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当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的主要制约因素

    时间:2021-07-01 16:02: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中国的对日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媒体传播、教育交流、汉语推广和设立孔子学院等方式进行。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被低估的中日文化差异、糟糕的对日文化传播受众环境以及中国作为对日文化外交主体的一些内在问题,是制约当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发展的主要瓶颈。
      【关键词】中日;文化外交;跨文化传播
      一、文化外交简述
      (一)文化外交概念界定
      文化外交的概念同外交本身一样古老,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解释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文化外交中,文化有时被理解为外交的载体,有时文化传播本身又作为外交的目的。
      本文比较认同对文化外交的如下定义,即“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通常被认为是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其主体是一国政府及其主导下非政府组织,以促进对象国民众对本国的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为目的。
      (二)文化外交机理
      1、文化外交的理念
      文化外交遵循跨文化传播的原则,以双向沟通为基础,反对单方面、强制性的信息输出,注重在交流与互换彼此意向中达成公认与共识。同时,文化外交讲求一种“信誉政治”,一国需要依靠诚实、诚信来增进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信服力,以说服力促进认同力和对外影响力。
      2、文化外交的路径
      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外交,通常是依靠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书报、音像等国际媒介,通过向国际公众社会展开国际公共关系活动,培植或影响国际舆论,从而间接左右他国行为来实现其外交战略意图。文化外交不仅传播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语言和艺术,更致力于出口经过精心编码、能够准确反映本国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
      二、当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政冷经热”的局面没有明显的改观,在当前日本对中国外交政策整体右倾化的局势下,“政冷经凉”和国民感情淡化的趋势成为人们新的担忧。很多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都认为,深度互信的缺乏是阻碍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而要化解这僵局,推动两国民间的深入交往势在必行,这就凸显出了中日间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同对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对日文化外交建设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一方面,对日文化外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日文化外交也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当前中国的对外文化外交,主要借助媒体传播、教育交流、大众文化交流项目、汉语推广等形式展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国家)年项目、奥运会、国家形象片等都是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有益实践。具体到当前中国的对日文化外交,媒体传播、教育交流、汉语推广和设立孔子学院是主要形式。
      (一)对日传播媒体
      当前中国的对日传播媒体主要包括,以CCTV大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广播为代表的电视广播媒体,以人民网日语版、中国网日语版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以及以《人民中国》、《中国新闻周刊》日文版(《月刊中国NEWS》)为代表的印刷期刊。中国的对日传播媒体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体系。
      (二)中日教育交流
      截止2010年底,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为86173人,居各国及地区之首;同期的日本在华留学生为16733人,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留学生生源国。留学生交流以及专家学者、智库交往是中日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作为一个数量较大的中日文化交往人群充当着文化外交的使者,而专家学者作为更了解中日彼此情况的群体,往往比普通民众对彼此持以更高的好感,是深化中日民间交往的桥梁。
      (三)对日汉语推广
      根据国家汉办提供的数据,截止2007年,汉语在日本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数已达到200万人。汉语在日本的传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大学普遍开设了汉语课程,各类中国语专修学校蓬勃发展;汉语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活跃,成果丰硕影响大;汉语水平测试种类多,考试制度完善。
      (四)孔子学院
      中国在世界各地赞助了300多所孔子学院,主要提供中文语言教学课程,组织文化演出活动,传授中医课程以及开展其他文化活动项目。截止2011年,日本国内共设立了19所孔子学院,是在亚洲仅次于泰国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但与超过80所孔子学院的美国以及英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对日文化外交的主要制约因素
      当把文化外交视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时,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解构为传播主体、客体,信息、信宿、信道以及信息的编码、解码几个部分来考察。对于尚未发展成熟的中国对外文化外交来说,在上述几个部分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具体到中国对日文化外交时,下面几个制约因素格外凸显,是阻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发展的瓶颈。
      (一)中日文化差异
      对于跨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来说,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抱持以求得有限共识为目标的务实态度,是一种基本素质。这里把中日文化冲突的问题单独提出来是因为,中日文化一直被我们认为是同源相近的,这使我们习惯性地忽视了相比中国同欧美文化差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中日文化间存在的张力。对中日文化差异性评估的错位是影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的深层原因之一。
      中国的中日关系研究通常认为,中日文化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将中日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历史和中日文化的共同部分视作增进双方好感的源泉。然而,尽管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典型的原生型大陆农耕文明同日本的外源型岛国稻作文明实际上具有根本的异质性。同时,中日之间长期的“文化阻隔”,也使双方形成了不同的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文化机制。一项名为《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的中国文化对日传播调查研究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更多地集中表层中国文化,如饮食、中文以及长城、熊猫等符号,而对制度性和价值观方面的中国文化认同度相对较低。

    推荐访问:中国 对日 外交 制约因素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