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巴山深处红旗展

    时间:2021-06-17 12:06: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年已84岁的周永开,精神矍铄,声音洪亮。1991年,任职四川达州市纪委书记的周永开离休后,常常告诫自己:“人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党性不能退,不当领导干部,还是共产党员,总得找点儿事做,也算是为社会发些余热。”满怀对红色老区的眷恋,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深情,他始终实践着这句朴实的话语,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大巴山曾经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当年红军艰苦创业、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区,有着很多令人怀念的英烈和感人的事迹。
      周永开认为,红军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这些独一无二的珍贵历史资源教育后人,可以让他们世世代代牢记,革命的果实、红色的江山是千千万万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1991年离休后,周永开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认为“用电视剧来表现那段历史,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周永开反复琢磨着这个想法,思考得比较成熟了,就着手开始寻找剧本。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发现在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役中,万源保卫战至关重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剧本的选题就被定为了“血战万源”。
      要拍电视剧,首先得有剧本。周永开自费到市上、跑成都、上北京,请老首长、老领导支持,并找到了著名作家史超写剧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已经快古稀之年的周永开不顾路途的艰辛,和剧作家及两个陪同人员跑了两个多月,走遍了川陕苏区当时下辖的24个县,在红四方面军走过的地方搜集着一切可以搜集到的资料。《血战万源》的开篇歌曲就是他们在路途中听到的歌谣,“生也难哟喂,死也难哟喂,生死跟着红军干哟哦喂……”
      历时一年多,十集的电视剧剧本终于大功告成。但有了剧本,还不能开拍。因为《血战万源》描写的是红军的历史,按照有关规定,剧本应该交给中央重大革命题材领导小组审查。于是,拿着厚厚的剧本,周永开又踏上了另一条漫漫旅途。他的老伴吴应明说:“在北京等审批的时候,我陪着他住在十多元一晚上的小旅馆,一顿饭通常吃一个饼子就了事。”老人是不愿意把钱花多了,能省一点是一点,以后拍摄电视剧花费更高。又是一年,经过漫长的审查后,电视剧终于投入拍摄,周永开也松了一口气。
      1996年12月18日,电视剧《血战万源》在北京首映获得成功,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之后全国各地方卫视相继播映。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还亲自为电视剧题写了剧名。看着自己心血凝成的作品,老人除了高兴,还是高兴。周永开说:“每次电视剧开演的时候,我就跟着哼主题曲。”当然,周永开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拍摄《血战万源》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给远在大巴山深处的周永开送来的《血战万源》拍摄纪念册和十集电视剧光盘,表达了对这位老人的深情谢意。
      为了将革命历史永留人们心间,周永开还常常对当地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拍摄了《巴山教魂》电视教育专题片,组织编纂了《热血》系列丛书。在张爱萍将军的母校——达县蒲家中学,周永开还自费建起了“蒲家英烈园”。现在,“蒲家英烈园”已成为全市青少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机关干部过组织生活的基地之一。
      让绿水青山造福子孙
      周永开在巴中、达县和万源工作过,各地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其中万源市花萼山是老人最牵挂的地方。平均海拔达2000米的花萼山位于大巴山的腹地,距万源市30多公里,面积达20万亩。
      周永开痛心地说,花萼山是川东北最高的山,在那里能看到珍奇树木和许多野生动物,但是以前穷,就把树砍掉,拿去当柴烧,太可惜了。
      1994年,周永开毅然决定上山植树护林。他找来两个帮手,已退休的万源市原纪委书记余世荣和达县石板煤矿退休工人楚恩寿。三人自发组成义务护林小组,在花萼山上开始护林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与两位老伙伴住在山上一套民房里,这是他自己花钱在山上租的。清晨一大早,吃完饭就上山,饿了就嚼几口干粮,或者吃包谷、洋芋,渴了就喝山泉水。晚上,木板往地上一铺就睡。回忆起那段歲月,老人说:“喝水是最让人高兴的事,山泉那个甜啊,非常好喝!”
      后来,周永开意识到,用租房的钱来买房,兴许还能结余一些钱用来做护林工作。于是,他私人花了600元钱在龙王塘买了三间破旧民房,另出资1000元买来水泥整修了房屋,还做了8架木床,购置了被子等生活用具,挂上了“万源市花萼山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牌子。
      护林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转转山、种种树就行了。为了防止盗伐林木、偷掰竹笋、捕杀猎物,预防山火,周永开和两个老伙伴常常深入附近的村民家中,宣传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和党的有关政策,教育村民自觉遵守护林法规。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要种植树苗,让被砍掉树木的花萼山恢复绿色的生机。于是,周永开又自掏腰包,花了好几万元和技术人员一起去选树苗。
      为了让花萼山上的小树苗顺利长大,为了让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多,周永开先后31次登上花萼山护林,每次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多月。那时,他已70多岁了,并且做过胆切除手术。他的精神与情操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周围的村民,先后有项能奎等5位村民自觉加入到他的护林行列中,成为义务护林员。
      周永开在花萼山护林的事迹也感动了他所在支部的离退休干部,感动了市纪委的领导和干部职工,大家纷纷捐钱出力,上山义务植树,把荒芜的花萼山变成了绿荫。199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万源市花萼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的保护工作从此步入了正轨。
      让百姓感受党的恩情
      从在花萼山植树护林的日子开始,周永开就在关心当地村民的生活。在走村串户做宣传工作的时候,他常常暗自观察,村民身上穿的是什么,看看他们锅里煮的是什么;在村子里,他常常询问村民的圈里养了几头猪,仓库里还有多少粮。因此,周永开对花萼山下的村况民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村民们靠山吃山,如何开出一条致富村民的路,成了他在种树护林之余思考的大问题。
      “萼贝是名贵中药材,止咳化痰,而花萼山上的萼贝是疗效最好的一种,在市场上十分紧缺。”得知这一信息后,周永开和村民商量种植萼贝致富。可是,以前村民是在山上零星拣一点萼贝拿下山卖的,从来没有种过。周永开就更不会了,可为了帮助村民走出这条致富路,他种起了一小块“试验田”,边学习边种植,还利用空余时间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在周永开的帮助下,村民们成功地种植上了萼贝。
      对于山高路远的花萼山村民来说,运输难,成了他们致富路上的一道“坎儿”。看到这种状况,周永开不仅和护林的老伙伴们资助3000元,带头修建了一条进出大山的“便民路”,还来回奔波找交通部门解决资金,说服村民出劳动力,筑起了一条从官渡镇到花萼山长20多公里的公路,被当地农民称为“致富金桥”。有了这座“桥”,当地村民每年靠卖萼贝的收入就有三五千元。现在,花萼山上已经有专门用来发展萼贝的生态园区,周永开帮助村民致富的愿望也慢慢实现了。
      出门在外的周永开,看到好的致富经验,也悄悄记住,回到家乡,慢慢摸索。在阳春三月的成都龙泉驿区,周永开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便联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坎种满了李子树,同样的季节,那里的李花盛开,洁白可爱,香气扑鼻,为什么不能在巴中搞“李花节”呢?这样既可以开发李子,又可以利用李花的观赏价值和红军文化搞旅游开发,可谓一举两得。从2001年3月第一届李花节正式举办以来,已举办10届的李花节每年都迎来几千名参观者,热闹非凡。李花节的举办,更使得梁大湾村的李子收入成了农民致富的一大门路。

    推荐访问:巴山 深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