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析民族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

    时间:2019-04-15 03:17: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以语言教育为主,但文化的传播也是必要的。本文提出要重视民族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传播多元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传播
      一、概念定义
      1、传统的中华文化
      传统的中华文化大多是指汉文化。不论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所学习的都是汉族文化,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华文化。因为中华文化除了汉族文化外,还包括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
      2、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许多少数民族也有其自身丰富多彩的文化。笔者认为,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汉语国际教育者对此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3、多元的中华文化
      在文化方面,我们现代的追求是提倡文化多元主义。追求文化互惠式传播和具有主体性平等的文化传播。就世界而言,就是国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发展,互相传播和融合。就中国而言,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共同发展繁荣,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的中华文化。
      汉族开创了中华文化的起源,但在千年以上的时间,文化亦逐渐扩散至周边民族和地区,并与其共同发展。因此,中华文化的范畴大于汉文化,它亦包含满族、藏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整体智慧的结晶。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的原则
      1、总原则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民族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也要遵循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些原则。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该传播怎样的文化有两条原则可以参考(朱瑞平,2006)①第一,介绍传统文化应以那些对现实仍有意义或重大影响的观念、习俗等为主,这些传统文化被证明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内容,比如名胜古迹、礼仪习俗、审美观念、传统节日等。第二,文化课内容以现当代为主。全世界关注中国,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有其最现实的考虑。中国的现代社会的情境,也我们最需要向世界展示的内容。
      2、具体选取文化点的原则
      (1)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交际文化、传统习俗、哲学思想等在文化中的体现。它体现了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性,是本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境遇中累积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的文化根据。
      教师在选取文化点时要以当代的文化视角,去关照民族文化,选取那些具有鲜明时代性和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给外国人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下的中国。就中国的节日文化来说,既要选取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有时下比较盛行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例如,中国节日介绍时除了汉族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还可以适当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节日。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藏历年等。
      (2)系统性原则
      汉语国际教育者在选取和教授文化点时,要有选择的最终成系统的教。不能想到哪儿就说哪儿。那样不利于学习者很好的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3)语言为主文化为辅
      这是汉语国际教育者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在语言教学中一直讲文化难免会引起学习者的反感,甚至抵制。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适时适当地进行文化传播。除了专门的文化课以外,教师不能大谈中华文化。应该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加以文化的教学。比如,在讲词汇时可以加以简要的文化说明。如,“饺子”这个词,除了固定搭配外,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冬至吃饺子,北方过年要包饺子等饮食习惯。这样既方便学生记忆,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中国推广普通话已经很多年。除了极少数偏僻的民族地区外,绝大多数地方的官方机构都会汉语。因此,汉语也可以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介质,而并非要使用少数民族自身的语言。当然,这其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文化误读的现象,就像看中文版的英语作品一样,会遗失甚至误解许多文化内涵。但总体来说,由于中华各民族互相融合,许多少数民族都开始用汉语交流。文化误读也就没有用汉语看英文作品那么明显。
      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助于外国更好的了解中国。比如,湘西的苗族文化走向世界就给世人展示了更加富有神秘感的中华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互为载体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工具,文化可以以语言的形式呈现。汉语国际教育者是汉语的教学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适当传播中华文化。《孔子学院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出孔子学院的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②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者也该适当适时传播。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偏重于语言本身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涵义。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言:“只教授语言的应用,而不是深入到文化的内涵,只能学到中国文化的表层,无法认识中国文化的本质”。③语言传播的目的是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由此看来,汉语国际教育者既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也是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中介。
      四、民族文化传播对汉语国际教育者的要求
      作为传播者,汉语国际教育者应该做到“深入了解,简易传播”。在此,借用“深入浅出”来进行概括。“深入”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尽量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浅出”是针对教授学生来说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养,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教授学生时才能找到相对简单易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效率。
      1、深入了解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该培养三种能力: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民族文化传播对汉语国际教育者的要求所体现的主要就是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其中,对于传统的汉族文化,一般教学者比较熟悉。对于民族文化这一部分,学校却很少涉及。因此,作为汉语国际教育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及时补充。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
      2、简易传播
      作为教学者和传播者,教师自身必须有丰厚的中华文化素养。但是,并不等同于在传播过程中要将所有知识都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把有些比较复杂的东西简单通俗化,然后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有效的接受。
      注释:
      ①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②参见《孔子学院章程》第一章总则
      ③任继愈.任继愈谈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34
      【参考文献】
      [1]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邓时忠.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2(6).
      [3]李鸿亮,杨晓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选取与教学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4]李剑恩.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J].语言文学研究,2011(11).
      [5]任继愈.任继愈谈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
      [6]晏友琼.关于云南民族文化快速走向世界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6(6).
      [7]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推荐访问:汉语 浅析 文化与 国际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