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赤雀衔丹书 [浅谈汉画像中的“凤鸟衔丹”]

    时间:2019-05-21 03:2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在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凤鸟衔丹”这一汉画代表性图像进行分析,认为“凤鸟衔丹”图像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殖崇拜、升仙思想。  关键词:凤鸟;鸟卵;生殖;升仙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5-01
      凤鸟是祥瑞的象征,《尚书·益稷》篇中叙述了在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凤凰也来了——“箫韶九成,凤皇来仪”。①在这里,凤凰被视为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在诸多凤鸟图像中有一种图像是凤鸟口含球状物,一般通称为“凤鸟衔丹”,对此类图像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鸟卵之象征
      凤鸟口含类似圆球之物,有可能是“玄鸟生商”神话中的鸟卵的象征。“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生商”就是生下殷商的始祖契,这是一则“感生神话”②,在知母不知父的原始母系社会,人们为了要解释其种族的来历,就托辞于神话,将父性的一方推之于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步入父系社会之后,原来的“感生神话”也发生了演变,在“感天而生”之外又添加了挂名的父亲。《楚辞·天问》有:“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这时已经有了挂名的父亲。《史记·殷本纪》对这个故事有了比较完整的叙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③到此,“玄鸟生商”的神话已经正式、完整地见诸于文字记录,并且还被历史化了。但无论神话被怎样历史化,总是包含着原始先民的对于所信仰的祖先的遗绪。这种思想经年日久源远流长,仍旧保存在后代人的信仰、习俗之中。东夷人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原始宗教观念和生活习俗。这种较为独特的习俗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原始遗址、墓葬、制陶、雕刻和彩绘中。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史前东夷人曾经流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齿的习俗。④在墓葬中死者的骸骨上发现了异常变形的现象,一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放置有小石球或陶球。研究资料表明,变形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种小球的直径仅有15-20毫米,不像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具。在考古发掘兖州王因遗址时,曾发现有11座墓葬的死者口含石球、陶球,另外有7座墓葬的死者由于长期口含陶球而引起齿列变形、臼齿上面有磨蚀的痕迹。另外,在泰安大汶口遗址,邳县大墩子遗址的原始墓葬也发现了这类现象。这种口含陶球的习俗应是反映了一种原始社会的祝殖祈育观念。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外部自然及其本身缺乏科学的理解,尤其是对生殖怀有极大的神秘感,无法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繁衍来自于两性相交,而认为是自己的崇拜物所赐予的。对于一个氏族来说,繁衍后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于是人们便寄希望于自己的崇拜对象,把这种模仿鸟卵的陶制石球长期含在口中,认为这样崇拜对象便会赐给自己更多的子孙,从而使氏族繁衍不息。到了汉代人们不再口含陶球,这种习俗的反映可能就是凤鸟口中所衔之物,包涵了鸟卵的意思,寄托了人们想要世世代代、百子千孙的美好愿望。
      二、啄木火光之演变
      由各类古文献记载可知,凤鸟是以火为属性的神鸟,《春秋元命苞》说:“火离即凤皇”,《鹖冠子》:“凤鹑火禽,阳之精也。”古人认为火与太阳是相通的,那么凤鸟与太阳、火也是相通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拾遗记》:“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止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木,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⑤古时因为无法人工取火,而天然火种又不易长久保存,因此夜间难以照明。文中记载的“火树”是被神话化了的,原型可能是因雷电而起火的树木,先民将这种可能燃烧的树看做火树,并且视为一体,于是才会说“屈盘万顷”。生活在这附近的人们偶然机会下看到了一种叫作“若鸮”的鸟啄树时产生了几点火光,便得到了启发,认为以木钻之,或是以石击之也有可能发出火光。经过实践最终获得了成功。其实最终这则神话传递给人们的是先民在长时间的实际生活中,从动物的生活形态和生产经验中得到了发明创造的契机,不是忽然之间创造发明出来的。但是在神话或传说中,人们总把这些归之于某一王者或是英雄,其实这只是标志着某一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在这则神话中,也许就是因为先民看到鸟啄木时口里的光而得到启发,于是先民有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王大有认为,这种啄木鸟就是凤鸟的最初原型。上文已述凤鸟的形象是各种鸟类的融合,啄木鸟当然有可能是凤鸟的原型之一,既然啄木鸟啄木所产生的火光给先民带来的生产上的进步,因此这种现象经过长久的流传,到汉代时演化为凤鸟口中的所含之珠也不无可能。
