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立足细节创设,打磨记叙品质:幼儿园环境创设

    时间:2019-01-01 03:28: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细节的才是深刻的,缺乏细节是中学生记叙文中常见的弊病。笔者认为可从场面、景物和情境三个基本技巧方面进行细节创设,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   关键词: 细节创设场面景物情境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如果说叙事是筋骨,那么细节就是血肉。把细节写具体,写生动,情感就有了载体。但目前缺乏细节是中学生习作中常见的弊病。为此,本文从场面、景物和情境等三个细节创设方面作了些许尝试与探讨,归结出几种基本的方法,力图帮助学生走出记叙文写作的困境。
      
      一、场面细节创设
      
      记叙文是中学生习作中最为常见的文体,但大多数的习作中充斥着三言两语、粗枝大叶的概述,鲜有能吸引老师眼球的佳作,学生的理由是:“写不出!”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对学生加强“场面细节”创设的训练。
      所谓场面,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场面细节”即这种“生活情景”的具化体现。如何使场面具体化?这是一项大工程,方法也有很多,针对学生对历时短暂的场面把握不好的通病,这里介绍一种习作技巧――“慢镜头”。
      “慢镜头”本来是放慢影片放映速度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让人们更清晰地把握住更多的细节和场面。如果转用到习作中,应设计好几个关键环节,把每一个环节拉长“放映”时间,多展示一些鲜活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一言以蔽之”的叙述缺陷。
      
      二、景物细节创设
      
      “风景描写首先应当逼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一闭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描写的风景……”[1]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这番话十分明了地告诉我们,栩栩如生、纤毫毕现是写好景物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总是大而化之,只看到其模糊的轮廓,泛泛地描述一下,这样是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据此,提供两种习作方法――“望远镜”和“放大镜”。
      “望远镜”适用于远景的描述。“太阳正在繁密的树林后面落下去,在落日的余晖里,点缀在白杨树林里的白桦树,带着它们那低垂的细枝和怒茁的嫩芽鲜明地耸立着。”[2]这是列夫・托尔斯泰对日落时远处树林的描述,他用“望远镜”把白桦树“低垂的细枝和怒茁的嫩芽”生动地展示在读者眼前,而这样的景象到学生的文中也许只是“夕阳落山了,远处的树林真美呀”这样千篇一律的话语罢了。
      宋代的沈复在《幼时记趣》一文中“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及“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精彩描写,一直被我们看作是想象之佳作。其实,他的这种创作方法则是“放大镜”的妙用。可见,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就能使所写的景物毫发尽现、生动逼真。把这种方法用于习作,学生也能写出这样的“雪”:漫天的雪花挤挤挨挨,推推搡搡,纷纷而下。风儿一吹,只见片片雪花好似一只只六角的小船,在无边的大海上悠悠地摇曳。甚至这样来写蚂蚁:小树下有许多蚂蚁穴,每一个都大得像乡下奶奶家的干草垛,蚂蚁在草垛边的小路上忙碌地走过,那小路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以上的描写可以说形象逼真,令人耳目一新,这无疑都得益于学生把自己的眼睛变成“放大镜”。
      
      三、情境细节创设
      
      此“情境”即“意境”。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让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中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往往只是对记叙、描写等基本表达方式的习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境细节就会成为中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如何才能完成这种转化,达到文情并茂的妙境呢?
      其一,可结合文本环境,创设习作情境。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非常庞杂,有的看似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终归还是生活的反映,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们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种藕断丝连的因素,让它与现实生活挂起钩来,学生对习作的情趣就会大大增加。正如时金芳所说:“为了使语文教学流畅而和谐,且于和谐中显现出奇特的艺术效果,我们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独特情感,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形成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3]
      当然环境创设须激发。激发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寻找“激情”的“喷口”。[4]激发可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增添写作素材;也可以通过充满激情、富于启迪的习作前导语,创设情境,酿造氛围,为贫乏的心灵注入感情的“酵母”。如看了朱�基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实况转播,语文教育大家让学生写《总理的风采》。指导时,他饱含深情地介绍了朱�基总理的身世、经历和为政风格,习作中学生对总理的稀疏的头发、额头的皱纹以及威严的剑眉、冷峻的神态都写出了生动而深刻的感受,字里行间通过细节自然洋溢着对总理的钦敬和爱戴。
      其二,靠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呆板地描绘眼前的情景,未免会显得单一浅薄,而运用联想就可以抓住关联之处,上下联系,使内容纵横捭阖,左右逢源。
      比如,很多学生这样写白云:白云真美呀,像棉絮一样洁白,在蔚蓝的天空里游动,好看极了!而作家颜斌却这样表达自己的想法:云啊,云啊,如果你真是棉絮,请你到人间来,妈妈一定把你装进被褥,去盖在那受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身上。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后者以白云为载体,紧密地把白云和棉絮以及卖火柴的小女孩联系起来,充分呈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而前者则显得那样地俗套。由此可见,如果能够抓住事物之间的巧妙联系,恰如其分地运用联想,往往能在习作中妙语连珠,挥洒自如!
      其三,通过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5],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方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凭借记忆,那么想象的特征就是创造。“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6]说的就是想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是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于西山之巅“箕踞而遨”的想象之景,读来真有如神似仙、飘然若举之感。同样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在诗歌习作中也有这样的佳句:当树芽随春的脚步/在树枝间跳跃/当青草的血液随时间的节奏/在草地上流淌/当绿色/弥漫了寒冬的车厢/春天,这迷人的站台/捧着一树桃花/立于眼前……这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成功体验,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定会大有收获。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侧重,在中学生的习作过程中要大胆地尝试,可以先从基本的练起,由浅入深,逐步做到综合运用,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水平有质的飞跃。当然,文无定法,以上也只是从构思的角度来阐述一些基本方法。另外,文辞表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只有平时多读书,勤积累,多思考,勤练笔,才能做到文思与文辞俱佳,写出令人不忍释手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俄国作家契诃夫.致席尔凯维奇.
      [2]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时金芳.论语文教学中的“节奏”.语文教学通讯,2001,(20).
      [4]杨斌.唤醒与激发.语文教学通讯,2000,(21-22).
      [5]张林、徐虹主编.心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6]周振甫译.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华书局.

    推荐访问:记叙 创设 打磨 立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