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傣族的稻作与祭祀】 傣族祭祀

    时间:2020-03-12 07:25: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傣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核心的稻作民族。围绕稻作农业的祭祀是傣族各个村寨常见的文化事项,在傣族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傣民族为了获得稻谷丰收,适应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征及对节令、历法的需要,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个阶段、环节的神灵祭祀活动,并呈现链式或阶段性分布,进而形成农耕祭祀链。与各个阶段相对应的祭祀活动侧重点各自不同,体现着祭祀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傣族;稻作;祭祀;神灵
      中图分类号:G12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5-0073-07
      作为一种实用目的,任何祭祀都不是为祭祀而祭祀,而是为了某种目的。围绕稻作农业的祭祀也是如此,属于稻作文化常见的文化事项。由于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征及对节令、历法的需要,一些稻作民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个阶段、环节的神灵祭祀,并呈现链式或阶段性分布,进而形成农耕祭祀链。伴随傣族稻作生产过程的祭祀同样呈现出类似特征,以一种阶段性的链式特点贯穿于整个稻作生产环节中,成为反映该民族稻作文化的重要依据。综观傣族稻作祭祀,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稻作前的祭祀、稻作中的祭祀以及稻谷收割之后的祭祀。
      在开始具体探讨三个阶段的祭祀之前,我们先来看傣族一年的农事活动。从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北部的基诺山下的一个傣族村寨曼远村的情况来看,傣族一般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过完新年之后备耕、修水沟,开始一年的稻作生产;一个月之后,犁耖耙秧田,理秧厢,浸种、晒种、播种;傣历八月,犁、耖、耙寄秧田,拔小块、栽寄秧,山地种旱谷,收菠萝;傣历九月,犁、捂、堆、耙、平大田,拔寄秧移栽入大田,山地蓐草;傣历十月继续栽秧,砍竹子编篱笆围栅稻田,管水;傣历十一月,稻田管水,除草,准备打谷工具;傣历十二月,稻田开始收割,山地收旱谷并搬运回寨;傣历一月,稻田选种、收割、堆谷、打谷;傣历二月,水稻收打完毕搬运粮食入仓。
      可以看出,从傣历六月到来年的二月共九个月是傣族进行稻作和其他农事活动的月份。按照稻作的具体事项,可以将稻作过程大致分为备耕、种植和收割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的祭祀活动侧重点各自不同,体现着祭祀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一、稻作前的祭祀
      作为持有“万物有灵”观念和以稻作为生活基础的民族,傣族的各种各样祭祀不仅体现在稻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而且显现于稻作尚未开始的各种节日之中,形成了隆重的农事节日和深厚的农业文化积淀。
      在傣族的神灵崇拜中,勐神和寨神是最为重要的祭祀主体,属于傣族祖先崇拜的顶峰。傣族人认为寨有寨神,勐有勐神。寨神是一个寨共同崇拜的神灵,勐神则是同属于一个勐的各个寨的神灵。能够成为傣族勐神和寨神的是历史上地位显赫、具有重要影响或者建寨建勐的人物。西双版纳及其相邻的傣族地区流传谚语:
      “召很歹兵帝娃拉很,召曼歹兵帝娃拉曼,召很歹兵帝娃拉勐。”意思是:家长(父母)死当家神,寨子首领死当寨神,勐的首领死当勐神,但是也不尽然。在寨神勐神的神位上,并非只有最早建寨建勐的召曼、召勐,而是具有十分庞杂的多样性。