      三、长生之希望
      自战国至秦汉,神仙方术大肆流行,且愈演愈烈。先秦至西汉的方仙道,东汉的黄老道,以及秦汉以来民间和四夷流行的巫鬼道,实际上都是道教的先驱形式。⑥秦汉方仙道的活动主要是传播和制造长生不死的神仙说、研习古代巫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神仙方术以及传道、授徒、著书的宗教活动。又因为墨家学派与方仙道的合流,墨派中精于冶金制造行业的百工之士也加入了方士集团,因此促进了方仙道中炼制丹砂和黄白变化之术的发展。在战国时代,燕齐方仙道以服食仙药、炼制丹沙黄白为主。汉代帝王为求长生而痴迷于仙术,引得方士趋之若鹜,争献仙方奇术。方士李少君以长生不老方献于汉武帝,诱其炼制丹砂、黄金,于是汉武帝亲自祠灶炼丹制金,并派方士如海求仙。自汉武帝之后各帝皆痴迷于仙术,王侯亦争相效尤。民间崇仙之风也十分盛行,《论衡·道虚篇》记录了许多世俗求仙之事,“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枝之英。食精身轻,故能神仙”;“道家或以服食药物,轻身益气,延年度世”。服食仙药成为成仙之术中的重要一项手段,在中国自古就以草木药物治病去疾,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药物有延年益寿之效。方士服用灵芝、白术、菊花、枸杞、人参首乌等药物来养生,后来逐渐形成了道教中的服饵派。某些药物与人的体质相合,产生奇效,便被称为仙药。仙药之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人工炼制的金液还丹。中国的金丹术始终和内丹术相互融合,都是属于丹道的范畴,其目的在于在炼丹炉中模拟道家的宇宙论而炼制出一种固化了的“道”,服之可以得道成仙。在汉代向往成仙之风盛行,炼丹之术大行其道,这种社会风气理所当然会反映到汉代人的墓葬艺术中去。作为鸟崇拜的神物的凤鸟,人们相信它可以带来仙界的不死仙丹,希望能以此让灵魂得到重生。
      注释:
      ①赵赟.凤鸟涵义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第37卷第2期,第105—107页.
      ②袁珂.中国神话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195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1版,第81页.
      ④李锦山.史前东夷人口含陶球习俗.文史杂志,1989年第2期,第20—21页.
      ⑤(宋)李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⑥胡孚琛.道教与丹道.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摘 要:本文在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凤鸟衔丹”这一汉画代表性图像进行分析,认为“凤鸟衔丹”图像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殖崇拜、升仙思想。
      关键词:凤鸟;鸟卵;生殖;升仙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5-01
      凤鸟是祥瑞的象征,《尚书·益稷》篇中叙述了在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凤凰也来了——“箫韶九成,凤皇来仪”。①在这里,凤凰被视为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在诸多凤鸟图像中有一种图像是凤鸟口含球状物,一般通称为“凤鸟衔丹”,对此类图像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鸟卵之象征
      凤鸟口含类似圆球之物,有可能是“玄鸟生商”神话中的鸟卵的象征。“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生商”就是生下殷商的始祖契,这是一则“感生神话”②,在知母不知父的原始母系社会,人们为了要解释其种族的来历,就托辞于神话,将父性的一方推之于动物、植物乃至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步入父系社会之后,原来的“感生神话”也发生了演变,在“感天而生”之外又添加了挂名的父亲。《楚辞·天问》有:“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这时已经有了挂名的父亲。《史记·殷本纪》对这个故事有了比较完整的叙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③到此,“玄鸟生商”的神话已经正式、完整地见诸于文字记录,并且还被历史化了。但无论神话被怎样历史化,总是包含着原始先民的对于所信仰的祖先的遗绪。这种思想经年日久源远流长,仍旧保存在后代人的信仰、习俗之中。东夷人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原始宗教观念和生活习俗。这种较为独特的习俗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原始遗址、墓葬、制陶、雕刻和彩绘中。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史前东夷人曾经流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齿的习俗。④在墓葬中死者的骸骨上发现了异常变形的现象,一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放置有小石球或陶球。