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双孢菇栽培技术 [凉州区日光温室双孢菇—番茄轮作栽培技术]

    时间:2019-05-12 03:24: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凉州区日光温室双孢菇—番茄轮作模式栽培技术的栽培方法。  关键词:日光温室;双孢菇;番茄;轮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12-03
      近年来,随着凉州区日光温室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菇菜种植模式不断扩大,双孢菇—番茄轮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该模式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不仅抓住了菌菜最适宜的种植时节,使菌菜都能在价格最高时上市,还能充分利用夏收后的小麦秸秆栽培双孢菇,再在双孢菇废弃的培养料上种植番茄,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1 双孢菇栽培
      1.1 时间安排
      一般从7月底开始建堆发酵,发酵期为25 d左右,8月中旬进棚并进行简易二次发酵,12月上旬出菇完毕。
      1.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出菇快而且集中的高产品种,如As2796、双13等。
      1.3 配制培养料
      选高产的培养料配方:牛粪40 %,玉米杆30 %,麦草25.7 %,复合肥(含氮12 %)0.3 %,过磷酸钙1 %,氧化钙1 %,硫酸钙1 %,(碳氮比=33∶1)。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牛粪无病虫。
      1.4 建堆发酵
      1.4.1 建堆 建堆前先将牛粪晒干粉碎成粉末状;玉米杆铡成5~10 cm小段,并碾压使其碎裂;麦草铡成30~40 cm小段。建堆的目的是让粪草均匀混合并充分地吸水使含水量达到65 %~70 %。为了促进升温,建堆应东西走向,料堆底宽150 cm,高120 cm,上宽80~100 cm,长度依场地而定。粪草分层铺放,第1层铺麦草和玉米杆,厚30 cm,草上面撒粪1层,厚度15 cm,边堆叠粪草边浇水,以堆底有少量水渗出为宜,然后按1层草1层粪,重复铺料、洒水至堆高120 cm。让粪草经过24 h的水分吸收后翻堆。粪与草翻堆拌均匀并加足水分后,在料面上每隔20 cm用直径10 cm的光滑的木棒打孔,深达堆底。堆建好后用覆盖物覆盖保持湿度。
      1.4.2 翻堆发酵 翻堆是为了充分地进行发酵,发酵是把原料中的多糖及蛋白质充分降解。建堆3 d,堆温上升到60 ℃,再维持3 d后,进行第1次翻堆,把粪草抖松拌匀,加入复合肥。第1次翻堆的重点是要让堆上堆下,堆内堆外的原料互相交换,翻堆的同时浇足水分,使含水量达到75 %。第1次翻堆后,料内温度升到60~70 ℃后,保持3 d,进行第2次翻堆。这次翻堆加入过磷酸钙和硫酸钙,根据料内水分的多少适当补水,用手抓一把料,攥紧挤出3~4滴水为宜,料堆适当窄一些。当料温达60~70 ℃后,保持2 d进行第3次翻堆,方法同上,加入石灰。翻堆时检查含水量,水分不适,用1 %石灰水调节,使含水量达到60 %~65 %,同时向料内喷洒灭虫剂。室外发酵结束时,培养料无霉味、无氨味、无粪臭味,不粘手、不扎手,手握成团时,室外发酵结束。
      1.4.3 室内二次发酵 在进行第3次翻堆的同时,用烟雾剂熏蒸温室,密闭1~2 d进行消毒。第3次翻堆后保持36 h,趁热把料运进温室,密闭温室保持料温。料进温室后堆放在发酵架上。利用阳光,增加温室温度,力求在1 d内使料内温度升高到60 ℃左右,然后慢慢降温3~4 d,拉开放风口,打开温室门,使料温降至20~25 ℃就可以进行播种。经过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均匀的变成咖啡色或深褐色,有光泽,富有弹性,内有少量雪片样放线菌,用力捏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悬而不掉。
      1.5 栽培及栽培后管理
      1.5.1 畦床的准备 南北向做畦,宽1.00~1.20 m,长度与温室宽相同,两畦之间留出20~30 cm操作行,温室地面先整平,并喷洒杀虫剂杀虫。
      1.5.2 选择菌种 选用菌丝健壮、洁白、无病虫、无杂菌的菌种。
      1.5.3 播种量 为干料重量的5 %,即每100 m2用种75~100 kg。播种量大一些可加快菌丝生长,抑制杂菌,提高产量。
      1.5.4 播种方法 选用分层播种法。第1层铺8 cm后的培养料,摊平整匀后撒30 %的菌种,接着铺第2层,撒同样的菌种量,再铺第3层,剩余的40 %菌种全撒在料面上,在种上面撒一些培养料使菌种微露,用木板轻拍菇床,使菇床稍加压实,料面平整光滑,再在上面盖1层报纸,保湿遮光。