      对于寨神和勐神的祭祀在大多数傣族聚居地主要是在傣历一月和八月,俗语称“八月求雨,一月求晴。”这些地区集中在西双版纳和德宏,他们大多信奉佛教,其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佛教的浸染和影响。如果越过这些地区,将视角投向未受到佛教影响的傣族地区,我们会看到那里的寨神和勐神祭祀多数在稻作之前。分布于云南省玉溪、红河、楚雄、文山等地约20万傣胞,他们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无缘,尊奉的主要是原始宗教。与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的傣族不同,这些地区的寨神勐神祭祀活动一般选择在稻作之前举行。从红河上游的傣族村寨来看,寨神和勐神崇拜多在夏历二月举行,有些在夏历正月举行,比如元江县勐展(甘庄)的坝老寨,在每年夏历正月祭寨神,之后,在二月的属牛日祭龙。文山州的马古傣族主祭寨神的日子在每年夏历正月三十日。同属文山州的白傣则在每年夏历的二月二祭寨神。如果说没有信奉佛教的傣族地区保有了傣族原始宗教的古朴风貌的话,那么将寨神和勐神祭祀放在稻作之前,这是否表明傣族的寨神和勐神崇拜目的是为稻作而服务的?这些地区的祭祀特征给出了肯定答案。从新平县硬寨的寨神祭祀来看,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祈求风调雨顺。硬寨对寨神的首次祭祀一般选择二月,以属牛日为吉日,俗称祭头龙。“头”是汉语,“龙”是傣语,指“神林”,意思为“第一次祭寨神”。具体操作祭祀的巫师会祈求寨神保佑:“要雨水有雨水,要天晴就天晴,全寨人不病、牛不病;撒秧秧旺,田不缺水,诸事顺当,寨子兴旺。”从巫师的祈祷文中,我们看到内容中所涉及的雨水、天晴、牛、田、撒秧都与稻作生产关联,涉及稻作过程的各个方面,这表明祈求神灵保佑稻谷丰产是祭祀的主要目的之一。以黑傣的马固寨为例,其寨神祭祀在每年的夏历正月三十日举行,寨神祭坛分为两处,一处是寨东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称作“布龙”,即“祖公(祖先)神林”,俗称头龙。另一处在寨子南,称为“龙者”,是主祭的寨神,俗称二龙。在祭祀的当天,卜莫率领6位寨老先前往头龙祭祀,然后祭祀二龙,由卜莫诵祷词,禀报于神:“者召勐(勐神)、混召曼(寨神)。祭献你们的日子到了,你们的子孙精心备办了肥壮的猪和鸡,来献给你们。现在先请你们领牲,再作回熟敬献。者召勐、混召曼,我们一大寨人,有三百人、四百人,全是你们子子孙孙,给你们架好桌子,理好筷子,倒满美酒,盛满米饭,请你们接受敬献进食,品尝美味。你们站在高处,眼睛看得远,洪福齐天,你们保佑我们寨子平平安安,给你们三百、四百子孙,无病痛,无灾难。让我们做什么都顺利,找什么都能得到什么,想什么都能得到什么。你们要保护我们的庄稼,看到雀鸟吃庄稼,就揪它的耳朵;见到老鼠来吃粮食,就扭它的嘴巴。保佑我们撒下的谷种,出芽3天,叶子就长有铜钱大;再过5天就发棵,让它长得飞旺,越长越好看,让它长得像斑茅(芦竹)一样粗壮高大,让它抵得住刀斧砍,让它耐得住雷击冰雹打。给您的子孙获得大丰收,谷米把囤箩堆尖,把仓库装满,吃用不尽。者召勐、混召曼,请接受您的子孙敬献罢!”在这篇祭祀祷词中,祈求寨神保佑稻谷生长的内容几乎占整个篇幅的一半,而且祷词围绕稻谷生长的各个方面展开,既有乞求寨神保佑秧苗长得健壮的内容,也有求寨神保护稻谷不受害虫侵扰的内容,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子孙获得大丰收,吃用不尽。
      与寨神祭祀的目的相同,流行于红河州的勐神祭祀一般也在稻作之前,通常在每年的夏历春节、除夕、正月初一、七月十四。选择这些日子表明该地区的傣族可能受到汉族风俗的影响,将汉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同本民族的大型祭祀结合起来。除了所选日子雷同外,红河州傣民仍然沿袭了古朴的勐神祭祀方式,所祭祀的勐神也是与傣族的创建相关的历史人物。祭祀勐神的祷词同祭祀寨神的祷词一样,其功用仍然是祈求勐神保佑勐平安,而稻谷丰收是必然要提到的内容。
