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析IPV6技术及其在全球的发展]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时间:2019-04-18 03:17: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介绍IPV6技术的概念、优势及其在国内外的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在分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IPV6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IPV6 发展现状 市场需求 策略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PV6 technology concepts, advantages, and its technology, market develo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market demand and trends, the the IPV6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
      
       IPV6Development StatusMarket demandRecommended in th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IPV6的提出,是随着IPV4协议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一、IPV6的优势与特点
      1、主要优势
      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突出了以下优势:
      (1)扩大了地址空间(2)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3)改善了服务质量
      (4)可靠的安全性(5)提高机动性(6)实现多播功能(7)易管理性
      (8)与移动的互通性
      2、主要特点
      (1)地址空间巨大(2)清晰的层次化结构
      与IPv4相同,IPv6的IP地址也分成表示特定网络的网络前缀(高64比特)和表示主机或服务器的主机地址(低64比特)两部分。为使网络地址具有清晰的层次化结构,又将网络前缀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头3个地址位是地址类型前缀,其后是13位的顶级聚类标示TLAID、32位下级聚类标示NLAID、16位位置聚类标示SLAID。这样,管理IPv6的组织将某一确定的TLA值分配给某个骨干网的ISP,骨干网的ISP再将地址块细分,分配给各个地区的中小ISP,用户从中小ISP分到地址块。
      (3)寻路效率比CIDR高
      二、IPV6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1、建立研究组织
      在国际上,IPV6的发展情况简述如下:
      ☆1992年,IETF成立IPNG工作组,专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1994年夏,IPNG工作组提出了下一代IP网络协议(IPV6)的推荐版本;
      ☆1995年夏,IPNG工作组完成了IPV6的协议版本;
      ☆1995-1999年,IPNG工作组完成了IETF要求的协议审定和测试,IPV6的协议文本成为标准草案;
      ☆1995年,建立了国际性的IPV6实验床-6BONE,进行标准测试;
      ☆1998年10月,全球性IPV6研究和教育网(6RNE)启动,建立了IPV6洲际网络;
      ☆1999年,北美、欧洲、亚洲等20多家全球最大的电信厂商和IT厂商发起成立了IPV6论坛,专门从事宣传和推广IPV6新协议工作;
      ☆1999年7月14日,正式分配IPV6地址;
      ☆涉及IPV6的国际组织主要有:
      IETF、ICANN、IPV6论坛、WIDE(日本发起的产、学、研一体的研究开发组织)。
      2、IPV6国外市场发展情况
      (1)日本
      日本在IPV6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由于日本电子设备、信息家电产业高度发达,产生了对IP地址的迫切需求,所以在IPV6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步伐大,速度快,而且在IPV6产品化、商业化推广方面,几乎走在世界最前列。
      ☆1995年,由世界著名网络专家村井纯教授发起的互联网及广域IP网的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组织(WIDE),开始研究IPV6和标准化制定工作,目前WIDE已经成为IETF的IPV6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进的先驱之一;
      ☆1997年,日本开始推出了IPV6路由器;
      ☆1999年12月,日本开始提供IPV6的试验服务;
      ☆2000年9月,日本政府把IPV6技术的确立、普及与国际合作作为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
      ☆2001年4月,日本开始提供IPV6的商用服务;
      ☆到2002年底,NTT communications、Japan
      Telecom、KDDI等日本主要运营商和ISP几乎都已经提供IPV6的商业化接入服务,日本全国利用IPV6的环境正日益完善;
      (2)美国
      ☆美国事是互联网发源地,拥有全世界约70%的IP地址(大约为每人10个IP地址),以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成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巨大发展,充足的IPV6地址资源使美国国内市场对IPV6需求不明显。
      ☆美国拥有IETF、6BONE研究和开发IPV6的主要国际机构。
      (3)欧洲
      ☆欧洲移动通信技术领先于美国,所以制定的IPV6战略是先移动后固定。
      ☆欧理会IPV6特派组于2001年3月决定成立“基础设施”、“无线互联网”、“未来应用”及“试验”四个独立工作组。该工作组认为,到2006年欧洲目前的IP地址将耗尽,理应尽早实施。所以,欧理会IPV6特派组的工作目标是在2003年使运营商开始推出IPV6服务。
      三、国内IPV6的发展
      1、我国IPV6发展现状
      ☆我国对IPV6的研究始于1998年,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是我国研究IPV6最早的单位。
      ☆1999年,北京英纳特网络研究所(BII,)开始进行IPV6的研究,加入6BONE,最早建成了商业IPV6实验床。
      ☆1999年12月,CERNET与NOKIA合作,启动Internet计划。
      ☆中科院进行IPV6协议栈的科研与试验。
      ☆中国科技大学从事NAT-PT、IPV6QoS方面的研发工作。
      
      ☆国家计委与日本政府签署了《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政府间合作备忘录,两国将共同出资开发IPV6技术。国家计委将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推动IPV6的产业化进程。
      ☆国家科技部在“国家863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IPV6研究与开发,并组织了多个课题进行招标,配套了发展IPV6的专项基金。
      四、中国的IPV6发展趋势与策略
      1、IPV6发展趋势
      IPV6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契机,既是解决我国地址匮乏问题的关键,又是在互联网领域施展身手、赶超先进国家的重大机遇。
      2、发展IPV6的策略建议
      ☆加强对IPV6的研发工作
      有关政府部门一定要把IPV6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支持和加强对IPV6的研发,包括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使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制定、资源分配、开发应用等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权。
      我国在IPV4研究中没有发言权,造成目前申请IP地址相当困难,国内IP地址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我国尽快参与到国际IPV6的研究工作中,参与到未来IPV6顶级地址资源分配工作中去,争取地址分配的主动权,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申请问题。
      ☆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
      我国是世界上最需要IPV6发展的国家之一,在发展下一代网络中,IPV6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培养IPV6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储备
      ☆尽快研究IPV6产业化进程
      五、结语
      在IPV6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今天,第一个真正需要IPV6市场的不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是具有全球最大通信市场的我国。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大好机遇,通过我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业务服务界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将会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做世界最新的尝试,推出世界最新的业务服务与应用,取得世界最新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使我们的产业界在国际上争取到技术领先、服务领先、应用领先的地位,获取战略性竞争优势。
      
       六、参考文献
      
       [1] 彭雪海 张宏科 张思东 《电子学报》 2004 第10期
       [2] Johnson D, Perkins C, Arkko J. Mobility Support in IPv6[S]. RFC3775, 2004
       [3] 陈 蕾, 杨 鹏, 何剑锋. 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无缝切换方 案[J]. 计算机工程, 2008, 34(24): 85-87
       [4] Karim E.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 Mobility Management[EB/OL]. (2005-08-16). http://datatracker.省略/doc/rfc5380

    推荐访问:浅析 在全球 发展 技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