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以爱的名义偷窥孩子的隐私,可取吗? 淘宝偷窥隐私

    时间:2020-02-24 07:18: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偷窥孩子隐私的行为比比皆是。有父母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日记,然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交流;有的干脆偷看孩子的日记、短信和QQ记录,唯恐他们误入歧途。一面是停留在书面的法律条文,一面是存在即合理的社会生活。禁止父母偷窥子女隐私,为父母监护权设限是否妥当?孩子该不该有自己的隐私?针对这一系列质疑,我们邀请了社会各层面的人士畅谈看法。
      
      张宁生(公务员 张悠扬的父亲):公民的隐私权确实不容侵犯,父母查看孩子的隐私属于违法一说却值得商榷。儿子上高一时,我在一次查看孩子日记的过程中发现儿子竟然恋爱了。接下来的几天,我苦思冥想,想找到一种既不增加父子对立情绪,又能有效阻止儿子的方法。我采取迂回战术,假装不知晓,建议老师专门举办男生和女生生理健康讲座。在聊天的时候,我和他妈妈也会通过电视剧的故事或者开玩笑的方式,让儿子了解到早恋的危害和父母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后来,我孩子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要不是我及时发现苗头早做处理,儿子不就陷进去了?说起当年的经历,孩子很感慨自己的幼稚,哪还有埋怨和记恨的说法?要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孩子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吗?
      张悠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生):每个人都有内心的小秘密,大人有,孩子也有,将心比心,有谁希望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我不恨我爸我妈,我很感谢他们,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不过,当年他们偷看我的日记,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的,他们怎么能这样呢?现在,如果他们再敢碰我的日记或者手机什么的,我非得跟他们闹翻了不可。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请给孩子们一些隐秘的空间吧!
      牛 艳(安阳市三中高二女生 18岁):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妈妈看了我的日记以后批评了我一顿,我为此把日记本撕个粉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哭了一场,闹得十分不愉快。从那以后,除老师规定交的日记,我就再也没有写过情感日记,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旧十分难受。虽然只有一次,但在我的心里留下的阴影是永远的。希望借此告诉我们的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沟通”方法,子女又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我们也是平等、有主权的人啊!
      李湘宇(某公司管理人员):子女的隐私纯属家庭教育问题,没有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来解决。法律只能让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从操作的层面上看,孩子被家长偷看了个人日记或者短信会去告父母?你觉得可能吗?再有,家长怎么就那么傻,看了还会去告诉孩子?
      习稚晖(安阳旅游学校 高二男生):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我觉得他们看我就像看贼一样,我想说的就会主动给大人说,我不想说的干吗非要穷追不舍,问不出来就绞尽脑汁地偷看?逼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的抽屉锁上,给我的手机设置密码,对我的空间设置查看权限。家长偷窥这样的做法,不好、不妥、不高明。我伤的是自尊,他们失去的是信任。
      刘奕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层面上说,隐私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独立,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隐私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隐私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孩子有了隐私是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没有隐私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隐私应该被尊重,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他就不懂得尊重别人。
      心理学中有一个“禁区效应”, 越不让干什么,越好奇,越要干。父母也好奇,想知道,孩子就偏不愿意告诉你。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子女,父母有效化解“禁区效应”的方法就是,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努力完善民主的家庭教育的方式与风格,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平稳地度过叛逆期。
      李 军(安阳市殷都区法院):除追查犯罪的法律机关外,包括父母等监护人在内的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可查看未成年人隐私。隐私权与隐私内容本身无关,而在于自己的空间有没有获得尊重。在人格和尊严面前,是没有年龄大小之分的。目前我们没有受理过,国内也尚未接受过青少年索求隐私权的诉求。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的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千万别以爱的名义犯“错”!
      许 金(鹤壁市三理教育讲师团成员):我一直在关注这个话题,此前教育专家陶宏开公开表示:法律的规定“有点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著名的亲子教育心理专家屈开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说:“尊重是亲子沟通的前提,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隐私。但当查看孩子隐私成为实施监护的需要,看也是可以的,看是要讲究艺术的。当然,最高明的家长能让孩子主动把日志交给你看,我就做到了。”
      现实中我接触了大量家庭教育的案例。其中不乏因父母偷看孩子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上聊天记录,孩子十分反感,和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破裂。他们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平常和孩子沟通不够,在于发现问题后又不讲究处理艺术。
      主持人:今天我们从法律、心理、亲子教育几个层面探讨了这个话题,不管《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隐私权的规定的执行力度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出发点无疑是积极的。
      以爱的名义偷窥孩子隐私的家长确实有点“自作多情”了,家庭关系需要理解和沟通。父母要多站在感情的立场上(不是说教的立场,不是权威的身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哪怕是错的,对于孩子的行为要宽容,而不是一味的窥探和质问。偷窥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孩子就多一份自尊,被尊重的孩子就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孩子也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发现父母窥探,要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主动地和父母交换思想,寻求帮助,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我们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相信,我们还能相信谁呢?多互动,多理解,这是亲子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推荐访问:可取 偷窥 名义 以爱的名义偷窥孩子的隐私 可取吗? 以爱的名义偷窥孩子的隐私 不要以爱的名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