      从红河州与文山州祭祀寨神和勐神的情况来看,他们将关乎傣民族兴旺和发展的祭祀活动放在稻作之前,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借助寨神勐神的超自然力量促使稻谷生长顺利,从而最终获得丰 收。相比这两个未受到佛教影响的傣族居住地,崇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地区将寨神勐神的祭祀一般放在傣历一月和八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稻作之前没有相应的祭祀活动,所不同的只是这些地区以隆重的傣历年代替了寨神勐神的祭祀。傣历年一般在傣历六月初夏历四月十一日左右,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傣历年期间,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泼水节。傣族古歌《十二月》叙述泼水节的起源时,通过描绘旱季逢雨的情景,也体现了这样一种意义。“五月到了,遍地烧起燎原大火,干枯的树枝堆拢来,茂密的野草一起割倒。六月下了一场急雨,带来了欢乐的生命,辽阔的大地啊,正是播种的季节。”其实,从广泛流传于傣族地区有关“泼水节”的来历来看,这一传统节日真正反映的是傣族的农事活动。
      流传于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过年泼水的传说都将泼水的习俗归于一位无恶不作的魔王与几位女人的故事。如果将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同迄今发现的第一部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记载的有关神制定年月日、划分季节的内容比较,我们将发现创世史诗为传说提供了原型。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地区寨神和勐神祭祀没有放在稻谷生产之前,但是同稻谷产生密切相关的傣历新年在稻谷之前。作为一年的开端,新年从某种意义上承载了人们更多的期盼和希望,尤其是傣历新年同傣族人稻谷生产相关的制定年月、划分季节联系在一起,在傣族的文化传承中演化为隆重的节日和习俗时,其强烈的隐喻意义更加突现,那就是“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也就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傣族稻作前的祭祀除了体现于寨神勐神的祭祀与傣历新年中,还显现于与稻谷生产直接相关的祭水沟神和祭祀谷魂神的仪式中。在景洪傣族,隶属于最高统治者召片领的议事厅每年备耕之前(傣历七月初)发出农事指令,勒令各寨村民“尽快修理,疏通水沟”。然后,由享有不同俸禄的专职人员(“板闷”)带领人员修沟。完工后,要用猪、鸡、蜡条、饭团(或,米)、槟榔和酒等祭水沟。
      谷神祭祀几乎是所有傣族人必做的一件事情,这反映出稻谷在傣族人心目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与其他祭祀活动不同,谷魂祭祀不是以村寨为单位,而是以家户为单位举行祭祀活动。在景洪傣族,傣历七月八月初,种田人家在备耕活动中,有的在自种田里架一茅寮,有的仅在田里插一个桩,平置祝笆,为谷神接受贡献的神台。负责祭祀的一般是家户里的男性家长,通常以4对蜡条、几个槟榔和饭团(或一撮米),进行祭拜,祝告,求谷神相护。
      在一些傣族地区,伴随稻作前的祭祀还有祭“龙颠罕”(森林神)、“莫贺来”(献花牛)、“祭阴兵”、“巡田坝”等活动。这些多样性的祭祀活动一方面反映出傣族人对稻谷生产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着稻谷生产作为一种农业生产,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其好坏,而是由各种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可能获得所期望的丰收。同样,这种多样性也体现于稻作祭祀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贯通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活动。
      二、稻作中的祭祀
      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耕形式,稻谷生产需要依赖于自然条件而生长,其生长周期至少六个月。伴随这种较长的生长周期,傣族人对稻谷的祭祀不仅在耕作之前进行,还体现在稻谷生长的中间阶段。
