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1-07-06 00:02: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政治发展开辟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及地的变化。伴随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伴随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新的世纪里,选择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这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而且也将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切身的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理论、方法准备和现实的战略、策略思考。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8-0035-01
      
      旗帜、道路、理论体系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是第一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我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始终坚持以理论创新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先导
      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不平凡历程,正如报告给我们勾画出来的那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29年的艰辛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第四个阶段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这就是,要在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中以及一切民主政治实践中,把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缺一不可。离开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落空,中国就会倒退到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境地。党的领导是人民组织起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失去方向和意义。离开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会失去有效的途径和可靠的保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党的十六大的理论成果将贯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过程。以党的领导保证民主法制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民主的发展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法治的正义性,以法治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从而构建了(下转54页)(上接35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始终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摆到同等重要地位,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其扫清障碍,开辟前进的道路。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同时必须承认,政治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而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跟上,上层建筑还保持计划经济时期那种模式,从而成为经济改革继续前进的阻力。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当然,政治体制改革更为敏感,涉及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但不管它如何敏感、复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行下去,否则,经济改革将深入不下去,生产力就会受阻,现代化也将无法实现。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和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看,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死路一条;不改革政治体制、不实行民主政治同样是死路一条。当今政治民主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另外,坚持走积极稳妥的渐进式政治发展之路。十七大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毕其功于一役”,旦夕之间取得较大的突破甚至彻底改变现行的政治体制。尽管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削除现行体制中的弊端,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1]。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渐进性的原则,既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又要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政治理论家亨廷顿甚至认为,改革比革命更为艰难,需要更高超的政治技巧。他认为“一个成功的革命者无需是政治巨匠,而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则必是一流的政治家。”[2]
      我们对政治建设既不要盲目乐观,急于求成,又不能裹足不前,无所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采取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单项改革转向整体改革的渐进推进方式。总体上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层面也有必要推行闪电式改革,以取得局部的突破。由于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而政治体制改革首先从党内搞起,风险比较小。在党内率先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发展自身的民主,暂不从根本上触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就可以避免可能引起的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失控,以致震荡”[3]。所以,有必要加快党自身改革的进程,使党内民主取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
      [2][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17.
      [3]王贵秀.谈谈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2,(1).

    推荐访问:中国 十一届 启示 政治 三中全会以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