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语文教学:别忽略了“说话”】 语文说话教学

    时间:2019-01-01 03:33: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听说读写,历来是我们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概括,可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说”,其原因:一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检测手段,只有笔试,没有口试,让我们感觉到教说话“不实用”,因而不重视,二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言堂式的“满堂灌”,根本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因此,学生普遍说话能力差,就不足为怪了。经常见到学了十几年语文的学生,在人面前一开口却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口语为“语”,书面语为“文”,“语”和“文”水平的共同提高,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更何况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交际活动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快捷的电话代替了缓慢的信函,充满人情味的交谈代替了冰冷的公文……会说话和善说话就不仅仅是体现一个人的风度、气质,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因此,语文,千万别忘了说话教学。
      
      一、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参是《圣经》,教师是上帝,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学生只带耳朵,不带嘴巴,基本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而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该始终参与讨论与探究,有权利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作为导演,用自己的智慧、才华和高超的艺术手段,让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价值本体来主动、热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还给学生课堂上说话的权利。那种特殊氛围中产生的情感波澜,那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只有及时用口语表达出来,才能显示课堂的本真。等到课后再用书面语组织,虽然更加严谨成熟,但却体现不出思维的速度、参与的热情和面对面交流、碰撞的兴奋。学生也只会习惯书面表达,口语水平却得不到提高。所以,语文课还给学生话语权,实在是提高学生说话水平的第一要务,同时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本身
      的需要。
      
      二、营造学生说话的氛围
      
      仅仅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也未必愿意说话。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的压抑、禁锢状态,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口语心理障碍,紧张、胆怯、怕说错。因此,语文教师还应该在怎样能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上下功夫,也就是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说话氛围。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视学生的感受、意见甚至“歪理邪说”为语文交响曲中的和谐音符,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旁逸斜出的不规矩枝条横杀滥砍。这样,学生才可能敢说话。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热情、开朗、幽默、亲和,让学生热爱甚至崇拜,敬仰但不惧怕,这样才有利于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可能乐于吐露心声。再次,语文教师应该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善于独立思考,钻研教材,开拓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始终引导学生思考、质疑、释惑,让学生思想充实,情感丰富,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处于求知的快乐之中。这样,学生才可能会跃跃欲试,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和欲望。第四,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建立学生说话的自信,要善于运用幽默含蓄的语言,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那种生硬冰冷的冷嘲热讽,只能封住学生的嘴巴,打击学生的热情,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让学生的思想、心灵始终自由快乐,处在一种“肆无忌惮”的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当中。最后,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心理学,应该关心热爱学生,并且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甚至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与学生时时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曾经碰到过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愿说话,不爱说话,一般的启发、鼓励没有任何成效,后来,经过多次单独谈话沟通,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他们逐渐变得开朗、阳光,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启发学生说话的内容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说话,不能是漫无目的的随便闲聊,而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和明确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围绕什么话题说,从何处说起,说什么。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开启学生的思路,介绍必备的背景材料,提出有价值的相关问题,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讨论,布置相应的课外调查,为让学生有话可说做好准备。教师应反对那种整堂课都是“是”与“不是”的简单热闹的问答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没有机会真正说话,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应和。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轻松地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所谓的启发问答,仅仅是做做样子,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认知水平,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方式不同的启发,力求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而不是只考虑几个尖子。对所有学生的启发引导都应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避免出现那种看似正确清楚但却大而无当的提问,因为它会使学生无从说起,集体失语。总之,能让学生敢说、乐说并且有话可说,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教学艺术高超的表现。
      
      四、指导学生的说话方式
      
      语文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说话内容的对与错,还应该关心其说话的态度与质量。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态度、清楚流畅的语言表达和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新课标第四学段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1]根据以上目标,我们应该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口语要求。如:在生理上,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在神态上,要眼神专注,姿态得体;在态度上,要语气柔和,用词礼貌;在思维上,要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在内容上,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样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要中肯地评价学生说话的质量,不能不置可否,也不能毫无原则地一律表扬。目前,那种满堂都是“真好”“真棒”的大话空话,只能哄得学生一时高兴,却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口语水平的高低,明白自己的具体优点和不足,这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毫无益处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62页.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说话 忽略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