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析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癸卯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中国教育史隋唐时期的教育

    时间:2018-12-29 03:29: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宣布了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作者对这一时期清政府颁布的两个学制:壬寅学制(未实施)和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以及两个学制中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论述和比较,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癸卯学制 体育课程 内容 特征
      
      前言
      《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办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的状态,确立了中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模式和框架,奠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第一块基石。癸卯学制时期是指清末1902年的壬寅学制(颁布但没有实施)至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前这段历史时期,也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发端,在中国体育课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先进分子总结失败的原因,充分认识到只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认为:“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百业千器万技,皆出于学”。西方国家“户口少而才智之民多”,中国“户口多而才智之民少”[1]的关键,就在于西方国家广设学校。在甲午战争中日本之所以能战胜中国,“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因此他疾呼:“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并提出应废除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同时建议学习德国的军事体育。在世纪之交之,改革旧的教育,建立一个用以强国的新学制,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呼声;此外,日本维新教育的成功,我国有识人才缺乏的现实,西学东渐的影响,洋务教育的成败经验,以及统治阶级为变法以求自强的愿望,等等,这些都成为癸卯学制及其体育课程应运而生的基本条件。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中的体育课程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次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从此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淫威之下。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对外为了“结与国之欢心”,对内为了缓解国人空前强烈的不满和愤怒,不得不赶忙于1901年宣布恢复“新政”,教育领域实际上完全恢复了已被扼杀的“百日维新”的各项措施,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负责设计新教育体制构建方案。1902年(农历壬寅年),张百熙上呈学堂章程,即《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未实施。第二年,由张之洞主持修订的,于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1.1壬寅学制中的体育课。
      壬寅学制中有关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蒙养院:教育的宗旨是“在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学制四年,六岁入学,要学习八门课程,其中第八门为体操课。第一、二年体操内容为整齐步伐,第三、四年为演习体势,每天一课时。中学堂:教育的宗旨是“使诸生于高等小学卒业后而加深其程度,增添其科目,俾肆力于普通学之高深者,为高等专门之始基”,[2]学制四年,开设课程十二门,第十二门为体操,四年中均有体操课,每周两课时,内容包括器具操和兵操。
      壬寅学制虽未获得实施,但它对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史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也是最早的体育教学大纲;其二,它是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将体操作为学校的正式课程而确立,奠定了体育课在学校中的地位;其三,它规定了体操课的学时,如:蒙学堂每天一课时,中学堂每周两课时。这说明中国封建学校中没有体育的历史已宣告结束。
      1.2癸卯学制中的体育课。
      1.2.1蒙养院。教育宗旨是“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宏其心知,使之远于浅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道”,主要内容有“游操,手技,徒手游戏和同人游戏”等,目的是“使其心情愉快,身体健适安全,且养成爱众乐群之习。”[2]
      1.2.2初等小学堂。教育宗旨是“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多为成效”。章程规定,凡七岁以上儿童入学,学制五年,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共八门,每周不超过三十课时。体操课程“要义在使儿童身体活动,发育均齐,矫正其恶习,流动其气血。鼓舞其精神,兼养其群居不乱,行立有礼之习;并当导以有益之游戏及运动,以舒展其心思”。课程内容主要是“有益之运动及游戏兼普通体操”。章程规定课时:各年级每周三小时,其中一年级为有益之运动及游戏;二至五年级为有益之运动及游戏,兼普通体操。[2]
      1.2.3高等小学堂。教育宗旨是“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学制为四年。共修包括体操在内的九门课程,每周三十六课时。体操课各年级均为每周三小时,主要内容是“普通体操,有益之运动和兵式体操”,要求以“宜以兵式体操为主”。[2]要义在于使身体均齐发育,四肢动作敏捷,精神畅快,志气勇壮,兼养成其乐群和众动遵纪律之习。
      1.2.4中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教育的宗旨是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学制五年。共修包括体操在内的十二门课程,每周三十六课时。各年级体操课时均为每周三课时,内容有“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宜以兵式体操为主”,并可视地方之情形,“若系水乡,应使其练习水泳”。教法方面要求“体操宜讲实用;其普通体操先教以准备法,矫正法,徒手哑铃等体操,再进则教以球竿、棍棒导体操。其兵式体操先教单人教练,柔软体操,小队教练及器械体操,再进则更教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演习及兵学大意”,凡教体操者,务使规律肃静、体势整齐、意气充实、运动灵活。[2]