研究资料表明,变形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种小球的直径仅有15-20毫米,不像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具。在考古发掘兖州王因遗址时,曾发现有11座墓葬的死者口含石球、陶球,另外有7座墓葬的死者由于长期口含陶球而引起齿列变形、臼齿上面有磨蚀的痕迹。另外,在泰安大汶口遗址,邳县大墩子遗址的原始墓葬也发现了这类现象。这种口含陶球的习俗应是反映了一种原始社会的祝殖祈育观念。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外部自然及其本身缺乏科学的理解,尤其是对生殖怀有极大的神秘感,无法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繁衍来自于两性相交,而认为是自己的崇拜物所赐予的。对于一个氏族来说,繁衍后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于是人们便寄希望于自己的崇拜对象,把这种模仿鸟卵的陶制石球长期含在口中,认为这样崇拜对象便会赐给自己更多的子孙,从而使氏族繁衍不息。到了汉代人们不再口含陶球,这种习俗的反映可能就是凤鸟口中所衔之物,包涵了鸟卵的意思,寄托了人们想要世世代代、百子千孙的美好愿望。
      二、啄木火光之演变
      由各类古文献记载可知,凤鸟是以火为属性的神鸟,《春秋元命苞》说:“火离即凤皇”,《鹖冠子》:“凤鹑火禽,阳之精也。”古人认为火与太阳是相通的,那么凤鸟与太阳、火也是相通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拾遗记》:“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止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木,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⑤古时因为无法人工取火,而天然火种又不易长久保存,因此夜间难以照明。文中记载的“火树”是被神话化了的,原型可能是因雷电而起火的树木,先民将这种可能燃烧的树看做火树,并且视为一体,于是才会说“屈盘万顷”。生活在这附近的人们偶然机会下看到了一种叫作“若鸮”的鸟啄树时产生了几点火光,便得到了启发,认为以木钻之,或是以石击之也有可能发出火光。经过实践最终获得了成功。其实最终这则神话传递给人们的是先民在长时间的实际生活中,从动物的生活形态和生产经验中得到了发明创造的契机,不是忽然之间创造发明出来的。但是在神话或传说中,人们总把这些归之于某一王者或是英雄,其实这只是标志着某一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在这则神话中,也许就是因为先民看到鸟啄木时口里的光而得到启发,于是先民有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王大有认为,这种啄木鸟就是凤鸟的最初原型。上文已述凤鸟的形象是各种鸟类的融合,啄木鸟当然有可能是凤鸟的原型之一,既然啄木鸟啄木所产生的火光给先民带来的生产上的进步,因此这种现象经过长久的流传,到汉代时演化为凤鸟口中的所含之珠也不无可能。
      三、长生之希望
      自战国至秦汉,神仙方术大肆流行,且愈演愈烈。先秦至西汉的方仙道,东汉的黄老道,以及秦汉以来民间和四夷流行的巫鬼道,实际上都是道教的先驱形式。⑥秦汉方仙道的活动主要是传播和制造长生不死的神仙说、研习古代巫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神仙方术以及传道、授徒、著书的宗教活动。又因为墨家学派与方仙道的合流,墨派中精于冶金制造行业的百工之士也加入了方士集团,因此促进了方仙道中炼制丹砂和黄白变化之术的发展。在战国时代,燕齐方仙道以服食仙药、炼制丹沙黄白为主。汉代帝王为求长生而痴迷于仙术,引得方士趋之若鹜,争献仙方奇术。方士李少君以长生不老方献于汉武帝,诱其炼制丹砂、黄金,于是汉武帝亲自祠灶炼丹制金,并派方士如海求仙。自汉武帝之后各帝皆痴迷于仙术,王侯亦争相效尤。民间崇仙之风也十分盛行,《论衡·道虚篇》记录了许多世俗求仙之事,“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枝之英。食精身轻,故能神仙”;“道家或以服食药物,轻身益气,延年度世”。服食仙药成为成仙之术中的重要一项手段,在中国自古就以草木药物治病去疾,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药物有延年益寿之效。方士服用灵芝、白术、菊花、枸杞、人参首乌等药物来养生,后来逐渐形成了道教中的服饵派。某些药物与人的体质相合,产生奇效,便被称为仙药。仙药之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人工炼制的金液还丹。中国的金丹术始终和内丹术相互融合,都是属于丹道的范畴,其目的在于在炼丹炉中模拟道家的宇宙论而炼制出一种固化了的“道”,服之可以得道成仙。在汉代向往成仙之风盛行,炼丹之术大行其道,这种社会风气理所当然会反映到汉代人的墓葬艺术中去。作为鸟崇拜的神物的凤鸟,人们相信它可以带来仙界的不死仙丹,希望能以此让灵魂得到重生。
      注释:
      ①赵赟.凤鸟涵义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第37卷第2期,第105—107页.
      ②袁珂.中国神话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195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1版,第81页.
      ④李锦山.史前东夷人口含陶球习俗.文史杂志,1989年第2期,第20—21页.
      ⑤(宋)李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⑥胡孚琛.道教与丹道.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浅谈 汉画 凤鸟衔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