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史迪威跋涉赴印度的神话】史迪威公路 二十四道拐

    时间:2019-04-03 03:19: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史迪威长途跋涉步行到达印度一事,早已被传记家们当成一项壮举来津津乐道。但是事实更为复杂。  甩掉饥饿的中国军队  根据史迪威本人陈述,一旦他认为无法指挥战事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主动脱离中国军队,带领自己属下的美国人及早远离是非之地。史迪威的这股心思在他1942年5月3日的手记中已经露出端倪。他写道:“明显地,我们现在已经无可作为了。史比尔正在带着他的人员离开。杜聿明已经随心所欲。罗卓英管不住他了。Lin Hsiang(林蔚?)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形下)又何必让美国人留在水深火热之中呢?我准备把他们带到孟拱去。”虽然不过几个星期前,史迪威才全力从蒋介石手中争取到对这些军队的指挥权,但是他此时的心情是弃之如敝屣,要赶快带着美国人脱离战场。
      当史迪威拟定撤退计划时,他头脑保持高度清醒,打定主意要刻意避开主要道路。依据他正确的判断,公路和铁路一定早已阻塞不通,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常人少用的僻径(因为他得到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森林工作者的指引),这让他安然躲开了有如潮涌般的难民群和溃退的中国士兵。由于史迪威担心自己的粮食可能短缺,所以他一定要努力去避开其他饥饿的中国军队。因此,史迪威此时最大的关心,不是在混乱中去找回他的部下,和他们重建指挥关系,而是避之唯恐不及,躲开他们愈远愈好。史迪威自己的话大概最能说明,为什么像他这么一位统御10万大军的司令官,竟然可以和自己手下所有各阶层的指挥系统完全失去联系,使他部下的官兵找不到他,而最后却和一群非战斗人员共同逃脱。史迪威在5月5日写了一段话,生动形容他是如何努力甩开其他中国指挥官的。他写道:“我们在天黑后开始出发,一直走到晚上11点钟。最后在班茂以外14公里处扎营。——我相信我们终于冲到人潮的前端了。杜聿明的人员和他们两吨半卡车还落在后面。谢天谢地。”他在5月6日的日记再次写道:“我们脱离了难民们走的大路,我们赶在中国人群的前面。如果我们继续努力,我们一定可以脱险。”史迪威选择的最佳方法是“赶在中国人的前面”,不被他们连累,以便自己的小队伍安全撤往印度。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即使在史迪威失踪之后,许多部队指挥官还是有方法和重庆保持联络,请示重庆政府应该怎么做,并且接到重庆的回复。而史迪威却早已决定扔掉发报机,主动切断与任何外界(包括重庆和中国远征军各单位)联络的可能性。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日军一直要等到5月18日才宣布缅甸战事结束 。这个事实表示,在史迪威脱离战场后的两周中,中国军队还在继续战斗。而也是在5月18日那一天,史迪威安全抵达印度。他安全抵达的时间,比他的任何中国部属都要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一路上与土著欢宴,有澡洗、有茶喝
      史迪威的长途跋涉不久变成一个传奇故事。具体地说,他带领着大约100名同行者(26个美国人、13个英国人、16个中国人和一群缅甸护士),越过原始丛林,涉水登山,最后抵达印度的印普哈(5月20日),立即被当成英雄,受到热烈欢迎 。
      毋庸置疑,史迪威在脱险过程中的确承受了某种程度的颠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一个59岁的美国陆军中将会遭遇到同样的曲折经历。然而总的来说,这次脱险并不是艰辛到值得大事渲染的地步。史迪威自己提供的细节最值得参考。根据史迪威所述,他和同伴从来不缺乏粮食,也没有遭遇到过一个日本兵,更没有一个人遭受敌人炮火惊吓,更不必说负伤了。正好相反,他们沿途能够在村庄里留宿,安稳入睡,有水洗澡,可以喝茶,不时还可以在河中游泳,有悠闲心情去欣赏沿途风景,甚至不时受到村庄领导人的丰盛款待。一路上,无论他们乘车、步行,或是乘竹筏,每人都可以携带行李(有时甚至大件行李),而且不需要自己背负,因为在不同路段有吉普车、挑夫、竹筏,或是骡马代劳。5月14日,史迪威一行与远道闻讯前来迎接的英国官员相遇。英国方面带来食物、医师、马匹和各式物品。此后几天他们不断接受土著欢宴,大家尽情大吃大喝。美国陆军的官方历史家更发挥想象力,把史迪威等人的行程描述得具有浪漫文学情调 。
      5月18日,史迪威一行总共走了140英里路程之后,终于抵达安全地点。除了少数几天赶路之外,他们平均每天走不到10英里。总的来说,史迪威等人略感吃力的行军时间,不过是最初10天(5月5日-13日)急于摆脱中国军队的日子而已,后面5天就毫无艰苦可言了,辛苦程度大概相当于一个喜爱健身的人,作一趟安排得当而又略感吃力的户外运动而已。行程结束时,他们的伤病记录是:4个人住进医院,6个人脚痛或腹泻,另外有几个人皮肤起水泡,腿部发炎,或有疑似黄疽病,当然有不少人体重减轻了几磅。但是对于遗留在战场的10万中国大军而言,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值得注意的是,史迪威本人倒是比他的神话制造者显得更务实。他说:“我们的确有一个颇不寻常的旅程。然而就像以往一样,慢慢地会被夸张得不得了,最后都让人认不出来了。”后来的发展果然被他言中。
      缅甸战场失利完全是别人的错
      假如史迪威在途中曾经一度担心世人会要他负缅甸战败责任的话,他在5月20日那天就完全安心了。因为在这一天,他接到了马歇尔欢迎他脱险归来的热情电报。几天之后(5月26日)他又接到史汀生同样语气的电报。很明显的,军部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知道他并未把缅甸失败归罪于史迪威,大大松了一口气,所以选择在史迪威安抵印度的时候致电祝贺。军部这几通电文大大增加了史迪威对自己的信心,即缅甸战争失败完全是别人的过错,在华盛顿顶头上司的眼中,他竟然还是成绩辉煌。
      史迪威的经历不禁让人想起稍早前,另外一位美国将军出奔的遭遇。1942年初,美国在菲律宾的防务显然无法抵抗日军进攻,此时麦克阿瑟将军仍旧在尽一切努力加强岛上防务,并且拒绝离开。即使美国总统在2月22日以后三番两次命令他撤离菲律宾,他仍然逗留了长达17天之久,最后才不得不服从命令,乘坐快艇离开菲律宾前往澳洲(1942年3月18日)。然而在离开之前,他仍然委派魏莱特将军代行统帅职务,而后者也继续对强大的敌军进行抵抗,直至一个半月后,在5月6日战败投降,沦为日军俘虏。碰巧的是,这一天正是史迪威急急忙忙丢下自己部队的日子。跟随史迪威入缅作战的美国军官们也仿效主帅的例子,逃得一干二净。相对地,面对着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魏莱特将军坚决拒绝抛弃自己的部下离去,以致他和大批美国军官以及菲律宾士兵同时成为战俘,历尽千辛万苦,直到日本战败才得到迟来的安慰。这个对比难免令人产生无尽的感叹。
      (摘自《剑拔弩张的盟友》,作者齐锡生)

    推荐访问:印度 跋涉 神话 史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