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泰勒规则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时间:2021-03-07 08:01: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2-118-01
      摘 要 本文对泰勒规则的提出,以及应用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研究成果作了的概述,对其泰勒规则在国内的适用性做了简要分析,最后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了一点思考。
      关键词 泰勒规则 通胀缺口 产出缺口
      
      一、泰勒规则的提出
      泰勒规则是一种简单的利率反馈规则,其基本含义是,货币当局应根据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变化来调整利率的走势,以保持实际均衡利率的稳定性。如果产出的增长率超过潜在水平,或是通货膨胀率超过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使实际利率偏离实际均衡利率,货币当局就应运用政策工具调节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恢复到实际均衡利率。泰勒规则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它很好地囊括了现实中影响货币政策的基本因素,同时还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即在短期内将实际产出稳定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同时在长期内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率。
      泰勒(1993)的简单货币规则表述:(1.1)
      其中,i表示名义联邦基金利率, 表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 表示前四个季度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表示目标通货膨胀率, 是产出缺口,用以表示实际GDP偏离其目标水平的百分比。
      为简化表示,名义利率规则可以重新表示为:
      (1.2),其中,
      根据实际利率 ,上式的等价形式为(1.3)
      运用这些数值研究发现,这一规则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运行轨迹拟合的很好。泰勒将联邦基金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定义为 ,即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比目标通货膨胀率高出1个百分点,则联邦储备应调节联邦基金短期利率高出均衡利率50个基点。同时,泰勒假设真实均衡利率为2%,目标通货膨胀率也为2%。泰勒对1987-1992年美国的货币政策进行检验后,发现等式(1.1)的货币政策规则与该时期的实际政策表现比较吻合,泰勒规则值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值比较接近。等式(1.1)即被称为泰勒规则。
      式(1.3)中的参数值反映了货币当局的偏好,泰勒的研究同时还指出,通胀系数与产出缺口系数的大小在泰勒规则中有重要作用,通货膨胀系数 不应为负值,否则,公式(1.2)中的通货膨胀系数 ,也就是说,名义利率的上升小于通货膨胀的上升,实际利率在通货膨胀上升时反而下降,这种货币政策是不稳定的,文章中证明美联储1960—1979年的货币政策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应用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研究
      我国最早对泰勒规则进行研究的是李扬教授(1999),他认为美国当前实行的是“稳定货币增长规则和泰勒规则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谢平与罗雄(2002)的文章《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第一次对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适用性做了实证分析。他们通过检验1992年到2001年的季度数据,认为泰勒规则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照尺度,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之处恰恰是政策操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形势之时;利率对通胀率的反应小于1,因而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刘斌(2003)根据我国1987年到2002年的季度数据,建立了一个混合型(前瞻性与后顾性的混合)经济模型,结合通胀定标的框架,比较了完全承诺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最优的泰勒规则和相机抉择型的货币政策。结果表明最优的泰勒规则能够很好地近似完全承诺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相机抉择对通胀的稳定更加不利。刘斌进一步指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为完成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货币政策的各种措施,缺乏系统性,忽略了稳定经济这个长期目标,相机抉择色彩过于浓厚。最后,刘斌还从物价稳定的效果方面质疑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陆军和钟丹(2003)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估计我国泰勒规则的具体形式。检验结果表明,泰勒规则可以恰当地描述我国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具体走势,并充当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他们尝试引入前瞻性泰勒规则,用预期通货膨胀率缺口代替原有的通货膨胀率缺口作为估计变量,对泰勒规则做了进一步的修正。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一)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利率的市场化需要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经营机制,塑造健全的微观市场主体;第二,完善各项金融法规,增强金融法规的可操作性,从而确保利率机制的有效发挥;第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可以起到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巩固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二)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
      首先,要培育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证券市场的运作,推动我国债券一、二级市场的发展;第三,要进一步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的限制,通过交易主体的交叉,增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与渗透。
      (三)提高利率管理水平
      中央银行应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进行小幅多次调控利率,使基准利率作为引导市场变化的信号,同时,适时开放贷款利率,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的自主权。
      (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以弥补改革政策设计当中的不足,缓和短期之内释放出来的冲击波,从而避免金融混乱和社会动荡,保证改革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加强利率及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长、短期利率变动趋势的预测能力,缩小风险缺口或增加高收益资产的持有比例以回避利率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伍戈.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经济发展论坛工作论文.2010.

    推荐访问:泰勒 货币政策 中国 实践 规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