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朱德独特的军事指挥艺术

    时间:2021-05-25 12:02: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朱德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他在漫长艰险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的考验和硝烟战火的淬炼,逐渐形成了自身丰富独特的军事指挥艺术。探究总结朱德的军事指挥艺术,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理解朱德的軍事思想,而且有利于借鉴其思想精华更好地指导现代战争。
      一、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彰显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军事指挥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性,体现在其本身有着内在的规律和原则;艺术性,则体现在指挥员在尊重客观军事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军事指挥活动,并体现出思维谋略的精妙运用。二者的完美契合,往往造就和演绎出伟大将领卓越的军事指挥。朱德就是把军事指挥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军事将领。
      朱德早年从军,军事实践经验丰富。在苏联学习时就掌握了较系统规范的军事科学知识、形成了全面严谨的军事思维。但他并不机械遵照固有规则条框,而是刻苦钻研和深刻感悟军事指挥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努力将二者交融贯通。早在20年代在苏联学习军事时他就客观思考了回到自己国内怎样打仗的问题:“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奠定了游击战的基本雏形。在具体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他不断将建立在科学规律墓础上的游击战法创造性、艺术性加以改进完善,主要体现在:抓住敌人弱点,求得实行内线与外线的灵活作战,夹击敌人;对敌人的“包围”实行“反包围”,对敌人的“扫荡”实行“反扫荡”,对敌人的“蚕食”实行“反蚕食”,对敌人的“封锁”实行“反封锁”;力争战略指挥和战役指挥的主动权,运用游击战反复穿插,打破敌人纵深包围;集中兵力,歼灭分散敌人;以分散兵力,袭击集中的敌人;以军民大破坏,打破敌人的封锁分割;坚持平原游击战以援助山地,坚持山地游击战以支持平原等。这一系列凝结着军事指挥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闪烁着唯物辩证法光芒的战略战术,是人民军队宝贵的军事财富。
      前瞻性预测是一种伟大的创新性思维,在军事领域尤为重要,也是检验和衡量指挥员指挥能力的重要特征。朱德对军事指挥科学与艺术的精妙结合,也体现在对战局的前瞻性预测上。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朱德在深入研究中日两国国情和军事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抗日战争不是一年半载与一两次战争就能解决的,战争的时间必会长久,战线必定会很宽。”1937年8月,他还准确地预测了“八一三淞沪抗战”。随后,在八路军总部出版的《前线周刊》上,他发表了《论抗日游击战争》,全面详尽地阐述了怎样从战略高度和具体战术上开展游击战争,以达成持久抗战并最终赢得抗战胜利的目的。同样,在解放战争中对战局的判断上,也鲜明体现出他将军事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造诣,表现在:第一,预见了三大战役尤其是辽沈战役的具体进程,并洞察出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第二,对东北和济南等战场形势作了分析总结,并预示1948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第三,对中原黄淮地区战场作出预见,并预示1948年冬解决东北问题。可见,朱德在三大战役发起前夕和进行过程中,基于对战场形势的冷静分析和敌我情况的客观认识,以严谨的军事思维和精妙的谋略艺术对全国各战略区尤其是华北、东北、中原、华东所进行的科学预见和宏观战略指导,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因时、因地、因敌、因情而变,积极灵活谋划军事指挥
      孙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争和军事领域是攻防双方激烈对抗的领域,也是变化最为激烈和迅猛的领域,对指挥员的应急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朱德深刻地指出:“一切最好的战略战术,都是实事求是,合乎辩证法的。”如游击战强调见机行事,灵活多变,朱德在运用游击战术时,即根据实际斗争情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1929年6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三次攻打闽西重镇龙岩城,守军陈国辉部凭借街道房屋负隅顽抗。紧要时刻,朱德认识到在巷战中逐房逐院地进行争夺对红军非常不利,他立刻下令采取“掏墙挖洞打老鼠”的战术,对敌军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使闽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支点的部署和实施上,朱德坚持从不断变化的华北战场实际出发,谋划作战区域,设置战略支点,选择攻击时机。如1937年8月4日,朱德指出八路军作战区域应集中部署在恒山山脉为中心的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当八路军开赴前线后,华北敌情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以平津为出发点,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山西发动强大的钳形攻势。在变化的敌情面前,原定以恒山山脉为中心建立战略支点的计划显然落后于战场形势。为避免八路军主力陷入日军战略迂回包围中,9月15日朱德等及时向毛泽东提出了八路军转向晋西北敌后发展的新建议,重新部署了八路军3个师的作战地区:一一五师以五台为中心,以太行山脉为活动地区,一二○师以管涔山脉及吕梁山脉为活动地区,一二九师以太岳山脉为活动地区。为使敌后每个战略支点在与日军的持久作战中都能发挥棋局中“活眼”的效果,朱德将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也纳入统筹部署的视野,对山西决死队拟在五台山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作了相应调整。遵照朱德的指示,已开到五台山地区的决死队迅即南下转向晋东南。坚持从华北战场实际出发,从华北战场全局出发部署八路军的作战区域,使得八路军在出师后短短2个半月内就在敌后立定脚跟,形成了彼此相连、互为依托的吕梁山、太行山、恒山、五台山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个个敌后战略支点成为抗战这盘棋局中布下的“活眼”,盘活了华北战场这盘棋,给日军带来极大的战略压力。
      朱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体现在依据敌我特点以及斗争形势灵活进行战争准备尤其是开展针对性的日常的军事训练。萧克将军回忆说:“古田会议后,朱德亲自指导班战斗队形由一字形改为人字形,连战斗队形废除预备队(一个排)。前者对火力组织更好,后者与游击战争时期接敌运动的迅速性和战斗过程的短促性相适应。队列方面,废除班排连的横队,改为9个班纵队并列,仍称连纵队,这种队形利于小面积地块的集合和检查人数以及行军发现敌情能迅速疏开和散开。”这些基于战时需要的前瞻性因敌因情变化,无疑掌握了军事斗争先机,也在具体战斗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从侧面凸显出朱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推荐访问:朱德 指挥 独特 艺术 军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