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长乐老冯道――务实与气节的矛盾|孟子性善论论证缺陷

    时间:2019-01-23 03:33: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五代名臣冯道,因经历唐、晋、汉、周四朝,先后侍奉12位君主而被后世封建史官讥讽为不忠不义、丧失“臣节”的奸臣。然而,结合冯道所处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风气、五代仕人的理想价值、冯道个人的道德修养、行为准则,我们对冯道也许会有崭新的认识。
      关键词:冯道;务实;气节;社会心理个人化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337-01
      唐末五代时期,世道衰微,藩镇割据,武夫弄权,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亦频繁。而在这动乱不安的年代,有一人却能够稳居相位二十多年,历仕四朝,任凭江山换代,始自岿然不动,人称“不倒翁”。他就是五代名臣冯道。冯道,自号“长乐老”,曾作《长乐老叙》讲述一生官职、荣耀,又因为曾历四朝事十主,有损“臣节”而多为后世所非议。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余韵》中讽刺不顾名节,长保官位之人就写到:“借手杀仇长乐老,胁肩媚贵半闲堂。”可见“冯道、长乐老”在后世成了无廉耻、无名节的代名词。
      撇开封建的一套忠君守节的伦理,结合冯道所生存的唐末乱世、社会风气、五代文人的理想价值、冯道个人的修养品德,三言两语无法对冯道做出完整客观的评价。
      冯道之所以能够沉浮宦海二十多年而始终安然不倒,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忠君报国的伦理,永远依附最有实力的当权者。“事当务实”乃其终生信奉的信条。后唐闵帝时,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造反,冯道见闵帝大势已去,便急忙率百官拥戴李从珂,还要火速起草“劝进文书”。后晋高祖石敬瑭认“贼”作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争取契丹政权的支持,派冯道出使契丹。冯道亦没有退却,继续为“卖国”的石敬瑭效劳,同时博得“契丹主大悦”。石敬瑭病危时曾嘱托冯道辅佐幼子,“临危受命”的冯道却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标准另立君王。这些事迹,如果以儒家伦理来审判,那冯道早已是不忠不孝有失臣节的佞臣了。
      然而结合五代的历史背景,冯道的这些举动也无可厚非。五代政权更替极其频繁,如果非得死守忠君的伦理,那么当时的仕人在没有施展完治国抱负前就得为短命王朝殉葬了,未免显得迂腐。且五代的当权者多是起兵造反成功的武将,本来就缺乏治国的雄才伟略与安邦养民的仁义之心。文人墨客缺乏真正值得效忠的君主。冯道能够顺应时势,帮助新君主尽快巩固政权,安定人心,于公于私都在客观上保护了百姓免受社会动荡的侵害,在乱世中安民养民。纵观冯道的个人修养与道德,他也具备了贤达仁义的品德。明宗时期,冯道就曾劝明宗居安思危,并进荐《伤田家诗》一首“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以劝勉君王爱惜民力,关心天下苍生,关心民间疾苦。契丹入侵时,“冯道等四出安抚兵民”。可以说,冯道并非是只知道贪恋权力官位、尸位素餐的乱臣贼子,他也具备儒士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忧国忧民,也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只不过生逢乱世,不得已做出“事当务实”的选择。他是文弱书生,自然有怯懦的一面,在以武力定乾坤的时代为求自保只能处处小心谨慎,浮沉取荣,依附强者。只有苟全性命于乱世,才能有机会去“安养斯民”。也许,自身性命与官职荣耀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他绝不枉送性命,“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从中也立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职期间也尽力为社稷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冯道死后,“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可见与冯道同时代的人给予了他肯定的评价。
      在我看来,值得商榷的是冯道对待契丹政权的态度。在今人看来,契丹与汉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涉及国与国的问题。把冯道看做出卖国家的“卖国贼”显然是狭隘的国家、民族观念,因为契丹也组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就当时来看,契丹与汉的关系就类似于抗战时期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冯道替石敬瑭政权效力也就是在出卖汉的利益,向契丹臣服,显然有“卖国”之嫌。石敬瑭政权就类似于抗战时期的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我们痛骂汪精卫为汉奸、卖国贼,是因为以他为首的政权出卖了国家利益,投降了正在侵略我们的日本。而冯道所卖命的石敬瑭政权也在从事相同的行为。与后世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相比,冯道的确缺少了气节与傲骨。如果我们都学冯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全然抛弃民族、国家观念,那近百年来的侵略战争早已使我们成了亡国奴,成为异族统治的顺民。
      不过,冯道虽然不是高风亮节之人,但仅仅指责冯道却有失公允。冯道的行为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五代时期世道衰微,邦无道,世风日下。投降主义、务实主义成风,即使像冯道这样先后效力多个政权,甚至是效力于“卖国”政权的仕人在当时不仅没有受到指责诟病,反而得到了多数人的赞誉。《新五代史》称冯道“时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冯道的行为与价值观是当时社会心理个人化的体现,五代的文人士大夫们丧君亡国不以为意,求得一方安宁,以官运亨通为荣,如果再如冯道那样能够利用自己的地位保护百姓,做出一些政绩,则成了完美的榜样。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行为处事的原则。如果要批评冯道缺少气节,不如批评五代的衰败与道德缺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简介:孔维烨(1990.02.11― ),女,浙江杭州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本科生。
      

    推荐访问:长乐 气节 务实 矛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