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生产方式视角下不同国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差异探讨

    时间:2021-07-10 08:01: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由于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所以,主流的理论和政策其实都是具体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存在较大差别。文章指出转变生产方式是发展中国家改善国际贸易的唯一途径,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生产方式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了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生产关系是与它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法律与政治的上层建筑,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政治与精神生活的一般特征。具体又表现在: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原来的社会制度也就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作为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的理论和政策都是具体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
      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随后的产业革命,导致了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彻底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马克思概括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大特征是:“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由于商品生产离不开交换和市场,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基础。
      要打开海外市场,有两个手段,一个是暴力,另一个就是所谓的“贸易”。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西欧各国通过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促进货币资本的积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的开拓和掠夺,以及随之开展的对外贸易,使世界各地的金银财物不断流向欧洲,转化为资本。据统计,从16世纪到18世纪,从世界各地运回欧洲的黄金多达2000吨、白银达12000吨。
      为节省贸易成本,在贸易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断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他国。首先是重商主义。该学派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增加货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开采金矿、银矿。二是扩大出口。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其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为此,国际贸易和海外掠夺是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又由于不可能所有国家在同一时间的出口都大于进口,因此一国促进出口和积累财富都是以牺牲邻国的利益为代价的。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攫取和控制殖民地,主导贸易规则,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优势。所以,重商主义者的民族主义很自然地导致了军国主义,促进了中央政府的强大。
      在此过程中,工业革命从萌芽到不断发展。到1776年,英国作为工业效率最高、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从自由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英国的企业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不再依赖政府的政策保护。随着企业家数量的不断增加,垄断协议的达成和执行也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依靠产品的低价格和高质量。市场调节成为理论的主流。Sir Dudley North提出:贸易的目标不在于积累金银,而在于交换盈余;即使不存在金银,劳动分工与国际贸易也会增加财富;财富不是由一国的贵金属存量来衡量,而是工商企业和积累;Adam Smith则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即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或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或具有绝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交换而获得利益,资源得到了最有效方式的使用,两国的产品产量都会提高。
      由于Adam Smith的这套理论无法说明弱势国家如何参加贸易。不能为资产阶级打开弱势国家市场提供帮助。于是,David Ricardo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论证了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两国之间的贸易仍然能够使两国互相得益。但是David Ricardo的这套理论又没有说明国际交换的比例如何决定。随后,John Stuart Mill论证了国际交换比例的范围和变动,Alfred Marshall则用提供曲线说明了国际交换初始比例的确定。
      上述的这些理论,均是把劳动看成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不符合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于是,EliF. Heckscher和Bertil Gotthard Ohlin提出了要素禀赋说,认为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Jeremy Bentham、Jean-Baptiste 和SayNassau William Senior等人把财富归结为主观判断和多要素投入,给资产拥有者参与分配提供了舆论基础;包含了人力技能说、技术差距说、信息要素说等学说的“新要素贸易论”则提出:在确定商品的比较优势时,既要考虑传统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要素,也要考虑技术、信息等要素,既解释了产品从发达国家出口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现象,也给发展中国家缺乏的技术资本参与贸易剥削提供了“科学的理由”。
      之后,针对发达国家之间出现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一大批被雇佣的经济学家又从需求角度(收入偏好相似说和需求重叠说)和供给角度(规模经济理论)给予了解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不断要求资源得以集中。由于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在资源的集中过程中,主流的贸易理论出现了分化:一派是包括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的超保护贸易学说、对抗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新保护贸易学说等保护贸易理论;一派则是包含诸多学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
      我们知道,理论的出现是为政策的出台扫除思想障碍。当重商主义高调宣扬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出口是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时,降低出口成本的劳动大军、保护出口贸易的海军舰队、增加出口贸易利益的殖民地统治就变得非常必要。以英国为例,为确保充足的劳动力,英国对小偷、流浪汉和乞丐实行重典。国王亨利八世在位期间(1509~1547年),曾有7200个小偷被处以绞刑;1536年颁布的法令宣布“强健的流浪汉”将被割掉耳朵,第三次被发现流浪则处以死刑。1547年拒绝工作的人将被判给揭发他们的人做奴隶。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通过一项法令:未经许可的14岁及14岁以上的乞丐要受到鞭打并打上烙印,除非有人愿意雇用他们;若第二次触犯该法令而又没有人愿意雇用他们,他们将被处死;若第三次触犯该法令,他们将被视为重罪犯马上处死。为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商人舰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在1549年强制实施了“政治斋戒”,在一周内的特定日子里法律禁止人们吃肉,以保证水手的需求;为控制殖民地,英国的航海法草案规定:进口到大不列颠及其殖民地的商品,必须用英国及其殖民地或者用原产国的船只运输。殖民地的某些商品只能销售到英国,其他商品卖到外国之前也要先运到英国。殖民地从外国进口以及殖民地的制造业均受到严格控制,以确保附属国能成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者和制成品的进口者。

    推荐访问:生产方式 视角 差异 探讨 国际贸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