      在傣族人看来,当稻谷被栽种之后,还需要精心护理,否则稻谷可能长势不好而影响丰收。由于持有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傣族人对于稻谷的护理自然会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技术上体现,即必要的精耕细作,比如选种、换种,教秧、栽秧,灌溉、除草等。另一种方式就是依靠祭祀。在傣族人看来,稻谷同人一样拥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实体,有形的实体即是人所能看见的稻谷,而无形的实体则是稻谷的灵魂。虽然是不可见的,但是谷魂却自始至终左右着稻谷的生长。这样,要想稻谷生长良好,就必须保证谷魂健康。在傣族人看来,左右灵魂的力量来自于人力或自然之外的超自然,其构成主体主要是那些亡者。他们的肉体虽然已经消亡,但是灵魂却形成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不可见的世界与人类世界相同,有严格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谷魂作为灵魂的一种形式,其管理者只能从由灵魂组成的世界中寻找。傣族人认为,灵魂世界的控制者和支配者与现实世界相同,就是那些曾经在现实世界掌握权力或具有显赫地位之人的灵魂,他们被尊崇为神。人们要从神那里获得保佑,就必须举行特殊的祭祀(娱神),将所需所求告诉神。当然,所祭祀的神灵不仅包括曾经为傣民族的兴旺做出较大贡献的村寨首领,还涉及那些曾经为害一方,甚至无恶不作的恶魔,祭祀他们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安慰他们的灵魂,使其不至于作祟危害人们。由此看来,与稻谷生长相关联的神灵祭祀乃是傣族人向神诉求愿望和理想的方式,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借助祭祀实现稻谷丰产。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的寨神勐神祭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目的。
      同样是寨神勐神祭祀,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通常将这一重要活动放在傣历八月和一月。如前面表中所列,过完傣历年之后,傣族地区开始进入各种农耕生产活动。傣历七月和八月,人们主要从事犁、耖、耙秧田,理秧厢,浸种、晒种、播种、栽寄秧等。到傣历九月、十月,开始将秧苗栽人大田,稻谷生产进入关键阶段。十一月稻谷进入生长期,十二月则开始收割稻谷。由此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将祭祀寨神勐神的活动放在稻谷生产的起始阶段,其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通过对寨神勐神的祭祀以促使稻谷生产在之后的几个月里顺利,从而促进稻谷长势良好。在这些傣族地区流传甚广的一句谚语映射了这一祭祀目的:“冷别熬粉、冷景熬烈”(八月求雨,一月求晴)。祭祀祷词中也反映了傣族人的这种诉求。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傣族地区,每年八月的上半月都要举行一次祭祀寨神勐神的仪式。
      每年在祭祀阿腊娃嘎梭纳(阿腊娃嘎)时,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之后,召龙欠开始宣读议事庭代表西双版纳各勐官民致阿腊娃嘎梭纳的祭文《朗丝奢布仙宰》,大意如下:“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致勐景洪保护神阿腊娃嘎梭纳神鉴:今年的关门节又快到了,西双版纳各勐官民都来朝拜在神驾之前。……今天,我们祈求于阿腊娃嘎梭纳神驾之前,从今年的八月十五日为始,到明年八月十五日为止,要保护叭阿拉武之后召片领××××,他的王后王子、公主;保护议事庭的四卡贞、八卡贞以及众头人;保护‘三老四练’、‘三朋四陇’以及西双版纳各勐头人、百姓、奴隶,给他们无病无灾,安居乐业,诚心赕佛,神驾要佑护叭阿拉武之后召片领××××福如天高,召片领乘象巡视山河时雄姿赫赫,威震四方,所到之处克敌获胜,四方各勐,都来朝贡。恭请神驾施展神威,驱恶战邪。佑护西双版纳一年到头,无论干湿季节,风调雨顺。如今要犁田栽秧,不要天旱,祈求苍天降雨,田里水满,谷有谷魂;塘里水满,鱼有鱼魂。种地要收一万箩,种田能收一万挑,人口兴旺,牛马遍地。祈求神驾佑护叭阿拉武地方有金有银,玉石瑰宝满地,数不尽的财富,像江河长流,源源不息;佑护召片领健康长寿,让西双版纳所有官员,都在他的福荫下得到幸福。神阿!请接受供养,致敬如上,某年某月某日。”