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追寻集体教学中的游戏精神

    时间:2021-07-17 12:05: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以情境为条件的。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离不开主动投入、沉迷专注的体验,只有引人入胜的教育过程才能使幼儿情不自禁地卷入活动,获得深刻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然而,日常集体教学中却存在这样几种非正常的常态现象:
      其一、游戏精神的缺失
      案例:教师的高控制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我表扬……,他很安静。”“我喜欢……,她已经按老师的要求做好了。”“……在干什么呢?还想不想玩了?”“我看谁不听话!”
      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些呆板的语言模式与权威的态度,只能唤起幼儿被动的行动,不可能引发幼儿如何选择行动的思考。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听话”的常规要求,其实是悄然压抑了幼儿萌发自主性的忌语。
      其二、认知遮蔽情感体验
      案例:小班第一学期手工活动“玩报纸”。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
      幼:报纸。
      师:我们可以怎么玩?
      幼:团、撕。
      师:对,现在我们先来团成纸球。(活动一)
      师:现在老师在干什么呀?
      幼:撕纸。
      师:撕下来的纸像什么呀?
      幼:面条。
      师:好,现在我们来撕面条。(活动二)
      幼儿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唤醒幼儿的游戏精神,使他们在富有意义的学习中体验愉悦,发展自主、乐观、积极、创造的品质。作为一个小班美术领域的手工活动,从活动目标的设计到实际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中看不到任何对情感體验的关注。在认知目标的主导下,学习过程由两个割裂的手工活动简单组成,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这原本可以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手工游戏,可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把幼儿鲜活的感受与体验纳入考虑范围,使教育过程游戏化、情景化。老师可以以娃娃家妈妈这种游戏者的身份出现,创设充满游戏魅力的教育情境:“我是娃娃家的妈妈,我家大宝想要吃面条,可是小宝现在在哭,小班小朋友们愿意帮助我,送一些彩色面条到我家吗?”当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报纸颜色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否会令幼儿更加满足呢?
      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把具体的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导入时的游戏组织
      1.激趣,为后续的活动做铺垫
      美术“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中,我这样设计游戏情境导入教学:
      师:春天来了,春天里有什么呢?
      幼:有花、草、小鸟、大树。
      师:春天的树林里好热闹,我们来玩一个春天的游戏,愿意扮演大树的小朋友请到前面去,仔细想想,你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是高的还是矮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想扮演小草的小朋友想一想,怎样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小草。想扮演花儿的小朋友要怎么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花儿开放了。还有,想扮演小鸟的小朋友们准备在树林里干什么呢?
      对游戏角色的自主选择,让幼儿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幼儿感受到春天小树林里的热闹和快乐,为后面幼儿自主选择给大树涂色、折纸小鸟、剪花还是剪草的角色分配做好了铺垫,这种游戏体验所带来的深刻认知是纯粹说教无法比拟的。
      2.巧妙分解重难点
      美术教学设计“大家来锻炼”活动中,我的技能目标是让幼儿用扭扭棒来进行各种运动造型,那么,幼儿就需要观察各种运动动态。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以下游戏分解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师:冬天什么办法可以不怕冷?
      幼:运动、开空调、穿很多衣服、躲在家里不出来。
      师:运动是最好的防冷方法。我们来玩一个运动游戏,我先做一种运动,你们数到3,我就停,你们看我的动作造型猜一猜我做的是什么运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眼中的老师现在是什么样子?我的手臂是什么样子的,腿是什么样子的?
      当师幼互换角色玩游戏时,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非常专注地观察运动者的各种不同的运动状态,“跳绳”“举重”“拍球”。幼儿不但非常准确地说出各种运动,而且准确地说出运动定格时的身体状态,“手臂是弯的”“手臂在身体的两边”“头发飞起来了”“膝盖弯曲了”。观察各种不同的运动状态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活动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扭扭棒造型运动小人做了较好的经验铺垫。
      3.教学重点前置
      我园余老师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我是小鼓手”这首歌曲时,一反常规的教学模式,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随意敲鼓玩,师幼间展开了以下一段对话。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鼓,谁愿意来跟它玩一玩?(1~2名幼儿)
      幼1:主动跑过去兴奋地自由敲鼓。
      师:谁愿意将他敲鼓的节奏型拍出来?
      师:他敲鼓的节奏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着拍一拍。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更好听的节奏型,敢不敢挑战自己来试一试?
      幼2:顺利地敲出节奏。
      师:大家听我来唱一唱这个节奏型。
      余老师将歌曲中最后的节奏放到教学一开始,鼓励大家随便敲鼓玩,并说说自己敲的节奏。幼儿无意识地敲鼓得到老师的赏识之后,拥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得到了强化,到后面有意识地敲击歌曲中越来越难的几种节奏型,均以“玩”为手段教学无痕地解决了重点。当老师唱出歌曲最后部分的节奏时,我们感觉,游戏和重点前置优化了常规教学,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大班额状态下的游戏组织
      1.摸到谁的头谁发言
      常态下大班额的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组织教学,会让课堂变得鲜活、有魅力,即使学习时间一再延长,幼儿也不会觉得无趣。比如在大班各科教学提问中多次运用到“瞎子摸头”的游戏,让“中奖”的幼儿发言,有效地解决了公平公正的问题,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推荐访问:追寻 集体 精神 教学中 游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