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

    时间:2020-02-21 11:59: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语用学框架中的时态研究”(10544010)的阶段性成果。�      提 要:本文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系统观,从语义的角度对时态重新加以解释,并认为时态的划分不应该由表达形式来决定,而是应该由所要表达的时间意义来决定。时态同样存在着层次性,每一个时间意义都有多个表达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存在着核心形式和边缘形式,而且边缘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附加意义。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解释传统语法中时态的形式与意义不符的问题。�
      关键词:时态;语言系统;语义/意义;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6-0059-3�
      �
      A Study of Tenses in Terms of System�
      Wang Jun�ru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tenses in terms of meaning, using Halliday’s language system concept and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enses shouldn’t be decided by the forms, but by the time meaning to be expressed. Tenses also have layers and each time meaning has its multi�forms of expression, among which there are core forms and fringe forms. Moreover, the fringe forms may give rise to additional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such a method the disagreements between the tense forms and the meanings in the traditional grammar can be interpreted. �
      Key words:tense; linguistic system; meaning; layer�
      �
      1 引言�
      传统语法中把时态定义为“作谓语的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情况)发生时间的各种形式”(张道真 1995:124),通常分为16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主要由动词原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时原形动词后加s;一般过去时由动词的过去式表示;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will或shall加动词原形构成等。由此可见,传统语法中对时态的划分局限于形式与意义一对一的关系,而在实际使用当中,经常会出现时态的形式与意义不符的情况。例如,Water will boil at 100℃(水在摄氏100度时沸腾)。本文将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系统观,从意义的角度对时态重新划分,并对其具体使用作出合理解释。�
      �
      2 韩礼德的语言系统观简述�
      语言系统的概念最早是由索绪尔(Saussure 1915)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不能脱离社会这个系统,并且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系统。(Saussure 1983:21)他主要是通过二分法区分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系统和言语及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其中的语言系统实际上是抽象的,与个人的具体的言语相对。而且,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系统可以被称为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承认语言是“系统的系统”,但并不同意索绪尔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的集合。他认为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即意义潜势(semantic potential)来解释。(胡壮麟 2005:15)也就是说,语言系统是一种可以通过语义进行选择的系统网络,而语言的结构是意义潜势选择的结果,同时意义潜势也可以用聚合关系来表达。�
      语言的系统性还体现在语言的层次性。韩礼德得益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的叶尔姆斯列夫的观点(Hjelmslev 1953),认为语言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各层次依次存在着相互体现(realization)的关系。在体现关系方面,韩礼德与叶尔姆斯列夫的观点出现了分歧。叶尔姆斯列夫认为上一层次是对下一层次的体现;而韩礼德则认为每个下一层次是对上一层次的体现。也就是说,对意义(语义层)的选择是由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体现的;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是由对语言实体(音系层)的选择体现的。这三个层次都是语言内部系统的层次,通过语义层连接到语言外部系统,如行为层或社会符号层,即语义层是语言系统对外部语境的体现。
      韩礼德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935)和弗斯(Firth 1957)的语境思想。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一种语言的存在基本上是基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之后,弗斯改进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为情景语境可以抽象为纲要式的结构成分,从而适用于对各种事件的描述。在他们的观点的基础上,韩礼德指出如果人们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系统的形式上,如句法和词汇,那么所表达的各种关系完全可以在语言的内部系统解决。但要是把语言系统当做整体考虑的话,就不得不把语言的外部系统作为标准来区别语义系统。由此可见,语义是把语言内部系统和语言外语系统联系起来的交叉层面。总而言之,外部语境是用来确定可能要表达的意义,以及为了表达那些意义进而确定可能使用的语言形式。所以说,韩礼德把语言看作是意义潜势系统,意味着语言不是界定完善的系统,不是所有合乎语法句子的总和。也意味着语言是自然存在的,因而必须在语境中研究。(胡壮麟2005:19)�
      �
      3 基于语义层研究时态�
      韩礼德(1978)指出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并不是呈现出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体现为一对多或是多对一的关系。这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时间意义的表达中。时态通常被定义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of the verb and the time of the action or state it describes”.(指动词的形式与它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Richards J. C. 2000:472)从对时态定义的解读中,人们可以发现时态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是时间(意义),另一个是形式(态)。按照韩礼德的理论对时态加以分析,笔者发现一种时间意义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例如:将来时作为一种时间意义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will/shall do sth.,be to do sth.,be going to do sth.等。多种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意义也可以用一种形式来表达,例如:be doing sth. 可以表达现在正在发生的动作,现阶段反复发生的动作,还可以表达按照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语法中的形式与意义一对一的关系无法合理地解释以上这种时态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不应该再把时态置于词汇语法层(表达形式)上进行分析,而是要从语义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以下是对现在时(间)、过去时(间)、将来时(间)的表达形式分别作出的归纳。�
      3.1 现在时(间)�
      在英语中,表达现在时间意义的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es),如It is very cold here in winter;(2)will + 动词原形,如She will listen to records alone in her room for hours;(3)动词的过去式,如I could be in Hawaii (if I had a lot of money);(4)be (am/is/are) + 动词的现在分词,如She is doing a course in fashion design (this year, but not right now).�
