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狮子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一说之商榷】佛教狮子代表什么

    时间:2019-02-08 03:24: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中国境内并不产狮子,但这种产自于异国他乡的动物却受到了中国民众的青睐。中国狮子由西域传入,因中国佛教亦由西域东来,所以关于狮子是否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史学界无一定论。本文从两者传入中国的时间、方式等方面探讨狮子不是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
      关键词: 狮子 佛教 入华
      
      狮子的原产地主要在非洲与亚洲,但并不产于中国境内。关于狮子的产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狮子……从前分布在非洲、欧洲和亚洲,但现在仅生存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1]谢弗有言:“在古代的亚洲,在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及小亚地区,狮子这种巨大的猫科动物是很常见的动物。”[2]可知狮子在古代的分布很广,亚洲虽然也盛产狮子,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东部地区却不产狮子,主要产于南亚和西亚地区,即中国古代称之为西域的地区。因中国佛教亦由西域东来,所以关于狮子是否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史学界无一定论。白化文先生在其《狮子与狮子吼――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一文中认为狮子传入中国,基本上和佛教传入中国是同时同步的。[3]刘自兵[4]和张培凌[5]也赞同白化文先生的狮子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之说。石云涛先生在其著作《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只是认为狮子是两汉时入华的。[6]林梅村先生在其著作《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中从词源上详细考证“狻猊”与“狮子”两词的来源,但没有明说狮子是否随佛教入华的。[7]本文试从佛教的入华时间,以及狻猊一词的词源,西域狮子的进贡探讨,认为狮子并不是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的。
      一、佛教入华
      中国的佛教并不是由印度直接传过来,而是由西域传过来的。然而,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史学界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有秦代佛教已传入中国之说,持该说法的学者列有两个证据:(一)隋朝费长房著《历代三宝记》记载:“又始皇时,有诸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弗从,遂禁利防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8]然而,该书为隋朝人费长房所写,想证明秦之事,恐怕不大可能,亦无其他文献以佐证,所以学者多认为不可信。(二)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东洋学报》第十六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中国石刻之由来附不得辞》一文,谓《史记・秦始皇本纪》“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之“不得”为Buddha(佛陀)的音译。[9]藤田之说,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反对。因为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只根据“不得”一词而推测秦代佛教已入华的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方豪先生在其著作《中西交通史》中从语音学方面认真作了辨析,认为秦之时佛教没有传入。[10]也有学者认为佛教入华始于汉武帝元狩三年获匈奴休屠王金人,并烧香礼拜。但这是匈奴人祭天用的金人,并不是印度的佛像,且当时也没有造佛像之事可以作为佐证。但当时知道有佛教的存在,则很有可能。因为张骞回国,就在汉武帝获金人前两年,所以《魏书・释老志》才有记载:“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11]然而《后汉书・西域传》曰:“至于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12]虽然当时知道有佛教,但是佛教此时有没有入华,没有文献明确记载,述而不传,则极有可能。所以较为可信的佛教入华时间,应自汉哀帝元寿元年伊存授经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13]意思是月氏王使伊存来汉,景卢从其习经,此说应为佛教在中国真正传开之始。
      二、“狻猊”一词的词源
      古代中国对狮子有多种称谓,在史籍中,狮子始见先秦文献,但当时不叫狮子,而称“狻猊”。《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14]此书于西晋太康二年出自汲郡战国魏襄王墓冢,书中叙述周穆王西行的经历,反映的是周代与西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交流的情况。但是关于狮子的产地,该书没有明确记载,不过《穆天子传》讲的是周穆王西游的故事,似乎有助于说明狮子来自西域。先秦的另一部文献《尔雅・释兽》中也有记载:“狻�如�猫,食虎豹。”郭璞注曰:“(狻猊)即师子也,出西域。”[15]可以知道狮子不产于中国境内,乃产自于西域,至于狮子何时传入中国,因《穆天子传》该书出土于战国墓冢,所以,据此可以推知战国时代黄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已经知道有狮子该种动物。但学者张之杰在《狻猊、师子东传试探》中提出了质疑:认为《穆天子传》为西晋初出土,《汉书・艺文志》并没有收录,《尔雅》为汉人辑录周代语言文字,成书于西汉初,可能附加若干西汉材料,郭璞乃魏晋南北朝人,会受此影响。因此推测狻猊只是个口传名词,从未有过“狻�”的猛兽来过中国。[16]白化文先生也认为“狻猊是狮子”只是晋人郭璞的见解,并不可信,他提出狮子与佛教同时同步入华的另一有力证据是“狮子”为梵文simba的音译。[17]但是据德国梵学家吕德斯先生通过研究,否认了此说法,认为“狮子”一词应来自从中国敦煌西迁大夏的大月氏所讲的吐火罗语。[18]林梅村先生在其《祁连与昆仑》一文中也证明了此说。[19]对于“狻猊”一词,据刘正琰先生等人研究:“狻�,狮子。又作‘狻猊、夔�、尊耳、组�’。源梵simba,一说粟特sryw,sarys,一说巴比仑UR。”[20]但是这种解释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因梵文simba随佛教传入中国,在汉译佛经中译作“师子”或“狮子”。我同意林梅村先生之说,根据林梅村先生的研究,“狻猊”一词的词源应来自塞语,或称斯基泰语,“是游牧于欧亚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使用的语言。先秦时期斯基泰人在东方的分布已达哈密盆地。据英国语言学家贝利研究,于阗塞人称狮子为sarau。该词的形容词形式作sarvanai;抽象名词作sarauna。所以林梅村先生认为汉语“狻猊”可能来自塞语表示狮子的词sarvanai(形容词)或sarauna(抽象词)。[21]
