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

    时间:2021-03-24 12: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消除贫困思想,二是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消除贫困思想,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除贫困思想。追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对于深刻理解其生成逻辑,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理论渊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渐形成了新时代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这是我国扶贫开发理论的重大创新。当前,学界对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突出特征等方面,而鲜有对其理论渊源的深入研究。探讨和考察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深刻认识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消除贫困思想是理论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对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消除贫困思想,这成为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源头。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
      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欧洲的封建专制主义势力受到极大削弱,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社会贫富差距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私有制是产生贫困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在一定程度而言,就是关于贫困阶级的理论,他们深刻地论述了贫困产生的根源,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贫困的最重要原因。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发展,劳动逐渐异化,人们的自主活动、生产等被贬低成了手段。由于不公平的私有制度,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剥削工人阶级用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完全进了资本家的腰包,工人阶级除了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之外,无法占有自身创造的剩余价值,以至于出现了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现象。
      2.变革社会关系是消除贫困的主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除贫困的主要途径是变革社会关系,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这一让人类不平等的罪魁祸首,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解放,否则,其他任何举措比如改善工人状况的政策等,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随着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就使得这个社会被自己的富有所窒息,而同时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却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免除极度贫困的任何保障”[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除贫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物质极大丰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从而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列宁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
      19世纪80年代,俄国资本家对工人阶级进行无情的剥削和压迫,加之農奴制度残余,引起广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强烈不满,残酷的社会现实成为列宁消除贫困思想形成的土壤。
      1.重视贫困问题。早在1912年,列宁就非常重视俄国农民的贫困问题了,他对当时导致千百万农民挨饿的严重灾难进行了研究,并从社会制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贫困的根源。列宁对“上层分子”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深刻揭露了当时“上层分子”的残酷行为、俄国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其不公以及广大人民生活在贫困边缘的现实。1917年,列宁把防止饥荒和消除经济破坏作为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敏锐地发现日益严重的饥荒问题对全国革命形势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并主张苏维埃政府必须及时对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监督。
      2.消除贫困的制度根源。列宁认为,无产阶级贫困是资本主义剥削造成的,无产阶级受到的剥削是大规模的、社会化的、集中的,解决贫困必须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2]在农村,俄国建立了贫困农民委员会,改组村苏维埃,成立正式的苏维埃,使其成为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民粹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完全不顾广大农民贫困的生活状况,列宁对其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3.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了巩固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成果,苏维埃政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包括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照规定的价格把余粮交给国家,绝不允许私人进行买卖。这项政策虽然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开始逐渐萎缩,产量大幅度下降,余粮收集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为了改变当时的混乱局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维埃必须及时对余粮收集制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新经济政策。
      4.对小农进行改造。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列宁结合俄国实际进一步发展了农民教育思想,认为小农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农民贫困,就要对小农思想进行改造,但改造教育小农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社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要想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在改造俄国小农方面,列宁提出农民应该走出乡村,融入城市生活,从事非农业的工作,这与习近平的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思想不谋而合。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消除贫困思想是重要来源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消除贫困思想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
      (一)毛泽东关于消除贫困的思想
      毛泽东的消除贫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贫困问题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开启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思想的新纪元。
      1.把农民组织起来。在毛泽东看来,必须下决心认真研究农民问题,对农民的所需所盼所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去做思想引导工作,把他们组织起来,带动他们加入农民协会,从而更有力地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经济社会亟待发展,农村社会秩序必须尽快稳定下来,以便实现农业增产,这就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毛泽东提出要在自愿原则下,鼓励各地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并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来做,逐步让这种互助组织由低级向高级形式转化,从而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推荐访问:渊源 扶贫开发 理论 战略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