对这些评价整理之后发现,有92.4%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很有趣,自己能够参与其中,收获比较大;7.6%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有点空洞,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并抱怨课程作业太多。之后,笔者对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为了保证访谈的信度,笔者故意把访谈安排在考试成绩公布之后,以防止学生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而不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访谈因为是探索性的,所以采取了半结构式的访谈方式,访谈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对于研究型教学实践的看法;另一个是学生对于本学期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看法。
      学生们普遍认为研究型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自己写作学术论文的能力,“我觉得(研究型教学)挺好的,很多人想写论文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学了以后知道该怎么写了,这就是收获……能力,“组织行为学的很多练习锻炼了团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大家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并为以后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也有同学指出:“更多研究性要素的融入能让我们在了解事物外在的时候,还能更多的了解它的本质,不仅仅是很表面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当问到学生在这门课程上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时,有学生提到,“你讲过的那个外国学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帮你修改论文的故事给我印象很深,我很感动……这种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用”;还有同学提到:“课堂上学习怎样读论文、对论文做解读与展示的方式很好,与课程内容结合比较紧密,大家一起做,很有意思”。
      在谈到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看法时,有学生说“这个课很好……上课方式好,参与度高、大家的积极性高”;有学生说,“组织行为学课堂给我的印象很深、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除了理论知识,还有能力,还有小组协调合作,对人际关系也有帮助,我现在对感兴趣的问题会去探索了”;还有学生说得更直接一些“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我给组织行为学的课打95分”。
      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是令人兴奋的,学生们普遍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模式,也承认从课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之外的许多东西。比如,主动去探索感兴趣的问题、印象深刻的学术精神、团队协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过也有学生反映大家在这个课程中做了许多作业,有些吃不消。另外,学生们反映在大三的课堂上才开始进行研究型教学似乎有些为时已晚,应该从大一就开始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
      五、结语
      学生自己的兴趣往往会激励学生更努力、更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和培养相关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成长。教师在进行研究型教学活动时,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通过有趣的作业与任务,吸引学生去参与、体验与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教学主体的作用。研究型教学对于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研究型教学实践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对于课程的整体策划和安排,巧妙地把研究的要素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训练与培养。
      
      
      参考文献:
      [1] 曾湘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2] 李乐山.高等学校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方法与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2-96.
      [3] 高虹.从美国理工科本科教学改革看研究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004,14(2):12-14.
      [4] 张颖.本科研究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基于A大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5] 张富生.解读卢德馨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1,42.
      [6] 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24-25.
      [7] 卢德馨.大学物理学研究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004,�14(1):1-4.�
      [8] 卢德馨.大学物理学研究型教学(续)[J].物理与工程,2004,14(2):1-4.
      [9]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1-05-01].http://202.199.159.243/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6.
      �[10] �Nancy Turner, Brad Wuetherick and Mick Heale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tudent awarenes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developers in implementing research-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2008,13(3),199-211.
      [11] 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12] 汪蕙,张文雪,袁德宁.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1):17-22.
      
      
      Research-based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Theory: Methods and EffectHAO Li-feng, CHEN 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Research-based teaching takes the students as a teaching subject, and integrate the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organically to train all aspects of student abilit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methods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for th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Theory, and investigate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Theory.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generally prefer this teaching method, that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can develop their own capabilities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to found the problems and creative solving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admitted this teaching method gives them a relatively large pressure in the learning.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Theory; research-based teaching; practices methods; teaching
      
      (责任编辑 周红)

    推荐访问:教学实践 行为学 效果 “组织行为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方法与效果 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方法 组织行为学教学手段与方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