      其实黄河流域的古代居民与古代于阗塞人的经济文化联系早在商周时代业已开始。1973年安阳殷墟发现的商王武丁的妃子妇好墓出土有产自昆仑山的于阗玉清楚地说明了这一史实。[22]由上可知,“狻猊”一词确是狮子之意,而且从“狻猊”一词的来源中可以反映先秦时期中国与西域的物质与语言文化交流。1975―1976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东口发掘了四座竖穴木椁墓,阿拉沟战国墓地发现了一件带有对狮的“高足承兽方盘”,与之共出的还有狮子纹金箔饰件。[23]阿拉沟战国墓地虽为塞人墓地,但是其处于中国境内,而且当时中国与塞人交往之密切可见一斑,而这些也可以作为“狻猊”一词来自于塞语的佐证。由上可知,战国时期边疆地区的人民已知道狮子的存在,而这些所出土的文物也刚好与《穆天子传》和《尔雅・释兽》相互印证。但知不知狮子该动物为一事,究竟此时有无真正的狮子入华又为一事。我认为,有具体文献记载的狮子入华应始于汉武帝之时。
      三、狮子入华
      西汉初年,中国对狮子有了新的称谓――“师子”。《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是之后(汉武帝之时),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24]“师子”作为“殊方异物”而至,这是文献中关于狮子入华的具体记载。东汉以后,狮子的进贡与记载更为频繁。《后汉书・章帝纪》记章和元年(公元87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25]又载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13年),(疏勒王)臣磐复献师子、�牛”。[26]《东观汉记》对狮子作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其文曰:“阳嘉中,疏勒国献师子、�牛。师子形似虎,正黄,有髯�,尾端茸毛大如斗。”[27]魏晋时人开始知道,狮子就是先秦文献所说的“狻猊”。郭璞注《穆天子传》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郭璞注《尔雅・释兽》曰:“(狻猊)即师子也,出西域。”
      四、结语
      由上可知,无论是中国关于狮子最早的记载――“狻猊”一词的来源还是狮子由西域进贡中国,与佛教的东传是各自独立开来的,狮子的传入并不是与佛教同时同步的:首先,中国关于狮子最早的记载――“狻猊”一词的来源不是来自佛教用语,而是来自于塞语。其次,传入途径不一致:中国边疆的居民早已知有狮子该种动物的存在,且狮子是由西域各国进贡而入华,而佛教由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卢受于《浮屠经》而入华。最后,入华时间上的不一致:文献具体记载的狮子真正入华始于汉武帝之时,而佛教则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入华。
      
      参考文献:
      [1]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242.
      [2][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91.
      [3][17]白化文.狮子与狮子吼――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文史知识,1998,(12).
      [4]刘自兵.佛教东传与中国的狮子文化.东南文化,2008,(3).
      [5]张培凌.中国狮文化形成与佛教东传的关系浅析.文教资料,2009.6,(下).
      [6]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文苑出版社,2003:420.
      [7][18][21]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87-94.
      [8][9][10]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8,89,90.
      [11][北齐]魏收撰.魏书・释老志(卷一百一十四).中华书局,1974:3025.
      [12][25][26][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73:2931,2918,158.
      [13][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卷三十).中华书局,1959:859.
      [14]王裕梁,陈建敏.穆天子传汇校集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4.
      [15][晋]郭璞注.尔雅注疏・释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27.
      [16]张之杰.狻猊、师子东传试探.中国科技史料,2001,VOL22,(4):363-367.
      [19]林梅村.祁连与昆仑.敦煌研究,1994,(4):113-116.
      [20]刘正琰等编.汉语外来词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329.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1982:11-19.
      [23]王炳华.新疆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1):18-22.
      [24][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西域传(卷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3889.
      [27][东汉]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113.

    推荐访问:佛教 商榷 一说 步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