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阅读中学习表达

    时间:2021-03-06 13:23: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兔场小学 教师 王红梅 “听、说、读、写”历来被人们誉为语文教学的“四字真经”。而我认为在小学阶段,读尤为重要,因为“读”是最常见、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实践。

     阅读教学为什么如此重要呢?首先“读”它下连着识字、识词、识句,上连着阅读、表达、写作,它是语文学习的中间环节,我们只有抓住了中间环节,两头的环节就会连起来。俗话说得好:“抓领一顿,百毛皆顺”。读就是语文教学的“领”,抓住了“领子”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 著名教育实践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这里强调了读”,但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傻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呢?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把文章读得入情入境,深深的打动别人,历来是我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学中,我在这方面有着切身的体会。朗读教学,从第一节课,我就抓紧,奇妙的现象总会发生了:我抓阅读、朗读,抓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慢慢的没有了,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朗读能让他们克服错别字?朗读能让他们学会造句?,朗读能让他们学会写作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读了那么多的文章,积累了那么多优美的语言,有了那么丰厚的语言储蓄,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肯定就会随着提高,通过朗读,他们的朗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还怕几个词不会理解吗?还怕口才不好吗?还担心口头语言不能变成书面语言来表达吗?还怕阅读、写作跟不上吗?所以,抓住朗读教学,整个语文学习都能跟上来,这就是阅读的奇特功效。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学生在朗读邱少云被火烧那一段时,由于缺乏生活积累,不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几次试读读不出感情,见此情景,我便深沉地说:“同学们,请静下心来,仔细的想一想,如果你在战斗现场,亲眼目睹战友邱少云在烈火中活活地受煎熬,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有的学生说:“我的心如刀绞一般。”“你能细细的体味一下这个绞字,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吗?”我说。有的学生说:“刀刺进胸膛,再来回搅和几下那种戳心的,无法忍受的痛。”我又问:“有刀吗?(没有)文中指什么像刀绞一般绞我的心?”学生说:“火烧到邱少云身上,如果邱少云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那会给部队造成多大的损失!这种担心如刀绞一般绞我的心。眼睁睁地看着与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活活地被火烧而不能救他,这种心情如刀绞一般绞我的心。邱少云在烈火中像千斤巨石一般纹丝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多么伟大。我被这种精神感动,这份感动如刀绞一般绞着我的心。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我好想哭,我的心碎了,这样的战友不能死。”这时教室里沸腾了,众说纷纭。我看到时机一到,便饱含深情地说:“是的,这样的战友不能死!但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在烈火吞噬中咬牙忍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他经历了人生中最无情,最痛苦、最残忍的考验。年轻的生命换来了部队战士的安全,三九一高地战斗的胜利。这样伟大的战友!怎会离我们而去?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由于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诵读,整体感悟。学生进入情景,体验角色,在诵读中逐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欣赏与批判。此时教者、读者、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在慢慢地往一处贴,情在渐渐地朝一炉溶,学生切实感悟到了这生离死别的人间真情。

     新课程标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的体验,情感的表达,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都知道许多作家都是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像老舍先生的著名散文《草原》一文,不但表达了他对草原景色的赞叹,也表达了他对草原蒙古族人民那种深厚的情感的赞叹。这篇文章,作者一边写景,一边抒情,情景交融。写景的重点有两处,一处是:作者看到了大草原,想高歌一曲,表示心中的愉快。另一处是:写作者看到小丘和羊群,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从作者要高歌一曲,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是豪迈奔放的;从他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可以看出

     他的情感是细腻而深沉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是用以读为主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通过读来加深情感体验。怎样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想象,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老舍先生,进入草原后,首先要高歌一曲,最后又要低吟一首,这高歌和低吟,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为什么他先要高歌一曲?”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我换了一个问法,我说:“老舍先生先要高歌,后要低吟,咱们给它调换一下位置,先让他低吟,后让他高歌,你们说行不行?”有的学生说:“行。理由是:因为作者刚到草原,所以他先要低吟;后来越看越美,越看越激动,越看感情越奔放,所以他又要高歌一曲。”咋一听,似乎有道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不同意。因为人的感情都和他眼前的事物,都和他做的事情,都和他的境遇有关系,老舍先生去了草原,先写他看到那里的天空明朗、空气清鲜,天高云淡,在这种情况下,他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因此他当时的情感一定是豪迈、奔放的,所以他先要高歌一曲。后来他沉下心来细细的观赏:翠色欲流的草原、白色的羊群、柔美的小丘,他已经沉醉了,因此,他坐下来,要低呤一首小诗„„不管是高歌也好,还是低呤也罢,总之这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解读文本,与文本亲密接触后的独特感受,是学生揣摩作者心灵后的表达。

     文质兼美,有着丰富内涵和深厚人文精神的课文,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每节课我都是这样,循循善诱的去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品读中迸发,灵动的个性在品读中张扬,审美的情趣在品读中提升,情感的熏陶在品读中得到了升华……

      2009 年 12 月于兔场小学

     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绝唱话友情

      ——《伯牙绝弦》教学之感

      兔场小学 教师

      王红梅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虽是第二次接触,但毕竟古人的生活与我们相距甚远,学生会欣赏和热爱吗?我有点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进而推衍为解人、解心,学生对这深层的演绎又能领悟多少呢?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

     一、游戏铺垫

     歌曲切入,诗句激情 课前,我先领学生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学生说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芳草萋萋„„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他们的说话训练做好铺垫。接着我以歌曲《知音》切入,歌词煽情,并相机出示古人对“知音”描述的诗句,引发学生对纯真友情的向往,然后再导入新课,质疑。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知音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不论是从词语的生发还是句段的入手,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二、“咬文嚼字,句句有情""——品知音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1、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最能道出了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以

     此为切口,引出“伯牙所念,钟子必得之”。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

     2、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如果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志在白雪„„你怎么赞叹?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游戏中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

     3、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子期死后,俞伯牙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师配乐深情朗诵,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同学们,故事读到现在,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伯牙那痛苦、绝望的心情,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或是安慰、或是鼓励他的话语”。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三、高山流水见真情——悟知音

     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努力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无为”境界。

     最后,我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令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同学们,让我们在这幽雅的乐曲声中再一次唱响千古知音吧!(深情诵读)。这堂课上,努力营造的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元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还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

     2009 年 12 月于兔场小学

    推荐访问:表达 学习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