我们看到, 与前面引述的马固寨的祭祀祷文不尽相同,这里的祷文同稻谷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不多,只有几句话,但是意图却非常明确,就是要神灵保佑西双版纳“风调雨顺”、“苍天降雨”、“田里水满”,这样的祈求是为即将处于生长期的稻谷获取良好的、赖以依托的自然环境,核心词汇是“水”,获取的方式是“降雨”,所谓的“八月求雨”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傣族另外一个大的聚居地,德宏傣族同西双版纳傣族有着共同的崇拜佛教的传统,但是每年的寨神勐神祭祀也如期举行。德宏傣族各村寨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寨神,傣语称“色曼”。祭祀寨神的地方一般是在寨子边一个小房子里,里边插有鲜花或纸花以及用红、白纸做的小旗。祭祀的具体时间各寨不同,大多数是在关门节之后,即傣历的九月十五日之后。按照潞西县遮放区户闷寨“1949年的主要作物季节表”,有关稻谷生产的季节是从傣历六月开始,之前的四月和五月主要是备耕阶段,从六月开始正式进入稻谷生产阶段,六月主要从事放田水、二犁、一耙,七月撒种、作秧田、压肥,八月二犁、二三耙、包埂、拔栽秧,九月蓐秧、排水、灌水,十月修埂、割埂草,十一月收早谷、堆谷,十二月收迟谷、堆谷。在这一系列稻谷生产中,九月处于稻谷生长的中间阶段,属于决定稻谷能否丰产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德宏傣族将一年一度的重要祭祀日子放在这一时期,其目的就是要祈求神灵保护稻谷生长,促使全寨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这种目的在每年举行的勐神祭祀中也同样得到体现。比如潞西傣族在每年傣历七月举行勐神祭祀仪式,巫师在祭献奠酒之后,默颂祷词:“今天是吉祥的日子,芒市安抚司某某某,率领司署官员、各�各寨头人、百姓,备下祖传的献牲:雄壮的黄牛和鸡,献上美味的酒、茶和喷香的米饭,恭请勐神光临品尝。祷祝勐神保佑地方安宁,驱除一切妖魔鬼怪,使我芒市(勐焕)强盛壮大,如钢城铜墙。祷祝勐神保护我芒市(勐焕)清吉,老老少少无病无痛,年老者安好,年轻人健壮;牛马猪鸡鸭满圈。祷祝勐神保护我芒市(勐焕)丰衣足食,庄稼长得旺盛,不受水淹,不遭干旱,不被牲畜、野兽、雀鸟糟蹋,稻谷堆满仓。”这里,祭祀勐神的祷词相比前面祭祀寨神所用的祷词更能反映傣族人借助神灵的力量保佑稻谷丰收的目的,所采用的语词涉及到稻谷生长的各个方面,既不被过多的雨水侵蚀,又防止雨水稀少造成干旱,同时考虑到牲畜、野兽、雀鸟可能危害稻谷的生长。我们看到,这样一篇祭祀祷文几乎就是为稻谷的良好生长而写的,实际上反映的是傣族人对稻谷丰产的一种期盼与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在公元1世纪(或者公元6世纪)就已经信奉佛教,佛教在这些地区已经被世俗化为一种习俗,渗入到傣族人的各个生活层面,影响着傣族人的生存方式。但是充分保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傣族人一旦遇到关系他们生存命脉的祭祀活动同佛教冲突时,他们选择了前者,“关门节”(“进洼节”傣语称“毫瓦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关门节”在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到十二月十四日(公历七月到九月),这三个月傣族地区正是雨季,人们行动不便,同时田里的农活已不很忙,庄稼正在成长,佛教便利用这段时间集中进行念经传教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佛爷和和尚僧侣都要回到自己所在的佛寺,进行斋戒和念经,官家停止公事办理,禁止盖房和结婚。有关“关门节”的来历,流传于傣族地区的传说讲道:每年傣历九月,佛祖到西天与其母讲经,三个月之后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祖到西天讲经期间,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踩踏了民众的庄稼,耽误了民众的生产,民众怨声载道,对佛徒不满,佛祖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此后,每遇佛祖到西天讲经时,便把所有的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这一传说虽然是以宣扬佛祖对民众的关爱为主题,但是它也反映出即使是高高在上的佛教,也必须让位于同人们的基本生活相关的稻谷的生产和生长,而稻谷生产所依赖的超自然力的帮助来源于原始宗教并非佛教。因此隐含于传说中的冲突实际上是原始宗教与佛教的争斗,获胜的是原始宗教,这也反映了傣族人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盂定一位耄耋之年的长者贺国嗣先生说得好:“祭神我活得好,拜佛为上天堂。”短短一句话将傣族原始宗教的祭神与佛教的拜佛勾勒出重要区别。
