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时间:2019-04-21 03:27: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门学科,它扎根于儿童生活,特别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合作。新课程倡导富有人性美的道德,因此上好品德与社会学科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在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软硬”兼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堂好课,需要老师用一生去准备。”可见,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首先是硬件准备:教师必须先吃透教材,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案,准备多媒体资料,制作好配套课件等;其次是软件准备:教师课前必须熟悉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储备。不仅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更要让学生——课堂的主体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课前应开展相应的探究性实践,开拓视野,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它包括:
      1.社会调查活动。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全家人在一起的照片,了解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职业,在社会担任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每个场所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2.资料调查活动。教学《远方的伙伴你好吗》时,课前学生分层次搜集资料,搜集我国农村、城市小学范围内的小伙伴的资料,搜集中国和世界各国小学小伙伴的资料。通过这些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不同学校的认识和未来美好学校的向往。
      3.参观访问活动。教学《我来做》一节,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里观察长辈、父母、或者邻居,让学生从看到的的一切中体会他们的不容易,学会关爱家人,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课堂学习,多样发展
      课堂学习是学生品德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作为教师要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做到动脑、动口、动手的功效,从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有助于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行为的发展,形式可以多样化,举例如下:
      1.游戏表演活动。如教学《我当小管家》一课,教师设计两位小管家表演一天的所作所为,让学生来扮演角色,并让全体学生来判断哪一个做得好。通过“我当小管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管理家庭的有关知识,掌握一些节约开支的小窍门,让学生亲身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感悟“当家才知柴米贵”的道理,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树立家庭责任感。
      2.讨论交流活动。如《和爸爸妈妈交朋友》一课中,通过交流,让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达到愿意和爸爸妈妈交朋友的目的。
      3.选择辨析活动。如《他为什么朋友多》一课中,以课件出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好的事物和坏的现象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辨析,通过辨析,学生择善而从,择美而为,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课堂评价,多元立体
      首先,品社学科的评价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其次,一改往日静态的评价,转变为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再次,注重质性的评价,不以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最后,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不仅有师生评价,更有生生评价、家校评价等,以此来较好地阐述了“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这一宗旨,使学生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后延伸,指导升华
      课后活动是课后教学的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包括与班会活动、社区及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只有营造学生活动的大环境,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去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发展。
      1.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如教完《出版报的启示》一课后,让学生观察学校和社区的黑板报,然后组织学生设计自己的手抄报等。
      2.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如《我来做》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比如:擦桌子、扫地、洗碗等,还有《我当小管家》课后,引导学生先做一日小管家、一周小管家,并填写“家庭联络卡”,定期收回后开展评比,选出主动或经常做家务的同学进行表扬,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培养教育的实践性。
      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教完《邻里之间》一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居住小区的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开展小宣传和小建议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写一封倡议书,也可以给小区的管理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等。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扎根于学生生活,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它不但能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使学生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的统一,也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倡导探究性学习,还能体现课程的社会性,倡导问题的解决和学习,从而达到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倡导自主体验学习的乐趣。

    推荐访问:上好 品德 促进学生 道德品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