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理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

    时间:2021-07-02 16:01: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理论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实践创新,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回顾90年对外交往历史,可以看到,党的对外交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对外交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随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深厚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感和科学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
      理论的形成发展
      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革命实际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国际环境,突出党的对外交往的“独立自主”思想
      “独立自主”思想包括以下内容:1、自己解决国内一切问题,不能让外国的力量来决定中国的事情。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是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这一点也要弄清楚” [1]。在出席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时,毛泽东明确要求把“独立自主”写进会议宣言,强调各国党的事情要由自己做主,这样对各国党就没有束缚了。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这是独立自主的核心内容。2、政党间交往应遵循独立自主原则。在争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党际关系正常化的斗争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大压小的大国大党主义,强调各党内部事务不能允许外国人干涉。他总结了中共与共产国际、与苏共关系的历史教训,阐述了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党际交往原则。他认为,各共产主义政党必须联合,同时必须保持各自的独立,历史证明,如果不把这两个方面正确地统一起来,而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就不可能不犯错误。3、党与党之间要平等相处,互利互让。毛泽东认为,各国党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不论大党还是小党,都应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他在1954年10月接见印度总理尼赫鲁时强调指出:“我们在合作方面得到一条经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必须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合作就不能维持下去。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五项原则之一就是平等互利。”[2]4、党与党之间要团结协商、求同存异。毛泽东说,“在国际上,我们要团结全世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首先是团结苏联,团结兄弟党、兄弟国家和人民,还要团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3] 无产阶级政党要团结,对于意见分歧,要通过友好方式加以解决。反之,如果在相互关系中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它们的团结就会受到损害。周恩来也指出“任何一个党或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个党或个人。但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一国与另一国、一国的一个政党与另一国的一个政党在政治上的合作。”[4]
      中国共产党按照独立自主原则,积极开展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其他政党的友好交往。除继续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亚洲国家共产党进行交往外,还积极发展同欧洲、大洋洲、北美、拉美等地区共产党的交往,有选择地与友好国家的民族主义政党进行接触。1956年9月,中共八大胜利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首次举行的一次代表大会,期间有5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应邀参加会议。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有61个外国政党应中共邀请出席国庆典礼。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争取了许多宝贵支持,也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型政党外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理论,为新时期全面开拓党的对外交往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有关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包括以下观点:1、党与党之间不分大小、强弱、执政还是在野,都应当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邓小平强调,不能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来评判别党、别国和国际共运的是与非,各国党应当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2、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成为新型党际关系的障碍。邓小平提出“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认为各国政党应本着不计较意识形态的差别和求同存异的精神,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与合作关系,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成为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障碍。3、发展新型党际关系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指出,要“把党同党的关系与国家关系区分开来,使这样的问题不影响我们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应“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4、对党际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应当不计前嫌,不纠缠历史旧账,一切向前看。邓小平主张不要纠缠历史旧账,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把重点放在开辟未来的事情上”。
      根据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党的十二大形成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之后,这四项原则被写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文件和党章中。按照新型党际关系原则和工作目标,中国共产党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一切愿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外国政党进行交流与合作,交往对象和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交往格局。实践证明,“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往的根本原则。党际交往四项原则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外交全局,提出了党的对外工作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方针。江泽民一方面对外阐明中国对苏东剧变的看法,宣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另一方面提出要发展全方位的政党关系,特别是要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解决彼此分歧,坚持对话,不搞对抗。政党外交要配合政府外交,加大与发展中国家政党的交往力度,拓展与发达国家不同类型政党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参与多边政党交流,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总纲强调,“中国共产党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党际交往的指导方针又有新的表述:“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这些新的表述,使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关系的目的更加明確,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家关系发展成为党的对外交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推进,各国政党聚焦的问题日益转向本国内部的经济社会问题,纷纷调整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此增强对社会的引领能力和政治竞争力。这一变化促使各国政党在对外交往中更加注重务实性,政党交流内容从政治逐渐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世纪国际形势发展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性新变化,大力推动国内执政理念与外交理念相衔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石、国内战略和外交战略协调统一的发展思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外事工作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胡锦涛总书记在出访和接见外宾时,多次强调中共的对外交往是中国整体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阐述了政党交往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思想。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对外交往实践证明,胡锦涛关于科学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理念,极大地拓宽了党的对外交往视野,为新型政党外交指明了方向。在科学发展观和总体外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对外交往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广度和深度不断突破,一个以各国主流政党和政党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为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主要特点 交往 对外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