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1-06-15 08:02: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达到610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1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还有大量的城镇劳动力需安置,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巨大的压力。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是,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如雨后春笋般绵绵不断地举办,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需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还须提高,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四)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由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做法,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五)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一,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全过程。
      (六)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热衷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中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七)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等考试,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高校要从体制上建立和完善全员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不久将会全面融入大的社会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市场将与社会就业市场全面接轨。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进行以“宏观调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为原则的就业体制改革,国家由此也制订了许多宏观的就业政策,各地方、各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有关就业的优惠政策。而高校作为“产品”的生产单位,应更加重视“产品”的“销售”,更加重视建立一套完整的就业工作制度。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部分高校的就业工作制度还不完善,还需要建立一个上下左右全员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学校要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全方位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力度,提高组织保证;建立和完善从学生工作部门到教育教学人事等学校其它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合作,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从辅导员到全体教师的就业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从团学干部到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工作制,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前进行就业的教育和锻炼。

    推荐访问:成因 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