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土地制度多元化 多元化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2-03 03:27: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招生考试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提出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 高考 招生考试 多元化 评价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考试招生制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从标准化考试试验,高中会考制度,到试行保送生制度;从高校招生计划并轨,到高校扩招;从强调考能力的“3+X”,到北京、安徽春季高考;从高校自主招生,到部分省市自行命题,等等,改革一直在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实行招生“阳光工程”、高中新课程高考和国家启动考试立法,改革更是向着纵深迈进。
      改革,既有成功经验,又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纪念恢复高考30年之际的公众调查结果中,95.7%的受访者对现行的高考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92%的人提出高考制度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还有70.1%的被访者认为高考改革要经过充分论证,慎重改革,不能轻易改变现有的制度。这对于我们科学、理性地分析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明确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找准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教育与考试的主次颠倒。理论上,考试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本应作为手段和工具的考试却成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核心。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以考试代替教育评价。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工具和手段,考试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大量的数据资料,但不能替代教育评价,特别是目前的高考是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以终结性的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弊端非常大。它忽视了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品行修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其他能力及对社会或学校的贡献等因素的评价。在分数成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成绩成为评价教师、学校的主要指标,应试贯穿于教育全过程:重选拔轻评价;重共性轻个性;重成绩轻能力;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矛盾突出。教育是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用统一的标准为不同学校选拔多样化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考试让所有的人接受同一学术标准的评价,这与人的多元智能相背离,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相背离,也与高中新课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相背离,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千校一卷”,一张试卷既考即将进入研究型大学的精英,又考即将接受职业教育的高技能劳动者,使层次、类型各异的高校无法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选拔人才,没有真正的招生自主权,也不能体现人才培养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
      再次,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应试方法取代教育过程,“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不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就要摆脱一次性评价的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多次、多方面地进行评价,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在高中阶段实施的全国统一高考和省级高中毕业统一考试都为终结性学科评价,考试科目、内容重复,考试内容过多关注书本知识,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不够。
      二、积极构建多元而统一的评价体系
      综观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考试制度,共性是明显的:多数国家实行多元化考试评价。英国的考试制度虽然复杂,但要进入研究型的高等院校,考生一般都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A-level)考试和大学组织的第二轮考试。在通过全国统考和纸面材料审核之后,大学还对申请者进行面试,面试一般包括笔试和口试,测评申请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思想和信息的能力、智力的灵活性和分析推理能力。澳大利亚就没有全国统考,大学主要根据申请人的中学成绩和省会考成绩决定是否录取。
      今后一段时期,保证教育公平、选拔创新人才、促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大主题。
      在理念层面上,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评价观。传统的单一分数报告和“一考定终身”已经不符合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向“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现代评价观转变,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形式的差异性需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考试评价模式,努力实现教育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统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限。要改变“千校一卷”的现象,拓宽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制度空间,让不同层次的高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多样化选拔学生,给学生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选择机会,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可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设计层面上,进一步改进考试内容和形式。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贴近时代、贴紧社会、贴实考生,要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并举。
      在方法和技术层面,进一步探索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考试评价方式,满足不同评价目的和要求,如从纸笔为主的测验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测验发展,还有口试、面试、表现性、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形式。
      总之,多元化考试制度改革要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原则,在总结恢复高考30年成功经验、吸收借鉴国外教育考试先进理念和做法、研究新时期新阶段的特征和客观要求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统筹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2][美]丁・特罗.从精萸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材料,1999,(1).
      [3][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陈玲详.复杂[M].北京:三联书店,1997.
      [4]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殷陆君.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杜芳芳.高考制度改革:现实与理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VOL51,(6),(总209).

    推荐访问:多元化 考试制度 几点思考 招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