      在《淡寨神勐神的由来》一文中,作者明确指出寨神勐神是傣族的祖宗,是傣族人所崇拜的、保护傣族村寨、田地水井的神,是傣族祖先的灵魂和傣族宗教的根基。“世间的一切动物和植物,大到老象和野牛,小到蚂蚁和花草,都有它们自己的灵魂,都是遵循着各自祖宗的阴魂本能地生活在大天底下。”借助这种隐喻,作者想说明傣族的“蛇曼蛇勐”(寨神勐神)是永恒的、神圣的和高于一切的,“从这个道理中给我们得到―个启示:我们傣族的生存、兴旺和发展,我们傣族的生产、生活、精神和文化,一切信奉、崇拜与宗教都是萌芽于‘蛇曼蛇勐’,依托于它的保护,并在它的保护下生存下来的。……没有‘蛇曼蛇勐’,就不会有人类的诚实和善良,就不会有吉利安康、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作者的观点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将寨神勐神的祭祀安排在稻谷生长的重要环节中,那就是他们试图借助寨神勐神的超自然力量而最终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从而使傣族人世世代代走向繁荣和发展。
      三 稻谷生产后期及收割后的祭祀
      傣族是依赖于稻谷而生存的民族,稻谷的丰产与否直接关系着傣族人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决定了傣族人不仅将与稻谷相关的祭祀放在种植稻谷之前和稻谷生长期间,而且将这些祭祀也放在了稻谷生产后期及收割之后。甚至在傣族人的心目中,稻谷生产后期及收割之后的祭祀比前面的祭祀还重要,或者说,只有将最后阶段的祭祀圆满完成,傣族人对稻谷丰产的期盼才能最终实现。
      按照稻谷生长的规律,在经历了良好的生长阶段之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田野里金灿灿、沉甸甸的成熟谷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稻谷生产的结束,也不意味着稻谷的丰产。顺利收割是稻谷生产的最后环节。从前面所列的农事季节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傣族村寨从傣历十一月开始进入稻谷收割阶段,十二月收割完毕,一月打谷。在这最后的阶段,傣族人将丰收的期望仍然寄托于神灵,祈求他们佑护稻谷颗粒归仓,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以“一月求晴”为目的的第二次寨神勐神祭祀,这种祭祀目的在傣族的统治者召片领向巫师的嘱托以及巫师以神灵的口吻所作的承诺中都明显地透露出来。比如在景洪傣族一年一度的十一月勐神大祭中,巫师都会在祭祀前被召片领邀请,届时,巫师会大模大样在召片领对面落座,并且明知故问:“召,为何召见我?”召片领恭谨对答:“祭勐神吉日已到,献勐神的牺牲都已备齐,特请波莫勐前来,为我和全体王室家族,为所有官员、村寨头人和百姓,恭请陇南勐神接受献牲,祈神保佑西双版纳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口平安;祈神驱邪除恶,不让敌人妖魔侵入我土,保佑江山稳固。”与召片领的恭请相对应,波莫勐(巫师)以神灵身份谕示:“××××年×月×日,我陇南勐神接受召片领为首的西双版纳官民供奉;你身为西双版纳之首脑的召片领,务必遵行祖规,敬奉佛祖、神灵,爱护百姓,威力赫赫,声震四方,战胜一切敌人。神灵将佑护召片领和王后、王子、公主及 其王族子孙、王亲,还有议事庭各级官员,景洪‘三朋四陇’及各勐官员、百姓等平安免灾,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丰衣足食,繁荣昌盛。”
