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1-07-08 04: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围绕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一系列论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透析了他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阐述了他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注重实效的思维特点以及对中国和世界政治文明建设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6)03-0019-02
      
      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治、阶级理论与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第一次实践是巴黎公社的建立。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巴黎公社的目的是建立“真正共和国”的“真正民主制度”,“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社是“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因此,巴黎公社所要建立的国家制度是真正民主或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这种经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实践上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他领导建立了第一个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苏维埃新国家。并且提出了苏维埃国家的政治要为经济服务的思想。二是列宁在建设新国家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工人阶级国家对于已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专政方面,而忽视了对于广大人民的民主方面。在国内,他建立了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党政融为一体的、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人手里的政治体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他也创建了高度集中的共产国际。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后来被斯大林利用来在国内搞专制主义,在国外搞大国主义和“父子党”关系。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各国的正常关系。最终使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
      我国社会主义建立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发扬民主,避免重犯苏联的错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提出了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对待民主党派的态度上,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些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探索中产生的积极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传统的影响,”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在领导者的错误估计和发动下,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究其原因,“固然与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二、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彻底的,深刻的、全面的变革。它注重统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
      
      首先,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观点,它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了障碍。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我国改革的实践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大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政治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而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目的都是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果单兵突进、单纯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不加以消除,经济体制改革也难以深入,难以持久,甚至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丧失。政治体制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既是要解决生产关系中的问题,又是要解决上层建筑中的问题,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
      其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过程的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性质和基本组织形式的规定性。我国的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具体的政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我们所要改革的就是政治制度中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方面和环节。因此,政治体制改革是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使之更加适合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发挥出来。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在“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国家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从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再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坚持了党的领导与党政分开的有机统一,它为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病是权力高度集中。首先是集中在各级党委手里,又是集中在书记手里。于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家长制作风等弊端都滋生出来了。但是,长期以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政治体制在人们思想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党的领导。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党政分开的观点难以接受,政治体制改革也难以顺利进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必须把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的基本涵义,从认识上搞清楚。小平同志认为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的领导,它体现在如何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实现党的领导权。而不是对国家和社会实行直接的管理。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职能范围,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了掌握事关国家建设全局的大政方针之外,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群众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实

    推荐访问:几点 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