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试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时间:2021-05-01 20:0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公安工作面临的一道难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征地拆迁难以规范;干群矛盾难以调和;宣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脱离群众,信息闭塞;主要矛盾抓不住,化解工作欠招数。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可采取提前介入法、堡垒分化法和瓦解孤立法,并要注意:定位准确,切忌盲动;化解为上,切忌武力;坚持“三慎”,切忌扩大;语言文明,切忌粗俗。
      关键词: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原因;预防与处置
      中图分类号:DF63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853(2012)01-0058-0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脱离群众”是当前四大危险之一。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是公安工作的坚强后盾,警民如同鱼水关系,一旦水干,鱼何以生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征地拆迁、利益分配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这一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的转型期,警察往往容易处在风口浪尖,尤其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大盖帽”屡被要求往前站,成为引发警民冲突的导火索。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运用各种方法积极化解矛盾,避免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以下笔者就如何化解这道难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试作探讨。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尽管政府各部门积极倡导“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但在一些地区,群体性事件还是频频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征地拆迁难以规范
      伴随着大学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开发力度的加大,征地拆迁成了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征地拆迁本身就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上时间、地理、人文环境等的不同,各种文件、规定、补偿标准难以面面俱到。面对利益,仅靠宣传教育,群众就能让步吗?在难题面前,矛盾胶着,政府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民怨,甚至群体性事件。就福州市上街地区而言,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占总数的80%。
      (二)官本位思想严重,干群矛盾难以调和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经济多元化,贫富悬殊,价值观嬗变,动态发展的不平衡,在群众中滋生出的“仇富”、“仇官”、“仇警”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断地蔓延。有的基层干部却未察觉或充耳不闻,在群众面前我行我素或麻木不仁,对群众的疾苦过问不够,同群众坐不下,谈不拢。有的做人不正,处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做出一些涉及农民利益的重要决定时不是面向群众,走群众路线,而是关门讨论,闭门造车。讨论的内容生怕被群众知道,害怕群众提出不同意见而影响所谓的工作效率。有的甚至搞起愚民政策,认为群众都是“阿斗”,没有文化,没有觉悟,不需要同群众商量,不需要发动群众。实践证明,一切脱离群众所做出的决定既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往往还成为矛盾焦点,众矢之的。更有甚者,不顾“天网”,暗度陈仓,侵占集体利益,搞起贪污腐败,殊不知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物不平则鸣”,只要有人稍稍“煽风点火”,就有群众积极响应,高举反腐大旗,要求惩治腐败,甚至酿成静坐堵路、扰乱公共秩序等群体性事件。
      (三)宣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
      宣传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势之一。但有的基层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只停留于喊喊口号,刷刷标语,而不去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或工作没有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一部再好不过的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如果不与群众坐到一起,慢慢算账,群众怎能理解?要想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得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农舍,同群众细细算账,娓娓道出征地拆迁的得与失,引导群众放眼未来,着眼长远。群众的思想没有做通,就必定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甚至埋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四)脱离群众,信息闭塞
      一般情况下,群体性事件并不是突发的,它有一定的征兆和孕育发展的过程。如果群众基础不扎实或者脱离群众,那你就成了聋子和瞎子,就听不到异常的声音,察觉不到事发前的征兆,等到事态发展到成规模的静坐堵路时,为时已晚。我们的信息来自群众,只有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方可得到正确的信息,方可为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打下基础。在一个地区或村落隐藏一些矛盾或偶有一些突发意外事件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如何得到准确信息,对症下药,化解矛盾。处在大学新区的开发阶段,人口密集,成分复杂,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一起纯粹的意外事件,一次看似不起眼的欠薪讨薪活动,一次正常的农村换届选举,一次违章建筑的强制拆迁,等等,都潜伏危机,如果信息不畅或处理的方式方法稍有不当,一旦良机错失,就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五)主要矛盾抓不住,化解工作欠招数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群体性事件也不例外。不论是征地拆迁引起还是意外事件所致,看似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只要认真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找到主要矛盾。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化解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促使矛盾加剧,工作陷入困境。事物是运动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时刻关注事态的变化与发展,从而在动态变化中,始终抓住主要矛盾。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都因为赔偿不公或不透明所致,也可能是因为干群矛盾激化,甚至是因为某些干部个人言行的过激而致等等,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化解处置群体性事件没有现成的版本,每一起群体性事件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就是在同一起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基层干部不去摸索其中的规律和奥妙,在遇到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或怨天尤人,或麻木不仁,或一味训斥、打压,不但矛盾化解不了,反而使矛盾加剧,事态激化。实践证明,着力找准并化解主要矛盾,是解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二、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种有效方法
      群众是公安工作之本,也是政府工作的依靠力量,政府及其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系一旦紧张,其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局面。不论政府还是公安机关,都要注重矛盾化解,尽一切力量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一旦发生,则要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方法妥善处置,将造成的社会危害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当前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提前介入法
      所谓提前介入法是指在充分收集早期信息的基础上,找准矛盾的突破口,主动提前直接介入事件的源头,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群体性事件在萌芽状态时的私下集会、碰头,都是非常隐秘的,通过特情、信息员难以掌握动态信息,即便是有了信息,往往也是滞后的,给工作开展带来被动。笔者所负责的村曾经是上街地区有名的老大难村。集体上访、进京上访、私自集会、抵制拆迁、静坐堵路等事件频频发生,运用正面谈话教育、特情布控等方法均难以奏效。正面谈话效果不佳,特情布控往往失控,堵住了人体却堵不了人心,工作一时陷入被动局面。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用“提前介入法”,即在认真区分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找准“重点”人员的基础上,提前直接介入“重点”人员的群体中,主动登门拜访,找他们谈心聊天。只要方式方法得当,再加上平时的群众工作基础,”一般都能为群众所接纳。在同他们交谈时,一定要营造良好气氛,平等相待,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引导群众主动放弃群体抗法等不良念头,寻找正当途径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小事,以诚相待,取得群众的信赖,是有效运用“提前介入法”的先决条件。社区警务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默默无闻、家长里短的小事。如: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办证或送证上门;常到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进行力所能及的慰问;对群众的救助及时帮助,对群众的呼声及时回应等等。只有取得群众的信赖,群众才能说实话道实情,才能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我们能帮上什么,对群众的正当诉求,尽全力予以帮忙解决,对一些有悖法律法规的诉求,不能呵斥指责,而要在和风细雨中讲明道理,耐心说服,化解矛盾。通过以友相待、以诚相待的工作方式,不仅使信息渠道大大增加,而且辖区群众在遇到重点、难点问题时还能主动找笔者倾诉、沟通,从而有效避免了集体上访、进京上访、静坐堵路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推荐访问:公安机关 处置 试论 预防 群体性事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