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陈独秀政党思想的演变历程

    时间:2021-06-02 08:0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陈独秀一生参加和组建不少革命团体与政党。他的政党思想和实践有较长的演变过程,丰富多变。他对民初政党政治进行分析反思,完成从资产阶级政党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他领导创建共产党有重要的影响。
      陈独秀;政党思想;民初政党政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K251;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4-0024-04
      中共党团是党组的前身。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对党团的最早规定出现在1924年9月颁发的《中共中央、青年团中央关于民校工作合作办法》中,文件规定“各地C.P.和S.Y.在民校工作之同志应合组党团,党团工作由C.P.地委或区委直接指挥之,但党团开会时,S.Y.地委或区委须派一人出席”(其中,C.P.、S.Y.、民校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国民党的代称)。但党团作为一种组织开展实际工作却要早于文件规定。1923年6月,中共湘区执委派人到水口山建立了中共水口山党团,这是中共党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团。1924年1月18日,在国民党一大即将开幕之际(1月20日开幕),为明确在该大会上及国民党中的工作方针,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中共党员代表20人组成共产党党团,并举行党团会议,来统一共产党员的意志和行动,使得中共党团第一次具有了西方议会党团的某些功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设立党团?党团又为什么得到了不断强化?这些要从苏联的制度输出和中共建党对苏共的制度模仿、中共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掌握,以及国共合作的制度竞争等历史背景中去探讨。
      一、苏联因素:制度输出与制度模仿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使俄国共产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力量。然而,一国胜利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他们的理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就需要向世界各地输出革命。
      中国是俄国在亚洲进行革命输出的重要区域。伴随着革命输出而来的制度输出成为中共组织结构俄共化的外部原因。当然,中国先进革命分子并不只是被动接受苏俄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革命输出与制度输出,而是自觉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早在1920年初,李大钊和邓中夏、陈独秀就开始商讨有关建党问题——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这种内部的建党要求与苏俄的革命输出形成了共振,一方面,“俄国的一个新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具体存在和榜样,强化了中国人对这些范围广泛的革命诉求的响应……布尔什维克运动的成功和延续,为一个可取代西方资本主义和衰落帝国的新制度的存在提供了经验的证明。”[1]另一方面,“中共成立以后,很快接受《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于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迅速在中共党内传播,苏联党的组织形式也被运用到包括中共在内的所有共产国际支部组织中。”[2]这样,在外部示范和影响下,共产党人开始了制度模仿的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中共对俄共党章的模仿与借鉴。据沈雁冰回忆,“嘉兴南湖开会前一两个月,陈独秀叫我翻译《国际通讯》中很简单的《俄国共产党党章》,作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参考。”[3]从党章的结构、体例、内容等方面,中共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都深刻体现了俄共党章的痕迹。党章中规定的党的从基层、地方到中央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均参照俄共(布)的组织形式。
      具体到党团,俄共关于党团的第一次正式规定出现在1919年12月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党章第24条、32条、35条、41条、45条都有关于党团的规定,要求党的中央、区域、省、县、乡委员会都要通过党团指导同级苏维埃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工作,并且党章第一次单列“党外机关和组织中的党团”一章(第十二章),对党团成立的条件、任务、权利、运作方式等作了明确规定。[4]共产党党团第一次单列一章是在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党章决议案》中。比较二者可以看出,中共和俄共(布)关于党团的规定基本相同,有些内容甚至直接采取了“拿来主义”。可以说,列宁的建党思想、俄共(布)的组织结构、共产国际的革命输出,都是中共建党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俄共(布)党团自然也成为中共党团的模仿样板,在制度输出和制度模仿的双重动力之下,中共党团产生了。
      二、革命语境:掌握革命领导权
      革命是现代国家形成的催生力量。辛亥革命后,私人军队和区域性军事集团的兴起,形成了“多重政权”割据并立的现状。“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多重政权创立了一种分析家们常说的那种‘革命情势’。”[5]在这种情形下,谁掌握了革命领导权,谁就掌握了中国国家建设的命运。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就是通过党团领导工人运动,水口山矿的党团实践是一个典型探索。
      20世纪初,水口山矿是湖南衡阳境内最大的省立官办工业企业,有3000多名产业工人,是湖南工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早在1921年10月,毛泽东在指导成立湖南第三师范党小组时就明确提出,要到水口山矿去,那里有很多工人,工人革命性最强,建党要与工人结合起来,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团员,建立党团组织。1922年11月,中共湖南湘区委指派蒋先云等4人,到湖南水口山矿开展工人运动。他们在之前成立的水口山矿党小组基础上,成立了水口山工人党支部,蒋先云任书记。在支部领导下,又成立了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并于1922年12月5日发动了工人大罢工。罢工的胜利离不开党在工人中的组织建设和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说,“中国矿山虽多,有全部组织的,只有江西之安源及湖南之水口山二处,而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6]为了巩固斗争成果,更好地领导工人俱乐部开展斗争,1923年6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批准成立水口山矿党团,蒋先云任党团书记。

    推荐访问:政党 演变 历程 陈独秀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