      傣族人对稻作后期祭祀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勐龙城子的勐神祭祀体会到。与许多傣族地区祭祀不同,勐龙城子每年祭祀勐神3次,分别是四月、八月和十一月,前面两次是小祭,后面一次是大祭。这种祭祀的不同从所用的牺牲中也能体现出来。通常,四月和八月祭祀的主要牺牲是黑猪,十一月则用雄性黑水牛作为牺牲。显然,十一月祭祀所用的牺牲无论体型,还是分量都高于前面两次。勐龙城子在十一月大祭中选择黑水牛作为牺牲最终体现的仍然是他们对稻谷丰收的殷切期望。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牛作为沟通鬼神之物的最本原功能是其象征丰产的文化意义。在史前时代,牛常常是各种神话传说和岩画表现的母体。在傣族,宰杀牛作为牺牲或者剽牛仪式是非常神圣的,宰杀之前,要给牛洗澡,牛头上戴花,牛角要用银片包裹才牵往祭坛。借助这些祭祀,牛充当了将人的丰产愿望传递给神的中介,具体体现为:一是把牛作为一种神圣的祭品,作为主宰人间生死祸福、粮食丰歉等神祗喜纳的圣物;二是一种丰产巫术,人们认为剽牛祭祀不仅可以促进人自身的繁殖,还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的丰收。其三,剽牛祭祀寄寓着一种存在于原始农耕民中的重要观念:死意味着生,死,尤其是杀害,是生的前提。勐龙城子的这种祭祀目的在傣族其他地区也鲜明地体现出来,比如勐养的勐神祭祀只在傣历十二月举行一次,所用的祭物必须有一头黑色公水牛。在勐海,勐神祭祀是每隔3年1次,傣语说:“桑比细烘毫”,意思是“隔3年收4次谷子”的时候就到了祭祀神的日子,月份在傣历一月。祭祀物品主要是1头健壮的黑牯子牛,祈神的祷词为:“今天,召勐海及‘四当老勐’头人、百姓,诚心诚意准备了神所喜欢的黑牯子牛和酒饭烟茶,献于神前,请众神享用。祈神保佑我勐海,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要太阳有太阳,庄稼丰收,不让一切妖魔鬼怪停留,赶走一切敌人,人畜平安,全勐昌盛。”在勐遮傣历一月的勐神祭祀中同样献祭黑水牛,而且在祷文的最后特意祈求神灵保护勐遮“谷子收了装满仓”。
      除了上面叙述的祭祀外,傣族一项重要的祭祀是谷魂祭祀。同寨神勐神祭祀不同,祭祀谷魂是所有傣族村寨都要举行的传统仪式,它反映的是原始宗教留给傣族人的深刻烙印。谷魂祭祀一般是以家为单位举行,每年在收获稻谷之前,各家都会到谷魂居住的母地(通常是稻谷长势最好的田)祭祀,收割时也从母地开始,把开镰的第一把谷穗献给谷神,收藏在特别的容器里。在开始大面积收割时,家族里的男性成员集中在族长家举行叫谷魂和滴水仪式。之后,家族长送给每家一对蜡条,由各家在地里祈祷,然后开始打谷,把谷运回装仓。谷仓装满后,把从母地收回的带有谷魂的谷粒放在上面。装仓时还要在篱笆上摆放蜡条、饭、菜,端到地里,滴水,迎请家神和水魂到仓房与谷魂同住。嘲在一些傣族村寨,稻谷收割之后的叫谷魂仪式是由女性操作的,这是古朴的母系氏族遗留的痕迹。叫谷魂时,家里的女主人到田头举行必要的祭祀仪式之后,叫谷魂回家,一路上都不能与人讲话,直到回到家里,将谷魂安放在谷仓里。叫谷魂虽然不像祭寨神勐神那样隆重,但是在傣族人的心目中,这样的仪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家每户都要按习俗操作,否则会将左右稻谷生长的谷魂抛洒在野外,来年影响稻谷丰产,这种重视程度还可以从专门的叫谷魂歌谣中窥视。《豢族古歌谣》有一首歌为《叫谷魂》,歌中唱道:“冬天太阳红,天空很明朗,星星也来了,月亮也来了,谷魂啊,你是王,谷魂啊,你是主。千亩黄谷已归仓,千亩稻草已堆齐,谷魂啊,快回家,谷魂啊,快归仓。一粒谷,胜过千两金,一粒谷,胜过万挑银,生命靠着你,人类靠着你,你不要抛撒在大地,大地蚂蚁多,蚂蚁会吃魂,还有贪吃的麻雀和野鸟,天天在田边寻食,见谷就张口,专找谷魂吃。今天主人来,声声把你叫,带来鸡蛋黄,带来竹扁担,还有提萝和背筐,把你挑回寨,把你带回仓。新仓库,篱笆围得严,风不透,雨不淋,蚂蚁钻不进,老鼠进不来,你在仓库里,舒服又平安,待到明年新月时,你再到田里,大苞扬花,吐香争艳,回来吧,回来吧,别在野外淋风雨,谷是王,谷是主,回来了,回来了,撒!撒!撒!”在这首“叫谷魂”的歌谣中,傣族人把谷子看作比黄金、白银还要贵重,将谷子当作王来尊崇。当然傣族人对稻谷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和尊崇有着典型的实用主义价值倾向,叫谷魂的目的也最终是为了人,反映了傣族人经过世世代代体验而获得的生存智慧,正是这样的智慧使得傣族依赖稻谷得以繁衍和延续,而围绕稻谷生产的一系列祭祀活动被提升为各种文化习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成为傣民族特有的精神支柱,支撑该民族持久地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周真刚)
      (责任校对:何必)

    推荐访问:傣族 祭祀 傣族的稻作与祭祀 就是丧葬和祭祀的 傣族祭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