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1-07-07 20:03: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人本主义作为现代三大思潮之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情感作为学习的基本动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等观念逐渐在教育领域凸显合理性优势。通过梳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可以发现人本主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及教学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人本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8)05-0078-03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产生是针对上个世纪西方现代工业化强调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反思,寻求后现代之路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一)人本主义概念的界定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英国百科全书则把人本主义界定为:Humanism,意指一种人的思想态度,它认为人本身和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其基本意思来看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马克思曾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因为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的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的存在。”人的社会化逐渐增强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主体意识,人本主义也是围绕人、肯定人,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主要观点
      从目前教育的两大弊端来看强调知识以灌输为主而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追求背诵记忆而不重视理解性记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了人本主义在教育方面的主要理念与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张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思想代表人物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的最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当作教育的最高目标。马斯洛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开发个体潜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则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仅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在于通过学校教学把学生转变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社会的人”,也就是说罗杰斯的教育观就是为了培育能满足社会适应需求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应用型个体。
      2.倡导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
      马斯洛提出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力的内在学习模式,他认为人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会激发人学习新生事物。罗杰斯则提倡意义学习,他认为意义学习是将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理性与感性等嵌入式融合创造性学習的过程。这种意义学习可以说是一种以智德结合教育为基础的人格完善教育理念。
      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在对教育论述过程中提出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指出人本主义视域下教育的实质就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罗杰斯提出“学生中心论”教学模式,从备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全面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人性化评价。鼓励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融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而应成为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和学习如何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合作者和朋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重要使命。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参差不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关乎大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具有深刻意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总体发挥着育人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多以“95后”为主,这一年代的青年学生大部分从小物质生活有保障,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需求,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道德事件、价值观偏移等现象,也就从侧面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没有深入人心,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传统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灌输式”“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方式手段上也有摸索创新,如课堂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等。而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要有充足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备课,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匹配与学生数量是不平衡的,教师通常都是课时多,教任务重。这种情况下,思政课的新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运用。高校思政课大多实行大班制教学,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教师也难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因材施教。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受空间时间限制,难以和预期效果平衡。
      从思政课教师的备课上看,没有本着“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缺失的关键因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做到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出发。备课环节、课堂教学、课后阶段未能实现充分围绕学生的协同教育作用发挥。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单一
      受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学生对于思政课包含的几本书学习不够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肤浅的层面上;中国近代史纲要还缺乏理性、深刻的理解;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缺乏抽象思维去理解。这些现象反映在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学计划内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些学生以消极甚至抵触的心理对待,更有甚者抱着敷衍、应付的心态,能缺课就缺课,能逃课就逃课。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我国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不够深刻,会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遇到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感到困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认识上容易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产生消极或悲观的情绪。

    推荐访问:人本主义 政治理论 教育理念 课中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