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制度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与指向

    时间:2021-06-29 08:01: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制度问题是国家治理中的根本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定型的过程。确保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权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民主既是一种国家形态,又是一种国家形式,从根本意义上说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发展状态和国家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割,制度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相辅相成,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部实践。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法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2-0006-05
      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着眼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基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两次重要全会、两个重大战略决策,一脉相承、相互促进,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优化治国理政、推进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什么?在我国现阶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沿着正确的道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和总任务?这些重大问题,不啻是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定型的过程
      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继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之后,我们党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这一观点,模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实质,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误读与误导。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来说,“四个现代化”是着重解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着重解决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两者相比较,不仅解决的问题不同,而且涉及的社会广度与深度也不同。正如习近平深刻指出的那样: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着眼于“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着眼于“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着眼于“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即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角度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问题。”〔1〕历史与现实的实践表明,不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制度现代化,其他现代化不可能持久。从本质意义上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
      今天,我们党之所以能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新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制度现代化的地位作用进行长期探索和深入思考的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发展。但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种制度体系和各项具体制度中都还或多或少地“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2〕因此,革除制度和体制积弊,提升制度现代化水平,就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历史性任务。在改革开放帷幕刚刚拉开的时候,邓小平就以高瞻远瞩的时代视野和卓越非凡的历史洞察力揭示了制度建设在党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他精辟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他特别强调,制度决定人的行为,包括卓越领导人的思想、作风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说,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治理的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3〕邓小平这些言简意赅、鞭辟入里的论述,不仅对于科学分析当时中国的治理问题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进程中的国家治理问题,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这些话虽然讲于30多年前,但是今天重温,我们仍然会浓烈地感受到其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时代价值。
      我国现行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当年邓小平作了明确回答:主要是带有封建主义残余的官僚主义,这是我们体制、制度中一切弊端的“总病根”。30多年来的改革,在革除官僚主义弊端、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有力冲击了经济管理领域乃至国家治理层面的官僚主义。但是,就某些领导制度和治理体系而言,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弊端,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艰巨任务。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老虎”、“苍蝇”一齐打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伟大斗争,根本目的就是要深度解决现行制度、体制中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和“沉疴流弊、顽瘴痼疾”,使现行制度、体制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使公共权力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从而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以制度现代化为实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本质要求。制度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支撑,制度完善与成熟的程度,是衡量国家和社会成熟与完善程度的关键标准。推进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根本离不开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在不断深化改革中逐步发展完善来实现的。在思考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制度改革总体设计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立意高远的战略思想,这就是 “制度逐步定型”论。他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4〕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将会获得突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5〕这与当年邓小平提出的制度定型化目标完全相吻合,是对邓小平制度改革思想的创造性回归和发展。

    推荐访问:现代化 指向 实质 治理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