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小学的科学老师好当吗_2010年宁波市科学中考部分“难题”例析

    时间:2019-01-06 03:25: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以2010年宁波市科学中考部分“难题”为例,从难度划分、影响难度的因素等方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2010年宁波市科学中考 “难题” 例析
      
      何谓难题?有人理解为难解的题目,也有人理解为错误率高的题目,两者差别在于是否题目本身难度产生的得分率差异。本文所述的难题,是指得分率低的题目。影响试题得分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我试以2010年宁波市科学中考试题的“难题”为例,剖析导致试题难度增大的几种因素。
      1.中考科学试题的难度
      1.1试题难度的划分。试题难度通常可据难度值划分为很难(难度值小于0.2)、较难(难度值0.2―0.4)、适中(难度值0.4―0.6)、较易(难度值0.6―0.8)、容易(难度值0.8以上)。不同级别的考试,难度值与难度级别间的对应关系有所不同。如同一级别的难度值,中考明显高于高考,即中考的难度相对较低。以宁波市中考难度定位要求看,近几年的难度要求是0.75,而2010年实际难度值为0.69,即难度级别适中的难度值应该在0.7左右,据此可将难度值≤0.6的试题定为难题,难度值≥0.8的试题定为容易题。
      1.2影响试题难度的因子。试题本身涉及的知识、能力等直接影响试题难度值,这是由考生答题时实际进行的心智活动所决定的。通常认为记忆性试题较易,理解性试题较难,创造性应用或复杂思考的最难。此外,命题缺陷所致的因素也是导致试题难度增大的重要原因,这包括命题目标超纲、超标,题干表述不明或所供信息超出考生已有经验背景,答题要求不明确,参考答案单一而不符合开放性思维,等等。
      2.中考科学难题的例析
      下面我以宁海县考生客观性试题的计算机统计数据和奉化市考生非客观性试题的抽样分析数据为例,对难度低于0.6的2010年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作简要分析。
      例1:生命探测仪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答案:B。
      分析:选择A、B、C、D各答案的考生比例分别为:1.8%、49.4%、43.9%、4.9%,难度值为0.494。难的原因是考生不了解生命探测仪的结构原理,而题干又未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教材中也无相关内容,从而导致许多考生蒙答案,这也是为什么考生选B、C两种答案较多的主要原因。
      例2: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L2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其原因可能是()。
      A.灯L1额定功率较大 B.灯L2两端电压较大
      C.灯L1的电阻较大 D.通过灯L1的电流较大
      答案:C。
      分析:选择A、B、C、D各答案的考生比例分别为:28.5%、13.0%、45.2%、12.9%,难度值为0.452。考生对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暗与实际功率的关系不清,是导致本题失分率高的主因,加之受家庭并联状态下的额定功率大灯亮这一前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较多的考生选择了A。
      例3: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①②③
      答案:D。
      分析:选择A、B、C、D各答案的考生比例分别为:5.1%、39.7%、9.1%、45.6%,难度值为0.456。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功率的概念、教师过度的强化训练是导致该题难的两个主因。错选B比例高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控制,造成许多考生对对照概念的曲解,认为对照必须有一个变量而将③排除在外。
      例4: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分析:选择A、B、C、D各答案的考生比例分别为:22.0%、14.9%、22.5%、40.4%,难度值为0.220。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动能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实物运动过程与图示图解的对照分析,判断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表面看这题似乎超标了,但从考查“若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其运动轨迹如何”的分析能力来看,则是一种能力考查。因此,该题失分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平时教学缺乏素质教育的成分。
      例5: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南非举行。北京(东八区)时间7月12日凌晨2∶30,中央电视台将直播决赛。
      (1)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传输,其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同,为m/s。
      (2)决赛开始时,比赛所在地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时间是。
      答案:(1)3×10;(2)11日20∶30。
      分析:第(2)小题的难度值为0.459。时差换算超过或不足24小时而未增减日期、24小时与12小时表示概念不清,是导致难度增大的两个主因。因此,答案中日期错误或漏写、20∶30表述成8∶30是典型的失分原因。
      例6:(1)甲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应急。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CO=2X+3O,则X的化学式是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准备选择乙图装置中的(填编号),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KCO,(2)②③或①③,方程式略。
      分析:第(1)小题的难度值为0.591,质量守恒定律的真正理解、分子式的正确书写是影响难度值的主因。第(2)小题的难度值分别为0.555、0.477,平时缺少学生实验训练、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重视等因素,是影响本题难度的重要原因。
      例7:蜻蛉俗称豆娘,属于蜻蜒目束翅亚目,蜻蜓则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以下是区分它们
      (1)图为蜻蜒。
      (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蜻蛉和蜻蜓在分类学上属于同一 (填“纲”或“种”)的生物。
      答案:(1)乙;(2)纲。
      分析:第(2)小题的难度值为0.391,导致这一结果的主因是考试目标超标。考试说明中对应的要求为例举生物分类的单位,而解决本题需要掌握各分类单位的相互关系。
      例8: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答案:酸;氢氧化铁;氯化铁。
      分析:第二、三空的难度值分别为0.355、0.291。对物质相互作用的化学知识缺乏有机整合的能力,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网络建构意识有关。
      例9:右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答案:(1)10;(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
      分析:第(2)小题的难度值为0.491。题干表述得不严谨是增大本题难度值的主要原因,部分考生误解为提出新的猜想(如温度是否能改变蜥蜴的遗传物质等)。因此,将“提出一种猜想”改为“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010年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中尚有许多难度值低于0.6的例子,但因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例举。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要研究“难题”的成因,并借此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命题者同样需要研究“难题”的成因,这有利于有效关注命题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
      
      参考文献:
      [1]依兰.对“难题”的思考.生物学通报,2007,42,(10):52-54.
      [2]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科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宁波市 中考 难题 科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