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政策过程的研究途径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研究

    时间:2021-07-08 16:0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 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角度看,政策过程有三个研究途径:结构主义、行动者、自主性国 家,分别可以从观点或立场、流派、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内部分歧等角度进行刻画。国内 外对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看,或陷入一定误区,或缺少 自觉。文章对政策过程研究途径的刻画,希望有助于从事经验政治研究的学者明确自己的本 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研究政策过程的最佳理论框架的形成,有助于推进中国政策 过程的经验研究。
       关键词 政策过程 结构主义 行动者 自主性国家 本体论
      〔中图分类号〕D089;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 06-0048-10
      
      导言
       西方社会科学对社会科学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问题有持久关注并产生诸多理论成果 。(注: 参阅〔英〕吉尔德•德兰逖:《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张茂元译,吉 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有些姗姗来迟,西方政治学界 开始关注结构与行动者之间的 关系或结构-能动(structure-agency)、观念与制度等政治学的本体论问题。(注:参阅〔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版) ,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页,第13、14章。而英国社会学家米切尔•黑尧把社会科学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与政策过程的经验研究结 合起来,区分 了国家与政策过程的三种理论模式,即“多元主义;各种环境理论和发展理论……;强调国 家的权力,寻求分析政府机构内政治主体的角色的理论”,相应地,将政策过程研究归结为 三种途径:行动者(或行动)(注: 本文对“行动者途径”与“行动途径”未作区分,并交替使用。罗伯特•古丁、汉斯- 迪特尔•克林格曼等使用“行动者途径”,参阅《政治科学新手册》(下册),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745-748页;米切尔•黑尧则使用“行动阵营”(即行动途径) ,参阅《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赵成根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结构主义、自主性国家。(注:参阅〔英〕米切尔•黑尧:《现代国 家的政策过程》,赵成根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第25-26页、第二、三、四章。 )这一区分超越了结构-行动“ 二元论”,代表了西方政策过程理论乃至政治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为政策过程的理论研 究提供了一份较为清晰的“路线图”。
       据笔者的有限观察,虽然国内外近年来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滞后于 政治科学的理论进步。一则,国外对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陷入 一定误区;二则国内的相关研究,还缺少本体论的自觉。本文尝试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认识 论出发,沿着“黑尧路线”刻画政策过程的三个途径——行动者、结构主义、自主性国家, 然后对既有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予以审视,最后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目的或意 义。
      
       一、政治科学的本体论:超越“结构—能动”
      
      “二元论”20世纪中期以来的西方社会科学哲学中,在实证主义、诠释学(Hermeneutics)日渐式微 之 际,各种新思潮纷纷涌现、甚嚣尘上,主要理论流派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如法兰克福学派) 、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批评诠释 学(Critical Hermeneutics)、自在建构论(Autopoiesis theory,又译 “自创生理论”(注:〔美〕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主编:《 政治科学新手册》( 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744页。)),等等。这些理论的核 心是社会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问题。例如,按照德兰逖的说法,当代社会科学在作为认知 体系和社会制度体系两种观点之间……核心的理论争辩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建构论—实在论争 辩。(注:〔英〕吉尔德•德兰逖:《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张 茂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页。)那么,什么是本体论,社会科学本体论 有哪些议题,政治科学的本体论有何特殊性?
      
       以政治科学为例,大卫•马什、保罗•弗朗指出:当人们说他们在“研究政治”,其实就是 在做出一个本体论的陈述,因为在这一陈述中隐含着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理解,即政体(poli ty)是由什么组成的,其一般性质是什么。因此,本体论关注的问题是关于这个世界我们能 够知道些什么,而认识论关注的是我们如何知道它。本体论通常被区分为实在论、建构论, 实在论者(或基础主义者、本质主义者)强调现实的外在性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存在的客观 性,建构论者(反基础主义者、阐释主义者)认为科学并不独立于其研究的对象,而是建构 了其研究对象。本体论与认识论、方法论有一定的相关性,一定的本体论往往意味着一定的 认识论、方法论。如实在论的认识论——实证主义,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而阐释学则采 用定性研究方法。④⑤(注: 〔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版),景跃进 、张小劲、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10、20-30,279-280、289-2 92页。)
       受社会学理论的影响,社会科学本体论、认识论的主要议题被定位于“结构—能动(行动) ”或“结构与人”、“社会与个人”。由此,社会科学被认为主要有结构主义、行动者途径 以及融合二者的辩证方法等几种研究途径。在结构—能动议题中,斯图尔特•麦卡纳拉认为 :能动指个人或团体影响其环境的能力(意图的或相反)。结构即背景,一般指界定行为者 可能采取的行动范围的物质条件。④如果一种观点认为,是经 济水平、阶级地位、父权主义等结构性因素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我们的生活被一种无法控制 的方式所结构着,我们的命运被外部力量所决定着,那么这是典型的结构主义立场;而如果 认为,作为行为者的我们具有 塑造我们自己命运的能力,多元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决定了公共政策,结构是行动的结 果,那么这是一种典型的行动者途径立场。20世纪后期,典型的结构主义或行动者途径已经 失去了影响力。一方面,融合结构主义、行动者途径的“辩证方法”兴起,产生了诸如吉登 斯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阿切尔的形态发生学(the morphogenetic approach)等;另一方面遭遇了后现代主义的激烈抨击, “结构-能动”议题被视为传统西方 哲学典型的“二元论”,后现代主义主张:我们对这一问题所具有的任何理解均被看作是在 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和话语中建构的东西。结构和能动这类现象的唯一属性是话语中表达的东 西。并不存在“外在于”话语的“结构”或“能动”;它们只是话语中的概念,经由它们理解并建构我们周围的世界。⑤
      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领域,政治科学理所当然地视结构—能动为其本体论议题之一。这在 最新的政治学理论教科书中得到了反映,如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主编的《政治科学的 理论与方法》第一版(1995)、第二版(2002)都专设一章讨论结构-能动问题,并先后由 著名政治学家库林•哈伊、斯图尔特•麦卡纳拉撰写。遗憾地是,他们虽然关注了政治科 学 中的“结构-能动”议题,分析了结构主义、行动者途径,但忽视了自主性国家途径。政治 科学不同于社会学,社会学的本体论议题可以仅定位于结构-能动,但政治科学不能无视国 家。因为“国家”不能简单地视为结构性因素,国家也有能动性,国家经常扮演能动、 积极的角色;而且,国家(政治领袖、官僚或政治代理人)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既不仅 仅是结构的产物,也不仅仅是社会行动的结果,甚至部分地成为结构、行动改变的原因,它 可能影响结构因素、个人或团体的行动(目标、策略、方式等)。因此,国家、结构、行动 应该同时成为政治科学的本体论议题。相应地,政治科学理论的研究途径还有自主性国家。

    推荐访问:过程 政策 研究 当代中国 途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