      1.5.5 发菌管理 播种后温室用黑色棚膜遮光,白天拉下草帘温度控制25~26 ℃,如果温度超过28 ℃,采取夜间通风,降低温度。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 %左右。播后3~4 d内应关闭风口以保湿防止菌种干燥失水,4~5 d后菌丝萌发并开始“吃料”,稍微通风,降低料面温度和湿度,促进菌丝尽早蔓延整个料面,7~8 d后可加大通风量,促菌丝向料深层生长,适当降低料面湿度,防止杂菌滋生。播种后10~15 d,用直径2 cm的木棍在料面上打孔,以排放培养料内的有害气体,料内温度控制在20~25 ℃之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 %~70 %之间,湿度过小时,在报纸和空气中喷水。经过15~20 d的培养,培养料约70 %被菌丝吃透,就准备覆土。
      1.6 覆土
      选取的覆土材料含盐量小于0.4 %;酸碱度适宜,pH值为7.2~7.8;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持水力强;不含病原菌、害虫、线虫和螨的中性壤质土。选用粗细两种土粒,粗土直径约2 cm,细土直径0.50~0.70 cm,覆土前10 d用甲醛等按其有效剂量的溶液喷施后用薄膜盖紧堆闷24 h后摊开,待药味挥发后使用。覆土时,先覆粗土后覆细土,覆粗土前料面一定要保持干燥,切忌在料面喷水。要彻底检查有无杂菌和害虫,并整平料面。粗土粒在料面摆齐靠紧,不宜留下缝隙和空白,覆好后几乎看不到料面。在粗土粒上再覆一层细土,覆好后调节土内水分,调水时要轻洒勤洒,切记一次喷洒过多使水分直接流入料内。覆土厚度要求均匀一致。   1.7 覆土后的管理
      1.7.1 前期管理 覆土后开始喷水,每天喷3~4次,连续喷3 d,让土层均匀吃透水分,用手一捏成团为宜。喷水期间大通风,诱导菌丝向土层内生长。料内温度控制在24~25 ℃,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1~22 ℃。部分菌丝开始在覆土层表面露出时,要补土压菌。喷水在早、晚进行,阴雨天不喷或少喷水。
      1.7.2 后期管理 菌丝长到细土缝隙,进行大通风,促进原基的形成。当线状菌丝发育成熟,重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分而又不漏料为准,连续喷2 d,再停喷2 d,同时增加通风,促使子实体形成。结菇水喷后3 d左右,多数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要重喷“出菇水”,以后逐步减少通风量,每天在走道、墙壁、空气中少量多次喷水,增加空气湿度。
      1.8 出菇管理
      1.8.1 水分管理 出菇后向土层喷水要根据出菇的多少掌握,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喷水在早晚进行,喷水时雾点要小,干处多喷,湿处少喷,促使均匀出菇。
      1.8.2 通风换气 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20 ℃以下,在气温高时通风换气,夜间关闭风口,加强保温。依天气和温室内湿度情况来决定喷水次数,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 %~90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温室内空气新鲜,利于菌丝的旺盛生长。
      1.9 采收及后续管理
      子实体菇盖直径4 cm左右,菇体洁白,菇形完整,菇质紧实,无开伞,无虫蛀,无破损等及时采收。采收前2 d停止洒水。采收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轻扭菇体采下,要轻采轻放,边采边削根,采下的菇要首尾一致,分层码放,低温遮光保存。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床面,挑出留在床面已经是死菇、病菇、黄菇的根及杂菌污染的土粒,及时补喷湿的细土粒并整平床面。
      2 番茄种植
      2.1 时间安排
      番茄一般从10月中旬开始育苗,12月上旬定植,3月底采收,6月底拉秧,这样菇菜轮作的一个生产周期即结束。
      2.2 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弱光、优质、抗病、丰产的中熟、中晚熟粉果品种,如粉安娜、金棚1号、东圣等。
      2.3 育苗
      2.3.1 选用穴盘育苗 一般选用72孔的穴盘比较适宜。将穴盘放进稀释100倍的漂白粉溶液中(即1 kg漂白粉加99 kg水配制而成),浸泡8~10 h,取出晾干备用。
      2.3.2 基质配制 用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的比例配制,并适量的加入无机肥和有机肥。也可以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成品基质。
      2.3.3 装盘 将基质装在穴盘中,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穴盘都装满基质尤其是四角和盘边的空穴,一定要与中间的空穴一样,基质不能装得过满,装满后各个格应能清晰可见。