      2.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条件
      2.1引进外来文化,“洋为中用”。
      虽然癸卯学制由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制定,但其整个框架及内容都是移植和模仿日本的学制。体育课程也不例外,课程目标、内容、教材教法等方面都是模仿日本的模式,甚至连体育课上的口令也是日语发音。“洋为中用”,这是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癸卯学制模仿日本学制,原因有四:一是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和魂洋才”,这和清政府主张的“中体西用”非常接近,其学制容易接受。二是中国和日本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又是近邻,有许多相似的文化特征。特别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已基本编定了与新学配套的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各科目完整的学校教材,因此将其引入中国更为便捷。三是日本是一个由效仿西方近代教育而走向富强的成功榜样,许多东西经过日本的消化和改进后,更便于中国的吸收和使用。四是日本的体育教育模式对清末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留日学生回国后在学堂中担任教职员。据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到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已达15000余人,其中学习体育专业的有近百人[3]。这些留学生回国后,许多人不仅积极倡导体育和从事体育工作,而且努力创办体操专修学校,如: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陶成章于1905年8月创办大通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该学堂以体育为手段,培训和积蓄武装革命力量;徐傅霖于1907年创办中国体操学校,目的是为发扬全国尚武精神,养成完全体育教师,以备教育界专门人才。[4]这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在相当程度上都受到日本的影响,并且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和课外活动的开展。
      2.2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育课程内容。
      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另一重要特征是以兵操为主。学制中规定除蒙养院以游戏为主和初等小学堂以普通体操为主外,从高等小学堂第一年开始直到中学堂第五年兵式体操均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另外,癸卯学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资极其缺乏,因此各学校都聘任了大量的退伍军官来担任体操教师,这些教官既没学过体操,又不懂得教学方法,却有着严重的军阀作风,只会喊几句队列练习的口令,使体操课变成了以队列队形练习为主的兵式体操。正如宋君复先生在《我的体育经历》中描述的当时体育课的情形:“进私塾读书时,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衫,走路要迈四方步,斯斯文文,不能乱蹦乱跳,连‘体育’两个字都没听过。后来转入小学,也没上过体育课,只有军事体操,内容是立正、稍息、开步走。同学们兴趣不大,操练时很不认真,走起步来有的同学你推我拉,秩序很乱。”[5]可见这种兵操很不适合青少年的特点,同时也达不到使“身体均齐发育、四肢动作敏捷、精神畅快”的课程目标,不仅使当时学校名誉扫地,学生也仇视体操,给学校体操课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癸卯学制中的体操课程内容主要以兵式体操为主,并没有我国的传统武术,这并不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知道武术的健身作用,或是只学习西方而排斥本国的传统武术,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义和团运动之后,义和团被污蔑为“拳匪”,清政府对武术非常忌讳,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回避武术。而且当时清政府在面临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时,并没有认识到国家衰弱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统治,认为“士不知兵,乃积弱之由”,且“当列国争强之世,尤重尚武”,因此规定体操课程在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都要以“兵式体操为主”,“学堂兵操万不可少”。同时在执行兵操过程中,又担心学校存储枪械、火药会有危险,于是又规定“学堂所谓兵式体操者,乃操练步伐行列,并演习放枪之式”,“只用空枪,并无火药枪弹”,“且平日枪械仍储藏一室,操时管理员发出,操毕收回,似无流弊”。并规定私立学堂严禁习兵操,虽经批准可教授兵式体操的学校,也“只准用木枪,不得用真枪”。[6]可见清政府当时规定中小学堂中开设兵式体操的矛盾心理。
      2.3丰富的体育课程内容与详细的教学方法。
      癸卯学制中规定体操课程的“学科分科教法”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详细的教学方法都给我们现代体育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如:在中学堂的体操课中,“其普通体操先教以准备法,矫正法,徒手哑铃等体操,再进则教以球竿、棍棒等体操。其兵式体操先教单人教练,柔软体操,小队教练及器械体操,再进则更教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演习及兵学大意”。要求凡教体操者,务使规律肃静、体势整齐、意气充实、运动灵活。主要内容有“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宜以兵式体操为主”,并可视地方之情形,“若系水乡,应使其练习水泳”。
      2.4重视体操课的教育功能。
      癸卯学制提出,通过体操教学,可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并使学生精神畅快;使学生“发育均齐”、“动作敏捷”、“运动活泼”、“矫正恶习”、“鼓舞精神”、“志气勇壮”,兼养其群居不乱和遵守纪律等。
      3.结语
      癸卯学制中的体育课程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发端,它所倡导的“以兵式体操为主”的学校体育,虽然未能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它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近代体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2]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4]谭华主编.《体育史》教材.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奏定学堂.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学制 史上 浅析 近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