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演变评述

    时间:2021-07-10 08:01: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13
      国家创新系统的思想最早源于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理论思想的综合。李斯特在其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著作中提出了“国家体制”(National System)概念,而熊彼特则在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并引起了理论经济学研究者的关注。比较起来,李斯特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更主要是起一个方向的作用,而真正起到理论支撑作用的还应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第一次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创新的概念,提出了其核心成就之一即创新理论。创新理论主要包括创新的内涵、创新与发明的关系以及创新与企业、企业家的关系三部分。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以获取潜在利润的过程。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如同方程式中的变量,组合如同方程式中的系数,引入新组合如同改变方程式的系数而导致因变量发生变化。熊彼特将经济发展与创新视同一物,称经济发展为能执行新的组合。
      这个概念包括下列五种情况:创造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
      二、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
      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划分角度,如表1所示:
      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流派
      20 世纪 80 年代,学术界开始对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简称 NIS)进行研究。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irstopher Freeman)、理查德·R·尼尔森(Richard.R. Nelson)、佩特尔和帕维蒂(P.Patel & K.Pavitt)、本特阿克·伦德瓦尔(Bengt-Aake Lundvall)、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等均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国家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理论已逐步成为很多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基础。
      1.弗里曼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1987 年,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irstopher Freeman)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即“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的各种组织机构以促进新技术启发、引进、改造和扩散为目的而构成的网络”。弗里曼强调应该特别关注四个要素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即:创新系统作为核心的企业、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协作关系的表现——产业结构、政策制定者——政府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大学,而政府应根据技术创新的需求变化,及时对经济社会发展范式进行调整,推进企业之间的学习和合作网络建设,通过创新公共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弗里曼从这些方面通过对日本经济进行研究,以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政府引导,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相互辅助的国家创新系统是日本经济近几十年间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而英国、德国、美国等等其它技术领先的国家的高速发展都源于国家创新系统的有力推动。
      2.尼尔森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R·尼尔森(Richard.R. Nelson)分别于1988年和1993年出版了《作为演化过程的技术变革》和《国家(地区)创新系统:比较分析》两本著作。《作为演化过程的技术变革》通过考察美国的大学、政府、企业在新技术生产中的作用,系统全面的研究了美国国家创新系统。《国家(地区)创新系统:比较分析》则通过对全球具有代表性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资源享赋、产业组合和制度环境的不同差异,使各国的国家创新系统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
      与弗里曼加强调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不同,尼尔森则更加注重宏观制度安排所体现出的作用,可以说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制度创新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他认为创新是促进创新要素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复合机制,这种机制是通过大学和企业等一系列的相关机构联结产生的,而在技术的公有和私有之间平衡和趋向平衡的动力是通过相关制度安排来保证。此外,尼尔森还提出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宏观制度安排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征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创新系统的分享和合作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弗里曼和尼尔森虽然最早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但都没有明确的对其定义。
      3.佩特尔和帕维蒂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英国学者佩特尔和帕维特(P.Patel & K.Pavitt,1994)把国家创新系统定义为决定一个国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方向和速度,由国家制度、激励机制、以及竞争力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
      佩特尔和帕维特指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激励结构是对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学校以及金融支持部门)和创新系统的制度(包括:政府有关政策、对创新进行投资的企业进行的研究与发展、大学和机构提供的基础研究、教育和相关培训、特定的产业机构、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的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活动的激励,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此外,佩特尔和帕维特还指出关键技术对创新系统竞争力的作用非常显著。
      佩特尔和帕维特将激励加入到国家创新理论中,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效结合,因此他们提出的创新系统被看作“国家创新系统—实践篇”。
      4.伦德瓦尔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1992年,丹麦奥尔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本特阿克·伦德瓦尔(Bengt-Aake Lundvall)出版了名为《国家创新系统:构建创新和互动学习的理论》的著作,研究了创新系统中“用户”和“厂商”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国家创新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构成与运作。伦德瓦尔指出 “在知识进行生产、扩散和使用过程中,由各种构成的要素以及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系统即就是国家创新系统,而这些各种构成要素以及各种相互作用关系位于或者说根植于一国的疆界之内。国家创新系统本质仍然是一个以知识的交流、传播以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学习机制为核心行为的社会体系,通过用户之间、生产者之间和用户与生产者之间形成的交互式学习机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和新组织形式,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过程。分析一个国家创新系统的关键就在于互动学习互动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系统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

    推荐访问:评述 演变 理论 创新 国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