      2.3.4 压穴 装好的盘要进行压穴,以利于将种子播入其中,可用专门制作的压穴器压穴,也可以将装好基质的穴盘垂直码放在一起,4~5盘一摞,上面放一只空盘,两手平放在盘上,均匀下压至要求深度为止。
      2.3.5 播种 将种子点在压好穴的盘中,每穴一粒,避免漏播,发芽率偏低的种子每穴2粒。
      2.3.6 覆盖基质 播种后用蛭石或基质覆盖穴盘,方法是将蛭石或基质倒在穴盘上,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蛭石。
      2.3.7 苗盘入床 将已播种的育苗盘放在苗床中,及时用清水喷透苗盘,喷水时要轻而匀,防止将空穴内的基质和种子冲出,然后在育苗盘上平铺覆盖一层地膜,以防止育苗盘内水分散失。在覆盖地膜时,需在育苗盘上安放一些小竹条,使薄膜与育苗盘之间留有空隙而不粘接。
      2.3.8 苗期管理 穴盘内基质体积小,孔隙度大,含水较少,容易产生缺水现象,要及时的喷洒水,保证苗期水分。出苗后要及时揭去苗床上的地膜,以防揭膜过迟而形成“高脚苗”。待子叶展开后要立即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将单穴内多余的苗拔起移入缺苗的空穴内,缺苗移补好后,立即对苗床喷洒清水。苗期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温度和光照。播种后,温度高一些,白天保持25 ℃以上,超过30 ℃要适当的遮阴,夜温不低于15 ℃;出苗后,温度稍低一点,白天控制在20~25 ℃,夜间10~15 ℃;5~6片叶时夜温控制在12~16 ℃;定植前5~6 d,逐步放低风练苗,温度保持15~20 ℃,夜温可降到8~10 ℃。
      2.4 定植
      2.4.1 更换棚膜 在12月上旬双孢菇种植结束后,及时更换棚膜,以利于透光、保温。
      2.4.2 温室消毒 定植前7~10 d,空间用75 %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g/m2加80 %的敌敌畏乳油0.10 g/m2与锯末混匀后熏蒸24 h。
      2.4.3 定植方法 幼苗4~5片真叶时,在双孢菇培养料两侧定植,株距45 cm,并在缓苗后及时覆膜。
      2.5 栽培管理
      2.5.1 调控温湿度 番茄适宜生长温度22~28 ℃,夜间温度15~20 ℃,空气相对湿度在60 %~70 %左右;这个时期定植后的番茄,最主要防止夜温不能过低,如果低于10 ℃,在夜间草帘上面再盖一层旧棚膜或者彩条布来保温,如遇连日阴雪天气,在中午也要揭帘,透光增温。
      2.5.2 增加光照 保持棚膜干净,加挂反光膜。
      2.5.3 及时浇水追肥 浇水时,先放水到温室水池中,水温与室温一致时再浇水。定植时在定植行开一小沟,浅浇稳苗水,定植3~5 d后浇缓苗水后再不浇水,直到第1穗果实膨大时开始浇水,以后每穗果实膨大时浇水,每次浇水时追肥,全生育期5~6次,每次追施尿素150~225 kg/hm2,硫酸钾75~150 kg/hm2。
      2.5.4 植株调整 用尼龙绳、塑料绳及时吊蔓;用单杆整枝法进行整枝。目标果穗开花时留两片叶摘心,一般保留4~5穗果,并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等。
      2.5.5 保花疏果 开花期每天上午10点左右用2,4-D蘸花,蘸花加入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兼防灰霉病。一般每穗留3~4个果。
      2.6 病虫害防治
      2.6.1 农业措施 选用无病毒种苗,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老叶,集中销毁,并在整枝打杈过程中,注意病株与健康植株分别进行,适时追肥。
      2.6.2 物理防治 在温室风口覆盖防虫网,阻断传毒昆虫进入温室,室内张挂黄板、蓝板诱杀、驱避斑潜蝇、白粉虱、蚜虫和蓟马。
      2.6.3 生态调控 高垄覆膜栽培,膜下暗灌,灌水后及时排湿,清晨尽早拉帘放风换气,加强温室温度、湿度和光的调控。
      2.6.4 药剂控制 常见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毒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25 %的阿米西达1 500倍液或0.136 %碧护7 500倍液喷雾,提高植株抗毒能力。番茄晚疫病发病前可用70%安泰生600倍液、75 %的达科宁600倍液、68.75 %银发利1 200倍液交替喷雾预防,10 d喷1次,当发现中心病株时,用68 %的金雷450~600倍液或68.75 %银发利400~600倍液或64 %的杀毒矾300倍液交替喷雾,7 d喷1次。番茄叶霉病发病初期选用43 %好力克2 500倍液或10 %世高1 500倍液或25 %阿米西达1 500倍液交替喷雾。虫害主要有斑潜蝇、白粉虱和蚜虫等,可用1.80 %的阿维菌素乳油或10 %的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推荐访问:轮作 栽培技术 番茄 日光温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