      3.2 过去时(间)�
      在英语中,表达过去时间意义的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动词的过去式,如Mr. Smith stepped into his office, sat down and began to fill in the forms;(2)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es),如Some of the gunners are very young and eager and breathless with excitement, their faces streaked with sweat;(3)be (am/is/are) + 动词的现在分词,如What I’m trying to say is you don’t see my line of argument.�
      3.3 将来时(间)�
      在英语中,表达将来时间意义的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will/shall + 动词原形,如They will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at 8 o’clock;(2)be(am/is/are) going to + 动词原形,如We are going to spend our winter vacation in Paris;(3)be(am/is/are) + 动词的现在分词,如I’m spending my holidays in Beijing this summer;(4)be to + 动词原形,如The line is to be open to traffic on July 1st;(5)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es),如The plane takes off at half past three this afternoon;(6)be(am/is/are) about to + 动词原形,如We may be about to witness a historic clash;(7)动词的过去式,如If there should be an inquiry, you must be able to swear that you never showed it to a mortal soul. �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时间意义有多种表达形式,这进一步证明了韩礼德的语言系统观,即语言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每个上一层次是由下一层次所体现的。�
      �
      4 时态的层次性�
      基于语义层研究时态之后,每种时间意义会有几种表达形式,但是在这些表达形式中存在着核心形式和边缘形式。核心-边缘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语言系统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每个范畴之间都有明晰的界限,严格的划分。每个范畴不仅有一个核心成分,还有一些松散的边缘成分,有些边缘成分甚至还可以进入到另一个范畴。对于表达某一特定时间意义的核心形式和边缘形式的区分问题,笔者认为核心形式在语言使用频率方面是要远远高于边缘形式的,而且通常核心形式不含有时间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而边缘形式往往可以表达时间意义之外的礼貌、情感等方面的意义,下面将以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在表达现在时间意义的形式中,笔者认为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es)是核心形式,它只表达发生在现在的动作或存在于现在的状态(如The youngsters usually think things out for themselves)。在3.1中归纳的其他形式均为边缘形式,并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了附加意义。当用动词的过去式来表达现在时间意义时,往往附加了礼貌意义。Leech(1983) 认为,礼貌原则是说话者与听话者“损失-利益”(cost�benefit)的平衡问题,即说话者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听话者的“损失”和对自己的“利益”,同时,尽可能地增加对听话者的“利益”和对自己的“损失”。例如,在I wondered if you’d look after my dog while I go shopping这个句子中,动词的过去式不仅表示现在时间意义,还体现了语气的委婉客气,此处的客气可以解释成一种暗示,即说话人可以通过时间拉开距离,可以根据听话人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态度。如果此句用动词原形,在这种语境下就会显得有点唐突并使得对方难以客气地拒绝。因此,用过去式提出对现在的请求减少了听话者的“损失”及说话者的“利益”。�
      在表达过去时间意义的形式中,动词的过去式为核心形式,它仅仅表达动作发生在过去或状态存在于过去,如We used to go swimming together when we were boys. 在3.2中归纳的其他形式均为边缘形式,它们根据语境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如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es)在表达过去发生的动作时,具有表达动作短暂,且瞬间发生并完成等附加意义。此种用法经常用于体育比赛的解说中,如Hunt takes the ball forward quickly. Palmer comes across and tries to intercept him, but Hunt slips past and quickly pushes the ball to Smart. Now Smart gathers the ball. 这样表达是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如果用核心形式就须要把动词变为过去式,这就意味着说话者将会用更多的时间来反应。而从语音学的角度看,在单位时间内用过去式表达的信息量要少于用动词原形所表达的。�
      在表达将来时间意义的形式中,will/shall + 动词原形为核心形式,用来表达动作发生在将来或状态存在于将来,如You will be in time if you hurry. 在3.3中归纳的其他形式均为边缘形式,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当说话者用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加s/es)表达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时,往往该动作或状态是按照计划将要发生的。如School begins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如果用动词的过去式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时,说话者往往注重两个动作之间的相对关系,强调该动作完成于另一动作之前。如在If you idle away your time, you will live to regret that you did中,强调did这个动作发生在同为表达将来动作的regret之前。�
      �
      5 结束语�
      尽管时态是语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语言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的情况下,对时态的研究似乎还停留在传统语法对时态的认识层面上。本文打破传统语法用形式划分时态的观念,用韩礼德的语言系统观中的相关理论,从语义层的角度对时态重新认识并加以划分。笔者认为时态应该分成“时”(意义)与“态”(形式)两个部分,“时”是由“态”体现的,分为现在时间、过去时间和将来时间,每种时间意义都可以用多个形式体现,这种对时态的诠释可以用于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中。本文的研究只是提纲挈领,如未能提及时态研究中经常所提到的“体”。所以说,本文只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时态,还有很多地方尚待于更深、更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胡壮麟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周 璇. 论语言学流派之语言系统观[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6).�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Mey.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3.�
      Richards, J.C., Platt J. & Platt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Saussure, 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London: Duckworth, 1983.�
      收稿日期:2010-11-25【责任编辑 王松鹤】
      2011年第6期�
      总第163期外语学刊�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2011,No.6�
      Serial No.163

    推荐访问:时态 研究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新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